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作者:杜桦 页数:32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教材不仅仅是教学可以遵循的文本,也是一个专业教学思想的外化。教材的内涵和外延,是专业教学水平和专业建设成熟度的标志。 作为中国传媒大学的本科始创专业之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文艺编导方向)的教学已经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了。它从建立之初就定位于: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宽广的文化艺术知识,具备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等方面的能力,熟悉党和国家宣传政策法规,能在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和文化部门从事艺术类广播、电视栏目、频道策划,节目编导制作,文字撰稿,音响设计制作以及文艺类节目主持人等方面的广播电视艺术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
作者简介
杜桦,毕业于北京市广播学院文艺系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现为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师,主讲《广播节目编导》、《影视精品读解》等课程,合著有《中国广播文艺广播剧研究》、《网络艺术概论》,参与撰写《中国广播文艺学》,合编《新时期广播文艺的发展》。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现场报道 第一节 现场报道的导语 第二节 现场解说 第三节 现场报道的音响与采访 第二章 录音报道 第一节 录音报道的结构 第二节 录音报道的语言表达 第三章 现场直播 第一节 新闻现场直播节目的特性 第二节 现场直播节目的策划与实施第四章 广播特写 第一节 广播特写贵在真实 第二节 广播特写的音响叙事第五章 文学广播 第一节 广播文艺节目的类型界定问题 第二节 小说广播与广播小说 第三节 小说连播 第四节 广播散文与广播诗歌 第五节 文学广播的解说、音响、音乐第六章 音乐广播 第一节 音乐专题节目创作观念 第二节 音乐专题节目分类第七章 戏曲广播 第一节 戏曲常识与戏曲广播化 第二节 戏曲广播节目类型第八章 曲艺广播 第一节 中国曲艺发展概述 第二节 曲种分类与创作特征 第三节 曲艺广播节目第九章 广播剧 第一节 广播剧的诞生 第二节 广播剧的语言 第三节 广播剧的情节与人物 第四节 广播剧中的音响 第五节 场景处理与时空转换……第十章 影剧录音剪辑 第十一章 娱乐广播结语:多媒体环境中的广播发展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插图:二、中国戏曲艺术特征(一)戏曲舞台的时空观戏曲的虚拟性首先表现为对舞台时间和空间处理的灵活性。戏曲是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来反映生活的,舞台对于戏曲就是一种限制。因此,戏曲必须解决如何利用舞台的空间和时间的问题。中国戏曲的解决办法是和观众达成这样一个默契:把舞台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当做不固定的、自由的、流动的空间和时间。舞台的空间和时间的含义,完全由剧作者和演员予以假定,观众也表示赞同和接受。中国传统戏曲对舞台空间和时间的处理都采取了超脱的态度,既不追究舞台空间的利用是否合乎生活的尺度,也不追究演出时间是否合乎情节时间的延续,而是依靠分场的结构体制和虚拟的表现手法把舞台的局限性巧妙地转化为艺术创作的独特魅力。舞台空间因角色表演而定,有人物的活动,舞台环境才开始明确化;离开人物的活动,舞台不过是不确定的空间。因此重要角色的上下场就成为戏剧空间变化和剧情发展的关键。如《群英会》的第_场,舞台上摆着大帐和桌椅,但并不确定具体环境,因此黄盖和甘宁可以在大帐前“起霸”。随着周瑜出场,舞台才确定为周瑜的大营;周瑜等人一下场,具体环境也随之消失。第二场,大帐和桌椅换了摆法,这也只是对环境的一种暗示;等到鲁肃上场“藏书”,观众才明白这时的舞台又变成了为周瑜的寝帐。空间的转换也是通过演员的虚拟化的表演予以揭示,通过演员的动作,舞台上的空间可以从一个环境迅速地转入另一个环境。只要一个圆场、一场“趟马”就可以表现;一个“挖门”就表示从室外进入室内,“一翻两翻”或一个“绕场”就表示换了地方等等。
编辑推荐
《广播节目编导》:21世纪电视文艺编导专业系列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