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疑鲁迅

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春勇  页数:243  
Tag标签:无  

前言

  记不得是什么时候,曾读到一位友人谈及海德格尔与鲁迅的文章,惊喜了多日。后来一位卡夫卡研究者也论及了鲁迅与这位天才作家的相似性,精神为之一振。浏览这类文章,我曾感到一种刺激,那原因是我们从旧的中国作家那里的确难以找到鲁迅的对应者。鲁迅是个异类,昨天是,现在是,明天大概也是。这异不仅在于其目光剥脱了对象世界,重要的是也剥脱了他自己。我们从传统中国文化的因子里不易看清他,他具有的现代意味与反现代意味,使我们的研究者面临的是思维方式的挑战。  大凡从颠覆世俗思维开始的研究,和鲁迅都有种亲密的感觉。刘春勇正是在这样一种视角下,进入了鲁迅世界。  每一个进入鲁迅思想的人,对其看法总有些差异,即便是看法一致者,体验也多少有别的。刘春勇博士论文写的是鲁迅的“多疑”问题。几年前,我参加了他的论文答辩会,印象很深。他看到了鲁迅思想的一个深切的难题,并且在此深挖下去,玄学的与迷离的精神之光一直在闪烁着。  怀疑主义者很少怀疑自己,除了那些有现代感的思想者之外。我们的文明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是一切概念出现了问题,表象已不再体现本真,而本真又非存活于词语里。多疑者鲁迅,挣脱了一切外在的语言之网,从多维的视角进入对世界的认识。  刘春勇意识到了问题的复杂性,他十分敏感地捕捉到了鲁迅的荒原体验与回旋的内心之苦,“多疑与主体生成关系”涉及许多难点,鲁迅在自我的挣扎里,呈现出现代哲学才碰到的话题。不仅颠覆了世界,而且也颠覆了自己,原来自己也是一个有着罪愆的人。有了此种心意的鲁迅,其实就和古中国人拉开了距离,也与同代人拉开了距离,解释鲁迅,以往的理论模式几乎都不适用于他。

内容概要

  每一个进入鲁迅思想的人,对其看法总有些差异,即便是看法一致者,体验也多少有别的。刘春勇博士论文写的是鲁迅的“多疑”问题。几年前,我参加了他的论文答辩会,印象很深。他看到了鲁迅思想的一个深切的难题,并且在此深挖下去,玄学的与迷离的精神之光一直在闪烁着。  怀疑主义者很少怀疑自己,除了那些有现代感的思想者之外。我们的文明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是一切概念出现了问题,表象已不再体现本真,而本真又非存活于词语里。多疑者鲁迅,挣脱了一切外在的语言之网,从多维的视角进入对世界的认识。

书籍目录

序一“疑”的力量/1序二 尾崎文昭/4导论 鲁迅的多疑及其界定/1第一节 鲁迅是多疑的吗?/1第二节 史上对鲁迅多疑的评价/9第三节 重新评价鲁迅多疑的立场/23第四节 多疑与主体生成的关系/25第五节 多疑的界定/31第一章 启蒙时期:我是谁?/41引言启蒙者周树人/41第一节 世界图象、异与自我认同/43第二节 进化论与历史进步观/50第三节 立人——谁立人?/57第四节 伪士当去,迷信可存?/65小结 理想主义者周树人及其道路/7l第二章 鲁迅世界的诞生:鲁迅是谁?/74引言作为“回心”的多疑/74第一节 作为多疑起点的《狂人日记》/75第二节 多疑与荒原体验/85第三节 多疑与人性恶及循环史观/92第四节 多疑与鲁迅的仇猫/99第五节 作为多疑“风景”的《呐喊》/108小结 彷徨始于呐喊/117第三章 鲁迅的身一位感:我在哪里?/120引言身一位感及其调整/120第一节 多疑与兄弟失和/125第二节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婚恋/131第三节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青年/140第四节 多疑与中间物/157第五节 祥林嫂是谁?/169小结 给我一条光/176第四章 鲁迅之信:我往哪里去?/178引言“光”/178第一节 虚无主义与信/179第二节 鲁迅对虚无主义的克服(一)/187第三节 鲁迅对虚无主义的克服(二)/192第四节 所谓悖论及多疑的实质/203第五节 中国的脊梁/214小结 探路者及其孤独/223结语/225附录/228参考文献/232后记/239

章节摘录

  2.否定之文字,认为“多疑”是鲁迅病态人格的表现,如苏雪林的《论鲁迅的杂感文》、王晓明的《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  3.中间之文字,采取客观的分析方法,阐释“多疑”在鲁迅的思想,尤其是文学中的种种表现,如李长之的论“多疑”的文字和尾崎文昭的文章。  那么,我们应该采取怎样一种立场呢?这个问题实际上触及到本文的根本性质,即我们为什么要分析鲁迅的“多疑”,分析“多疑”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在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上,我们能够再做出一个什么样的研究?  我想我们的立场不属于上面三种立场中的任何一个,而是它们的综合,也就是说我们将采取一种“综合之文字”来分析鲁迅先生的“多疑”。这种“综合之文字”将以“中间之文字”为根基,兼及“肯定之文字”与“否定之文字”。具体分析将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鲁迅性格中的“多疑”已属不容争辩的事实,问题是这种多疑是与生俱来的还是环境使然的呢?或者说,它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呢?如果是前者,那么有什么资料证明呢?若是后者,那么它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养成的呢?它所受的影响来自于哪些方面呢?而最主要的是,“多疑”与鲁迅本人的主体建构或者自我认同构成什么样一种关系呢?  2.“多疑”的个性对他的文学创作有什么影响呢?“多疑”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更具体一点,“多疑”赋予他的文学叙事以什么样的特点呢?他的小说结构、修辞以及作品所散发出来的意蕴同“多疑”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在文学作品中,“多疑”作为一个谓词,它的主词是什么呢,它的宾词又是什么呢?鲁迅叙事作品中的“我”与“多疑”是什么关系呢?  3.“多疑”在鲁迅全部思想中占有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它与思想中其余部分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在鲁迅思想的变动过程中,它发生了什么样的作用呢?鲁迅作为一个受过浓厚古典式教育的社会转型时期的现代人,“多疑”在他的主体生成过程中充当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作为一个现代的“探路者”,“多疑”在这个探索过程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多疑”是不是使得鲁迅所探索的“路”与众不同呢?而这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这条“路”能够给我们一些什么样的启发呢?

媒体关注与评论

  刘春勇君批判很多学者说他们无意识地把“形而上性/超越性”或者“价值/目的”作为立论前提,所以他们不能够由“希望一绝望”的循环思维或者“虚无主义”的思维惯性摆脱出来。他强调鲁迅思维里应该更要重视“存在性/日常性”本身的意义。他这样立论使人感到很有魅力,认为是确有值得讨论的看法。  ——尾崎文昭(东京大学教授)  他看到了鲁迅思想的一个深切的难题,弹且在此深挖下去,玄学的与迷离的精神之光一直在闪烁着。  ——孙郁(北京鲁迅博物馆研完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这个选题对于鲁迅研究乃至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研究颇具学术价值。  ——张中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多疑,牵涉到鲁迅世界的构成、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其作品叙述方式等多种命题,昕以历来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以前的研究已有多篇,然而,以“论著”形式列为专题研究的,却自本书开始。  ——程光炜(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多疑鲁迅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