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传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作者:袁庆丰  页数:276  
Tag标签:无  

前言

大约是在十五年前,我为上海文艺出版社策划过一套“世纪回眸·人物系列”的丛书,共十五本,主要是现代文化和文化史上著名知识分子的人物传记。当然也不是说,当时认为值得写传记的只有这十五位,而是用了一个偷懒的办法。在这之前,我与陈子善兄应台湾业强出版社总编辑陈信元先生之约,为台湾读者编一套“现代文化名人丛书”,前后一共出版了近三十种。——当然也不是说,当时认为值得写传记的只有这三十位,只是从约稿到出版,花费了好几年的时间,那时候海峡两岸的交流和沟通远不像现在这么方便,这中间发生了不少的事情,慢慢地也就停下来了。由于那时两岸的交流不那么方便,内地作者在台湾出版的图书,一时在内地难以见到,再加上台湾的图书价格昂贵,作者也不可能买许多来送人,而这些传记,显然在当时代表了这一领域较高的水准。一时很受欢迎。因此,应许多作者的要求,我与“业强”方面谈妥了,“业强”只拥有繁体字的版权,简体字版另外在内地找出版社出版。到1993年的时候,我与上海文艺出版社谈妥,就挑选了其中的一部分在内地出版。从1993年到1998年,前后一共出版了鲁迅、钱钟书、沈从文、徐志摩、胡适、张元济、冯友兰、熊十力、周作人、李金发、陈寅恪、弘一法师、郁达夫、张爱玲和丁玲,共十五种。为什么只挑选这十五种?也是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因为其中有些传记本来就是先在内地出版,然后再经修订或删改后在台湾出版,这一类没有列入;还有一些传记已经在别的出版社出版了,也不能列入;第三个原因是有些传记当时无法引进内地出版,譬如王观泉先生写的《被绑的普罗米修斯——陈独秀传》,这是陈独秀传记里最深刻也是最动人的一部作品,原书有四十多万字,后来删改到三十万字在台湾出版,弓J起过轰动,可惜这本传记至今也没有在内地公开问世。还有,其中也有几本传记并不是从台湾版挑选出来的,譬如雷启立的《周作人传》和袁庆丰的《郁达夫传》,是直接编入上海文艺(出版社)的丛书里出版的。究其原因,大约是因为:台湾版的《周作人传》的作者是钱理群先生。

内容概要

郁达夫,名文,达夫是他的字。清光绪二十二年(丙申)十一月初三,也就是1896年12月7日,他出生于浙江省富阳县。县城依傍着蜿蜒秀丽的富春江。自古江南多才子,天下文章数三江。才子文章应无数,从此难舍是富阳。我知道你不会记念着他的诞生,但我相信,你不敢忘记,这个名字在你的记忆中轰然作响,如长歌嘹亮。

作者简介

袁庆丰,1963生,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93届文学博士,师从钱谷融教授,北京大学1996-1998、2000~20,02学年访问学者,先后师从钱理群教授、陈平原教授。现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电影学专业博士生导师。著有《郁达夫:挣扎于沉沦的感伤》(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欲将沉醉换悲凉——郁达夫传》(上海文艺出版社)。

书籍目录

序言:为袁庆丰的新版《郁达夫传:欲将沉醉换悲凉》而写引言第1章 谪下红尘我心哀第2章 严陵滩上是我家第3章 我将青衿遮傲骨第4章 世人不知我第5章 我的青春,我的梦第6章 我纵狷狂,天何太忍第7章 我以诗酒对明月第8章 我未成名君已嫁第9章 我之所欲第10章 我不爱而又不能不爱的第11章 我是零余者第12章 天生我才济世用第13章 我将红粉傅娇娘第14章  空虚牵住了我的手第15章  樊素忒无情。剩我苦伶仃第16章  国破家亡我最知第17章 我不死,我要活第18章 “安息吧,亲爱的人,安息吧!”……

章节摘录

儿童最初是通过父母与家庭来感知认识人与人类社会的。父母双方对儿童的影响,在整体和总体上应该是均衡的,虽然,在某个阶段或领域内,如气质、智力、情感上有所不同或偏重。失去任何一方,都将造成子女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的残缺,而这种残缺,是在后天无法得到弥补的。心理学研究认为,在缺少父亲的家庭中长大的男性儿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演变为两种类型性格的男人:一种是女性化,由于过多地受到母性的爱抚或渴望这种爱抚,并产生强烈的和自始至终的恋感,造成了他性格脆弱,情感丰富而细腻,自恋自卑情结为其主要的和最常见的心理形态;一种是绝对男性化,由于过早地承担父亲去世、其形象消失而形成的、在家庭与社会生活与环境中所扮演角色的空缺的义务与责任,从而使儿童的心理素质和生活能力远远地高于同龄人。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缺乏从母亲那里接受的情爱,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心理和感情缺乏前一种类型的儿童所特有的那种脆弱和细腻。不,事实并非完全如此。一种极端的形态被更深地掩饰和更粗犷地表现,以至放大出来。他们的坚韧、勇猛、豪放和强悍,无一不是掩饰的手段与体现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个性心理素质中包含着的积极因素,要绝对多于前一类型的儿童。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的个性心理构成中,郁达夫与鲁迅分别属于这两种类型的代表。前者的伤感与自卑众所周知,后者则以“热到发冷的爱”著称于世——一他们受到我们同等的尊崇与热爱。我们的讨论,并非是要得出一个儿童只有在首先取得丧失父亲成为孤儿的资格之后,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作家的结论。实际上,同是创造社的主要作家,郭沫若、张资平等人,就没有与郁达夫相同的家庭背景,即孤儿寡母式的家庭组合,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们成为文学史上值得一提的作家。需要指出和强调的是,郁达夫与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特殊的家庭环境与背景,对他成为诗人和作家,有着特殊的影响和意义,(而这种特殊,对每个真正的作家艺术家来说,只是一定程度上的共同或相通之处)。对父亲的死,在郁达夫心底,似乎并没有萨特那样的愤怒,更谈不上那样尖刻的指责。对于父亲,郁达夫也几乎谈不上什么印象。确切地说,父亲与父亲的死对他来说,只存在一个意象,这个意象使他感受到人生的底色,印象是哀婉凄凉的,色泽是浓重压抑的。事隔二十年后,郁达夫在“自述诗”中,大致复制和表述了这种感受:“人言先父丧亡日,小子膏肓疾正深。犹忆青灯秋雨夜,虚堂含泪看兄吟。”

媒体关注与评论

传记的章节目录,都含有一个“我”字。这个“我”,不仅仅代表了郁达夫,同时也隐含有袁庆丰自己的内心呼唤;与“我”相对应的,常常会出现一个莫名的“你”,这个“你”没有姓名,扮演着庆丰兄指责、争辩的对象,也是与郁达夫的磊落形象相对照的猥琐形象……这种叙事在一般传记里很少看到,只有在作者主体性过于强大的情况下,作者的传记叙述不足以表迭他的强烈的情绪,才会出现这么一个负面角色。这是袁庆丰的传记写作的创造,值得作者注意。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思和 《梆达夫传》其实是一次关于自我的写作,具有某种“艺术”文本的意味。“安息吧,亲爱的人,安息吧”!你安抚的那颗灵魂不仅是郁达夫的,也已经是你自己的了。我读到这个题目时,眼泪几乎要夺眶而出。这不仅是语言和叙述的力量,更是灵魂的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福民博士

编辑推荐

《郁达夫传:欲将沉醉换悲凉(第3版)》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郁达夫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这是一本郁达夫的传,比较个性化,读得痛快,作者才气是有的,但有对传主太过褒扬。
  •   给同学买的不错
  •   是一位郁达夫学者的学位论文基础上写就的传记, 不是泛泛的应景挣钱之作.本人是个郁粉丝, 26年就去过富阳寻踪. 后有关郁和王映霞的书刊了不少, 这本有新意, 很动人.
  •   喜欢文学的同学不可错过的必读之物,商家服务态度及发货速度很给力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