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作者:傅正义 页数:41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是一部全面论述电影电视剪辑艺术的原理、方法和技巧的著作。全书可以说是由“影视剪辑艺术论”和“影视剪辑技巧”两大部分所组成。有位著名电影导演艺术家曾说过,“编剧是文字的剧作者,剪辑是镜头的剧作者”,本书所阐述的就是“镜头的剧作”的语法、章法和技法。 本书力图对20世纪中国影视剪辑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予以初步的总结,同时,对21世纪中国剪辑艺术的发展前景,作出一个概略的展望。 这部著作,力求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影视剪辑艺术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手法,为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剪辑艺术学派助一臂之力。 希望这部著作对从事和准备从事影视剪辑、编辑工作的人士、学子,从实际操作到理论思考都有所助益。影视界的导演、摄影、摄像、录音、美术、表演、制片人员亦可一读,以增强剪辑意识,进而与剪辑工作者通力合作,创作出更为精美的影视作品。
作者简介
傅正义同志生于1925年,湖北黄冈人。12岁参加抗日儿童救亡团,1940年考入重庆中国电影制片厂,1946年进入上海昆仑影业公司参加革命,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合作剪辑了许多进步影片。如《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乌鸦与麻雀》、《丽人行》等,受到我国第一代导演史东山、蔡楚生、沈浮、郑君里、陈鲤庭等电影艺术家的重视和好评。
建国以后,傅正义同志与著名导演孙瑜、崔嵬、成荫、张水华、谢铁骊等合作,剪辑出一大批优秀影片。如《三毛流浪记》、《武训传》、《青春之歌》、《杨门女将》、《小兵张嘎》、《上海姑娘》、《伤逝》、《知音》等等,共计200余部,为繁荣我国的电影事业做出了贡献。
傅正义同志经验丰富,工作一丝不苟,在1982年第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评选中,他剪辑的影片《伤逝》和《知音》获得了最佳剪辑奖。之后,他又与著名电视剧导演林汝为、王扶林等合作,先后剪辑了400多(部)集电视剧和电视专题片。如《四世同堂》、《诸葛亮》、《红楼梦》、《千里跃进大别山》、《焦裕禄》、《铁市长》、《特殊连队》、《三国演义》、《民魂》、《寻梦到黄山》等等。其中电视剧《红楼梦》曾获(1986年度)第七届电视“飞天奖”的优秀剪辑奖。傅正义同志因此成为中国影视史上第一位获得“金鸡”、“飞天”双奖的得主,被影视界人士誉为“中国的第一把剪刀”。著名导演和表演艺术家谢添同志为傅正义同志题词:“影视王麻”。这风趣的比喻,恰当地评价了傅正义无可比拟的剪辑功力。
傅正义同志是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第一任会长,在他积极努力和倡导下,北京电影学院首次开办了剪辑大专班。他还曾到全国各大艺术院校讲学,并常在报刊上发表电影电视剪辑理论与技巧的文章,为提高我国影视剪辑专业水平,培养剪辑队伍的新生力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影视剪辑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书籍目录
序前言修订版说明第一章 影视艺术与剪辑功能 第一节 影视艺术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第二节 影视艺术的基本特性 第三节 剪辑在影视创作中的地位第二章 影视艺术要素与剪辑因素 第一节 影视艺术的三大要素 第二节 影视创作中的三个剪辑因素 第三节 努力追求创造性的剪辑效果第三章 蒙太奇与影视剪辑、编辑 第一节 蒙太奇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蒙太奇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 蒙太奇与长镜头论 第四节 蒙太奇与剪辑艺术第四章 影视片的三类剪辑手法 第一节 有画面附加技巧的剪辑——“特技” 第二节 无画面附加技巧的剪辑——“跳切” 第三节 有画面技巧与无画面技巧双技巧剪辑——“混剪” 第四节 影视片的线性剪辑与非线性剪辑(数码剪辑)第五章 剪辑与镜头语言的运用 第一节 镜头组接剪接点的准确性 第二节 镜头组接时空观的合理性 第三节 镜头组接画面的方向性 第四节 镜头组接的逻辑性 第五节 主体动作的连贯性 第六节 造型衔接的有机性 第七节 镜头画面的分剪、挖剪和拼剪 第八节 资料、景物和借用镜头的运用 第九节 群众场面和战斗场面的剪辑处理 第十节 影视片门面——字幕的剪辑要点第六章 剪辑与视听语育的构成 第一节 前期录音的剪辑 第二节 同期录音的剪辑 第三节 后期录音的剪辑第七章 剪辑与影视节奏的掌握 第一节 掌握影视片节奏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决定影视片节奏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营造影视片节奏的剪辑手段第八章 各类影视片的剪辑特点和要領 ……结束语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影视艺术与剪辑功能第一节 影视艺术的同一性和差异性一、电影的诞生和发展影视剪辑艺术是电影电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剪辑艺术随着电影的诞生发展而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电影是社会文化艺术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并且有机结合的产物。l9世纪末,法国人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充分利用前人的科技成果,研制成功活动电影机,解决了影片的拍摄、制作和放映等诸多难题,于1895年12月28日下午,在巴黎一家咖啡馆的地下室,售票公映了《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影片,取得极大成功,宣告了人类文化史上一类崭新的艺术——电影的诞生。早期的电影是无声的,观众只能看到银幕上活动的画面和交替的字幕,被人们称之为“伟大的哑巴”。1927年10月,第一部有声影片——美国的《爵士歌王》推出上映,开始了有声电影的时代。声音进入电影之后,使电影从纯粹单一的视觉艺术发展为见闻交融的视听艺术,大大丰富了、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电影成为音画合一、声情并茂而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后记
经过近两年的写作修撰,这部书稿终于杀青付印,总算了却平生一大心愿。欣喜之余,言犹未尽,还须赘述如次。本书是在作者旧著《实用影视剪辑技巧》(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年北京第1版)和《电影电视剪辑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北京第1版、2002年第2版)的基础上写作而成。不过,这不是旧著的简单扩充,也不仅仅是对旧著的补正修订,而是全面地重新撰写。比之于旧著,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对影视剪辑艺术做出了理论上的概括和说明,力求从剪辑工作经验总结的层面提升到理论研究论证的高度。简言之,对剪辑艺术理论努力予以探讨,全书的理论性学术性有所提高。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不但力求增强全书的理论性,同时也注意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其实用性的功能。本书不是简单地罗列介绍影视剪辑的各种技巧,而是将剪辑手段梳理得更有条理,更加规整,更为系统化,更具操作性。这表现在对剪辑手法的分类论述,对镜头语言和视听语言的条分缕析,对各类影视片的剪辑要领的分别阐释,避免了为技巧而谈技巧、就事论事的弊病。同时,在全面阐述影视剪辑艺术的基础上,加重、加深、加大了剪辑手法在电视领域的运用的论述和探讨,从而适应了由于电视业的蓬勃发展对剪辑提出的更高要求。本书是作者从事影视剪辑工作六十余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和理论思考的成果。这些经验与成果的获得,是与诸位老师朋友、同事同行的教导帮助分不开的。司徒慧敏、钱筱璋、邬廷芳、黄汉等中国早期的剪辑专家引导我走上了从影执剪之路,昆仑影业公司的史东山、蔡楚生、孙瑜、沈浮、郑君里、陈鲤庭等前辈导演指导我进行剪辑实践,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崔嵬、陈怀皑、成荫、水华、谢铁骊等著名导演和林汝为、王扶林等电视导演也对我从事影视的剪辑工作予以有力的支持。对于师友们的恩泽我永志不忘,这部书中也浸润着他们的情义,在此特表追念回报之意。本书在写作过程中,曾参考了大量有关影视艺术的著作和文章,在此择要列出十种,略表谢忱。
媒体关注与评论
剪辑和以此为基础的蒙太奇是电影艺术大厦赖以形成和存在的基石。从发明了剪辑手段开始,电影才从一种简单的纪录走向艺术创造。 ——中国传媒大学名誉校长、博士生导师 刘继南正义先生是影视导演之益友,屡见其在工作中尊重导演又多有创新,甚佩。 ——著名电影艺术家、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厂长 王晓棠阅读本书,给我的深刻印象是它的科学性与实践性。傅老在他六十余年的影视剪辑实践中,在近二十年的剪辑理论研究与讲授之中,对影视剪辑这一影视艺术形成的独特的表现手段做了科学的、理论的、艺术的有价值的梳理。 ——著名导演艺术家、北京电影学院博士生导师 谢飞
编辑推荐
《影视剪辑编辑艺术(修订版)》是实用影视艺术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