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作者:雷霁霖 页数:346
内容概要
我国的鲆鲽类工厂化养殖,开创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尚不到20年,但发展速度很快,已经成为一项名副其实、有特色、有活力、有潜力的海水养殖新产业。主养品种有欧洲大菱鲆(又名多宝鱼)、本土品种牙鲆和半滑舌鳎,以及多个有发展潜力的其他鲆鲽类品种。大菱鲆的养殖从零起步,飞速发展,成为目前我国名列世界前茅、国际知名的海水养殖产业,年产量已达欧洲的7~8倍,是一项起点较高的天然良种养殖业,更是一项到目前为止,养殖工艺和产业链都相对完善的水产养殖业。这项由产、学、研紧密结合构建的工业化养殖雏型,已经在环渤海沿岸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鲆鲽类产业带和经济圈。沿岸所见,工厂鳞次栉比、蔚为壮观。现在,鲆鲽类养殖不仅在我国北方沿海占据重要的经济和产业地位,而且随着工厂与网箱接力、“北南轮养”模式的建立和养殖良种的增多,已经辐射到东南沿海各省,为我国的海水鱼类养殖走向规模化和工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自2008年以来,国家下达了首批“50个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鲆鲽类产业很荣幸地名列其中。“体系”的出现,是科研体制的一次创新,给学界和业界以巨大的鼓舞!以产品为中心,产业化、综合性很强的科研项目问世,要从田头做到餐桌,不仅要求生产模式转型升级,而且要使产量、产值和质量安全获得稳步提升。这对于初次承担如此重任的产、学、研各界人士来说,无不深深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书籍目录
第一篇 鲆鲽类产业技术研发进展
2009年度鲆鲽类产业技术发展报告
2009年度鲆鲽类养殖业结构及布局——基于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区县的调查分析
鲆鲽类良种选育技术研究进展
鲆鲽类全雌化技术研究进展
鲆鲽类苗种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鲆鲽类循环水养殖系统与关键装备研究进展
鲆鲽类网箱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鲆鲽类营养与饲料技术研究进展
鲆鲽类疾病防控与疫苗技术研究进展
鲆鲽类产品质量安全与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鲆鲽类高效健康养殖模式研发进展
第二篇 鲆鲽类主产区调研报告
北戴河综合试验站产区调研报告
烟台综合试验站产区调研报告
葫芦岛综合试验站产区调研报告
青岛综合试验站产区调研报告
莱州综合试验站产区调研报告
山东综合试验站产区调研报告
河北综合试验站产区调研报告
辽宁综合试验站产区调研报告
天津综合试验站产区调研报告
第三篇 2009年度研究论文选编
大菱鲆不同生长阶段体重的遗传参数和育种值估计
大菱鲆生长性状相关的微卫星标记筛选
半滑舌鳎卵巢发育的组织学和形态数量特征研究
条斑星鲽的早期生长发育特征
8种鲆鲽鱼种间遗传距离与杂交亲和性的相关性分析
Skeletal development and abnormalities of the veitebral column
and of the fi in
hatchery-reared turbot Scophthalmus maximus
饥饿对大菱鲆雌核发育二倍体仔鱼前期生长的影响
牙鲆精子形成及核前区特殊结构的超微观察
我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发展研究报告
养殖水体中二氧化碳去除技术试验研究
褐牙鲆陆海接力养殖试验
HDPE联排升降式鲆鲽类专用养殖网箱系统的构建与试验
饲料中的维生素E对大菱鲆幼鱼生长、脂肪过氧化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养殖大菱鲆细菌性红体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海产鱼类中异尖线虫酶消化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舌鳎营养风味鱼面加工工艺的研究
全球视野下中国鲆鲽类养殖业的发展
促进鲆鲽类养殖产业朝循环经济方向持续健康发展——基于鲆鲽类主产区调研的战略思考
中国鲆鲽类产品的餐饮消费市场考察——以大连市区情况为例
我国大菱鲆市场影响因素的考察
第四篇 轻简化实用技术
大菱鲆优质受精卵的获得方法
全雌牙鲆池塘养殖技术
大菱鲆育苗生产实用技术
全雌牙鲆健康养殖技术
半滑舌鳎的育苗与养殖技术
鲆鲽鱼类“温室大棚+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模式节水化改造技术
牙鲆网箱养殖技术
鲆鲽类专用中草药
牙鲆重大疾病病原鉴定与防治技术
半滑舌鳎池塘养殖高效高产技术
半滑舌鳎优质苗种繁育及健康养殖技术
漠斑牙鲆池塘养殖高效高产技术
星鲽优质苗种培育技术
第五篇 获奖或鉴定成果汇编
牙鲆全雌化技术研究
大菱鲆疾病综合控制技术及示范推广
半滑舌鳎的育苗与养殖技术研究
牙鲆全雌苗种规模化培育
全雌苗种岗位承担的“年生产牙鲆全雌苗种100万尾任务”
全雌牙鲆池塘养殖生产性能对照试验
牙鲆克隆制备研究
大菱鲆雌核发育苗种培育及伪雄鱼诱导研究
圆斑星鲽人工繁育技术
大菱鲆北南陆海轮养试验
鲆鲽类网箱养殖技术开发
第六篇 专利技术简介
深水网箱整组升降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一种牙鲆仔稚鱼用复合免疫增强剂
一种牙鲆仔稚鱼用复合中草药免疫增强剂
半滑舌鳎稚鱼的人工微颗粒饲料
一种鳎类稚鱼诱食剂
一种牙鲆鱼用中草药诱食剂
细菌表面展示新系统、方法及应用
海水鱼类盾纤虫杀虫剂的使用方法
防治海水鱼类盾纤毛虫病的中草药复合配方
利用特异性引物对大菱鲆FF0901微卫星标记的检测方法
利用特异性引物对大菱鲆FF0922微卫星标记的检测方法
一种降低大菱鲆苗种白化率的育苗方法
一种牙鲆精子大容量冷冻保存方法
一种用于去除水产养殖水体中颗粒物的过滤器
一种水产养殖用地下海水的处理方法
一种水产养殖系统水中颗粒物的清除装置
滴流式纯氧溶氧器
一种节水型海水鱼类养殖水净化装置及其方法
一种低能耗的循环水养殖系统
一种HDPE自张力平底升降式耐流网箱系统及控制方法
一种迟钝爱德华氏菌野生毒株的无标记基因缺失减毒突变株、相关制剂及应用
工厂化养鱼池水面污物清除器
海产品中异尖线虫的酶联免疫检测方法
埋植缓释激素诱导圆斑星鲽亲鱼性腺成熟排卵方法
温光和激素综合调控条斑星鲽性腺成熟排卵方法
鲆鲽类综合试验站信息管理系统V10
附录
附录Ⅰ 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2009年发表的论文
附录Ⅱ 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2009年进行的产业技术宣传与培训
章节摘录
4.3.1水深与联排升降网箱结构长度的关系 网箱养殖水域的水深决定了联排升降式网箱的结构长度,结构长度决定了网箱升降过程安全与成功,是联排升降网箱设计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如果联排网箱长度较短或小于网箱的升降水深,网箱在倾角下沉过程中会造成网箱整体处于上不着水面,下不着海底的无约束的悬浮失控状态,容易产生网箱的下沉倾角过大、竖立甚至倾覆,造成网箱下沉的失败和对网箱养殖鱼类构成危害。因此保持联排升降式网箱在升降过程中始终处于有约束可控状态,就要使其网箱首尾两端要一端触底另一端仍在水面以上,这是笔者结构长度设计中设定的基本控制条件,结构长度应该根据养殖海域的水深确定,不同的水深对应不同的联排网箱的最小结构长度。通过海上试验证实了联排升降式网箱的最小结构长度不小于升降水深的两倍是安全可靠的。4.3.2网箱倾角下沉过程对鲆鲽类的影响 联排升降式网箱的下沉过程是由一端开始倾角下沉的,从试验网箱的下沉形态观察和HDPE管材的弹性和最大弯曲半径约束来看,联排试验网箱的下沉的最大倾角不超过45。,考虑试验网箱为钢结构刚性箱体,网箱的倾角下沉不会引起网箱的变形和网箱养殖有效容积的损失,虽然联排网箱的下沉倾角与水深成正比,水深越深,下沉倾角就越大,但箱体的各个侧面都是刚性平整的网衣平面,箱底平台在下沉过程中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会造成鲆鲽类活体的堆积,但10分钟左右的下沉倾斜时间较短,因此不会对鲆鲽类的生存产生较大的影响‘3]。4.3.3固定泡沫浮子的大小影响联排升降网箱的下沉时间 在联排升降式网箱每个单元网箱上都固定有两个聚乙烯泡沫浮子,其作用一方面是利用泡沫浮子的浮力减轻联排网箱的整体重量,削弱网箱下沉触底后单元网箱支撑腿对海底底质的压力,防止网箱沉水底后沉陷过大对网底的磨损;另一方面作用是在联排网箱浮于水面时,提高联排网箱的工作浮力和承载能力,有利于养殖操作工人在网箱上行走与换网捕捞等操作。为了掌握固定平面浮子的设计配置数量,试验中按照设计计算中的固定浮子的数量配置,联排网箱顺利成功的沉入水中,然后将联排网箱固定浮子的数量增加1倍,虽然经计算此时联排网箱放气下沉时的沉浮力关系仍然满足F总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