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什么

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作者:朱建军  页数:181  字数:188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以《论人性》、《论人的天性》、《人心》之类题目出的书有过多少本,我是搞不清楚的。我只知道其数目决不会少。原因很简单,因为人人都关心人性问题。原始民族的神话有两件事不能不讲:第一是天地宇宙是怎么来的,第二个就是人是什么。综观古今中外各种思想体系,前一个事还真有不关心的。比如孔子的儒家就不提这些,可是却没有一个思想体系不关心后一件事。古希腊哲学家、中国诸子百家、印度的宗教领袖、基督教的传教者,以及近代当代的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甚至科学家,有哪一个不曾关心过并试图回答“人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们是人。假如马中也有思想家的话,这匹会思想的马可能不关心人性,但是它决不会不尽心竭力地探讨马性。一个不探讨人性的思想家就不是思想家。如果把古今思想家写的题目不带人性两字而内容是谈人性的书也加上,其数目一定很惊人。已经有了这么多本书,难道还没有写完人性吗?已经有了这么多思想家,难道还没有说透人性吗?那些思想家中还有那么多伟人,他们智慧的光辉甚至使日月失色。

内容概要

由作者开创的我国本土的心理治疗技术——意象对话心理疗法,在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界传播广泛、影响很大,奠定了作者作为我国心理学领军人物的显著地位。   作者积十年时间写就了这部探索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专著,从心理学途径深入人性,力图由此了解人类所有心理活动的根源,这一具有哲学高度的命题决定了此书是采用各种不同方法,力求得到关于人性各侧面的知识,并以此作为线索,引导拼出一个完整的人性图像。本书要解决的问题很清楚就是“人是什么”。   书中对人格心理学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主要研究了人的不同认知形式问题、需要的层次问题、“自我”的结构问题、人格的层次问题等。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如人的认知有三种不同的形式:逻辑思维、用形象化的完形去认知,以及用领悟的方式去认知。对人类需要进行新的总结,提出人类需要可以分层次并按照原发和整合的方法分类。提出自我是认知的产物,人有三种认知就有三种自我,而人格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这些思想对心理学原有的人格思想有一定的发展,具有较高的创新性价值。全书文笔流畅,通俗易懂,适宜心理学研究者和对人文问题有兴趣的一般读者。

作者简介

朱建军:著名心理学家。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心理学会常务理事。
自1987年开始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是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领军人物。熟练掌握精神分析心理治疗、荣格心理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问题与方法 第一章 人性理论 第二章 研究方法  第一节 文献分析   一、心理学文献   二、人类学、生物学等相关科学的文献   三、哲学著作和宗教经典   四、文学艺术品   五、历史和神话等文献材料  第二节 内省法   一、内省法的发展史   二、内省法的优点   三、内省法的局限和克服局限的策略    (一)本质的局限     干扰     有些心理活动不能进入意识     自我欺骗    (二)对象的局限     难于重复     难于言说与控制    (三)科学方法的局限    (四)具体内省法的局限   四、新的内省方法     (一)自然内省法     (二)内省印证法     (三)控制内省法    五、结论第二部分 认识与了解 第三章 知情完形系统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知情完形系统的特点   一、知情完形系统活动主要在潜意识中   二、知情完形系统活动不直接受意志控制    三、知情完形系统活动与情绪直接相联系    四、知情完形系统活动运用具体形象的符号   五、知情完形系统的活动遵循原始逻辑   六、我们对知情完形系统活动有异己感   七、知情完形系统活动的其他特点  第三节 知情完形系统活动占优势的各种状态   一、梦与神话、童话和小说   二、梦与原始人的认识方式   三、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梦者、儿童、原始人和朦胧状态者   四、使用麻醉品后的体验与艺术家体验的宗教体验   五、变态心理与艺术创作  第四节 知情完形系统的独立性   一、转译问题   二、记忆的独立性 第四章 知情完形系统的动作 第五章 感知—行动系统 第六章 论悟:直接的经验第三部分 人格问题 第七章 人格的层次结构 第八章人类的基本需要 第九章 自我 第十章 人格的整合 第十一章 知情完形系统中的自我建构过程后记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人是复杂的。不可能用几句话定义人性。有个哲学家定义人是无毛两腿的动物,就有人提着拨了毛的公鸡去问他这是不是人。其实,用不着这只鸡就可以驳倒这个定义。人是有毛的,不说头发和胡须什么的,汗毛就是满身都长的。就算把人定义为头和腋下等处有长毛、身上有细毛的两腿动物,并且加一句说毛不是拨成这样而是天生如此的,我们也不能认为这个定义能说明人。如果苏格拉底把人定义为“人是一个对理性问题能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1这个定义也并不能让我们满意,它和前一个定义一样,都只不过指出了人的一方面的特性。我们也许找不到一只有理性的猴子来反驳苏格拉底,但是我们可以反问他:“人是仅仅是这么一个存在物吗?”无论多少话也说不清人性。其实,用语言描叙人性本身就是个错误。人性是不可言说的。禅宗大师妫山和尚问徒弟御山:佛经里有多少是佛说的,多少是魔说的。御山回答:“统统是魔说的。”在我理解,这个回答的真实含义是:语言是种固定的东西,是用来分别各种事物时所用的东西,而心理经验却是一种无分别地溶合的东西。说出一句话,就是把流变的东西固定起来,就是失真。象这本书一开始就反复提到人性,使人觉得好象世界上真存在着某个确定不变的、和别的事物有所不同的叫“人性”的东西似的。有没有这样一个人人都具有的、永恒的人性?这还是个问题。那么我们先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有没有普遍的、永恒的人性。如果有一场辨论赛用这个题目,我料想反方即说没有的那一方更容易获胜。因为否定性的证据太多了。我们看到,世上有些人极为善良,也有些人愚味无知到了极点了。超脱的僧人、聪明的学者、精明的商人、勤劳的农民、狡猾的骗子……,这种种人之间的差别太大了,甚至大过了马和驴这样两种物种间差别。在汉族,看到配偶和别人有性关系,绝大数人会很气愤。而在摩梭族,这种事却根本算不了什么。普遍的人性看起来完全是子虚乌有。随着朝代的变迁,社会环境的改变,同一民族的人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别。古代中国女性软弱顺从,而现代中国很多女性却坚强有支配性。永恒的人性看起来也是象个神话传说中的东西。这场辨论正方即说有的那一方只能这么说:人性本质上是普遍的,永恒的。而人在表面上的种种差异只是这同一个人性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表现。也许人都是善良的,邪恶只是人性被外界原因损害的结果。也许人都是恶的,善良只是为获得利益而用的手段。就好比松子都是一样的,但松树却有直的有歪的。那些歪的松树不是松性的正常表现,而是松树成长过程中风吹、石头砸、野兽啃咬等原因造成的。我们或可以把天然的人性称为天性,把这种受环境影响而形成的人性称为习性。但是,我们要注意,天性或习性也不两个独立的事物。没有习性,天性就无从显现。没有天性,习性就无从生成。如果在这补充一下姑妄受天性与习性的划分的话,大致可以这么说:人的天性是相对普遍的和永恒的。而这个命题中普遍和永恒这两个词也只是大体上正确。因为人是从动物进化来的,现在也仍旧缓慢地变化着。至于我,我相信人性在本质上基本上是普遍的和永恒的,在我开始分析人性问题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人的哪些特性可以称为人性。现代有些工厂中的已经异化成机器。他们按准确性好的时间表上班,用最科学最有效率的方式工作,甚至在工作时走路的步幅都是经过计算的。这是人性吗?我认为,如果一个人仅仅偶尔这么做,却没有养成习惯,那么这些表现和人性无关。但是,如果这种生活方式已经成了一个人的习惯,成了他的需要,那么它就是人性的一部分了。有这样的科学家,他们为研究医学,解剖活人或用病菌感染健康人。(两战时日本和纳粹德国都有这种科学家)人们说这些科学家是灭绝人性的。其实不尽然。从逻辑的原则上看,用人作实验和用豚鼠没什么质的区别。如果说有区别,只是用人作医学实验更可靠而已。那些科学家已接受了这些原则,他们思想、行为都遵循这些原则。这些原则已溶成他们的血肉里。我们有什么理由说这些原则不是他们人性的一部分呢?这部分人性,虽然可说成习性,但也是更普遍的更本质的人性即好奇心在这种环境中的具体体现,因此这些杀人的科学家的人性并没有绝根,否则他们就不会杀人。当然,说他们灭绝人性也不错,因为他们的同情心灭绝了,而同情心是人性的另外一个重要部分。另外人与动物共有的特性是否可以称为人性。在西方,人们倾向于回答否。例如,马可奥勒留说“不能使他成为一个人的那些东西,根本就不能称为人的东西。”2而在东方,人们并不认为人和动物之间有不可越的鸿沟,因而也能坦然承认人与动物共有的特点是人性的一部分。孟轲说:“食色?也。”吃饭和寻求异性,这不仅是人性,也是任何动物都有的特性。我接受东方人的这种回答。这不是因为我是东方人,而是因为东方人的回答更好。试想,如果我们把人与动物同有的那些特性,吃饭交配、逃避危险、寻求舒适等等都不算人性。那些我们就不能从人性中了解到人为什么要种粮食,无法理解人的绝大多数行为。为了充分理解人,只能说:凡是人所具有的特性,都是人性的一部分。另一个问题就是这本书的中心问题,具体分析人性。为了说清楚,我们必须把浑然一体的人性分成几个方面讲。我们分析汽车时,要先弄清它的构造,找到动力源,还要讲清动力如何通过这些构造传导,如何使汽车运转以及汽车运转方式等。我们分析人性,也同样要讲清这几个问题。构造问题在本书里就是人格的结构问题,动力问题就是人的需要和动机问题,另外还有的就是人格的发展、整合以及如何具体体现的问题。

后记

我下笔写这本书时,本来是充满自信的。我觉得我对人性的理解已经是如此深入,而且新的发现又是这么多。虽然不希望能立刻获得别人的承认和理解,至少把自己表达清楚,把思想传递出去应该是太容易了,只要写下来就行了。但是这种自信现在无影无踪了。书写完的时刻,正是这种自信彻底消失的时刻。我发现我低估了构造理论的困难,表达的困难和交流的困难。当我用别人的眼睛阅读这本书时,我发现这本书中存在着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我还发现那些已解决的问题表达得也不好:简单化、缺少说明、实例少……这些都给阅读带来了困难。只有理解力很高的人才能从这些零乱的钢筋和水泥块中看出那座未来的漂亮大楼的轮廓。我能说出来的,只是我想明白的问题中的百分之一。而我能写出来的,又只是我能说出来的百分之一。我感到十分遗憾,因为我不能把我发现的快乐送给大家分享。可是我想,就算能把我想到的东西的万分之一奉献给大家,此生也不算虚度了。这本书是座桥,是座简陋不堪的桥。也许它更像扔到小河里的一行石头,但是我感到欣慰的是:这座桥通往一个风景绝美的地方,而有些精美漂亮的桥也许通往的不过是脏乱的市场。在我发现的这条路上,能有座简陋不堪的桥总比没有桥好。

编辑推荐

《人是什么》:发现人性的过程像拼图游戏。用各种不同方法,我们得到了关于人性的各侧面的知识。它作为线索,引导我们拼出一个完整的人性图像。◇正常意识中占优势的认识系统称为,“逻辑系统”,另一种在潜意识中占优势的,在灵感、梦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系统称为“知情完形系统”。◇知情完形系统的最高成就是完成一个复杂的整体认识结构。这种复杂的整体认识结构可以是一种宗教思想体系,可以是一部小说、一首诗、一首交响乐或一幅画,也可以是一种新的机械装置,甚至是一种科学理论。当然,知情完形系统大多是和逻辑系统合作共同获得这些成就的。◇这种人格三层都和谐一致的人格,是最健康的。著名心理学家朱建军积十年时间写就人、人性、人格心理学探索最新力作。从心理学途径深入人性、力图由此了解人类所有心理活动的根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人是什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7条)

 
 

  •   人是什么?由人是人的历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过程探讨人格心理学,知道
    1、正常意识中占优势的认识系统称为,“逻辑系统”,另一种在潜意识中占优势的,在灵感、梦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系统称为“知情完形系统”。
    2、知情完形系统的最高成就是完成一个复杂的整体认识结构。这种复杂的整体认识结构可以是一种宗教思想体系,可以是一部小说、一首诗、一首交响乐或一幅画,也可以是一种新的机械装置,甚至是一种科学理论。当然,知情完形系统大多是和逻辑系统合作共同获得这些成就的。
    3、这种人格三层都和谐一致的人格,是最健康的。
  •   朱老师把人分为为逻辑思维系统、知情完形系统及悟的系统,比意识和潜意识的区分更加合理,对人性和人格理论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理解。
  •   提出了知情完形系统这一概念,来表征潜意识中占优势的系统。提出了新的人格的层次理论,进而根据这一层次提出了人类的基本需要。看了让人明白。
  •   我所看的心理学中,朱建军老师的书是最好的书,而朱老师的书中《人是什么》又是我给大家推荐最多的书。我感觉他是朱老师理论的灵魂,集锦!
  •   每个人都会有关于“人是什么?”,“我是谁?”……这样的迷思。可以说我大概和诸位一样,是怀着好奇心和求知心买的本书。

    虽然朱老师的三个层次分析非常好,读到最后,我却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这本《人是什么?》告诉我们的不是终极答案,而是提供关于继续探索的启迪。不要固步自封,更不要拖住前人的裤腿,而要有点怀疑的精神,可这并不影响你对前人大幅度的鞠躬和肯定。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虽好,可你不能只是耽溺在那些已有的成果上。

    朱老师的书,我看过几本。这本相对来说,学术语言比较多,不大通俗易懂。但是,很有深度,又很中肯,不偏颇。

    值得肯定和赞扬的学术精神。
  •   我对朱老师的书感觉都相当好。这本书令我最欣赏的就是对人本质的分层,三个层次结构的划分令我觉得豁然开朗。适合一读再读!
  •   认识我自己,也看看身边的人。这本书很神奇,好像打开了一扇门,看到了一个个丰富多彩的人。
  •   对人的探讨,加深对人的了解
  •   理论内容需要深化理解
  •   描写非常细腻,感觉对思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挺不错的一本书,就是书的中缝有一点损坏。不过不影响读,就没换。
  •   老师的书,基本上每本都有。了解从根开始。
  •   发货速度快。书质量很好。非常满意。
  •   刚开始看,不过应该是值得一读的书
  •   喜欢朱老师的书,每本必读,很有启发,而且感觉当当的网上购物越来越成熟了,支持当当。
  •   当然要读。他的每一门书几乎都买了。

    很喜欢
  •   内容很充实,有点点抽象
  •   是一本很深研究性的书,我没有心理学基础,很多看不懂
  •   本来纠结与买不买,到手后发现买值了
  •   不同的角度 深邃
  •   算了,都不想说了,本来想返券的,由于你们自身管理的原因,让我承担了损失,郁闷!这本书朱建军提出了一些不太成熟的东西,而且这部作品是他20年的东西,后面修订一些,对我价值不是很大。个人觉得他写文化方面的还是《心灵的年轮》比较出色,后面那本《中国人的文化与人心》后半部分简直就飘起来了,前半部分还是不错的,至少对法家的批判还是比较深入的,当然中国的专制体制也不仅仅是法家一家造成的,儒家作为专制的帮凶也基本没有什么问题,道、禅飘然世外,也没有他说的那么高,更多只是一种无奈,即使很高,对人世制度的构建,也没有起到多大作用,毕竟我们要生活现实社会中,不能总想着飘然世外,出家当和尚吧
  •   朱建军的书中,我最不喜欢的一部;也许是我的期待太高了,也可能是我看不懂——那是我理解力的问题。
  •   这是一本哲理书!要慢慢细读!
  •   值得静心细读。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已经很深入,但对人自己的认识还很浅薄。这本书由人是人的历史出发,回答人是什么。
  •   内容很丰富。。。。。
  •   通俗心理学入门读物,值得一读
  •   不是心理专业,给她买的,她说很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