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  作者:高举红  页数:427  
Tag标签:无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管理方法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战略地位。  物流的产生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它是连接生产与生产系统和经济与经济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物流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伴随着经济社会活动中“物”的流动,物流的时空效果对众多的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涉及供应、生产、销售、运输、仓储等,贯穿于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存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彼此独立中相互交叉,构成了促进社会化大生产的宏观物流系统和生产企业有效和低成本地为用户提供高效服务的微观物流系统。由此产生的社会资源如何有效地整合以满足整个物流系统对时间T(Time)、质量Q(Quality)、成本C(Cost)、服务S(Service)、环境E(。Environment)、柔性F(Flexibility)、创新I(Innovation)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进行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是关键。  系统理论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为物流系统规划和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本书借鉴系统理论的分析方法,基于现代物流的发展经验,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物流活动为主线,在总体介绍物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体现物流活动功能的基础上,依据整个物流系统在规划设计中所涉及的系统分析、规划、设计、优化、仿真和评价等系统理论和分析方法,进一步对生产物流系统、仓储与配送物流系统、物流运输网络系统进行独立子系统的规划设计,体现全局总体设计和局部详细设计的思路,并在物流信息系统中将贯穿物流系统始终的物流活动数据信息在网络、电子商务平台下进行信息化、知识化、系统化、集成化地规划与设计。最后,在供应链环境的先进管理模式下,将供应链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融合当前针对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的新经济时代先进理念,突出回收再利用的逆向物流与闭环供应链系统的规划设计新思想。因此,本书力求将信息技术、仿真技术、系统集成化技术等最新成果综合应用于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之中。  本书设置了大量的典型案例,将物流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用开篇案例的形式激发探求理论依据的兴趣,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将其应用到每个章节后的案例分析之中;同时,通过对当今物流领域研究成果的阐述,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了解物流系统理论的发展与现代物流在社会经济中的不断创新。

内容概要

物流系统是一个时间和空间跨越很大,并且涉及很多领域,多层次、多维度复杂的动态系统,所以物流系统中的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实现物流系统的高效率和低成本化策略,构建具有快速响应的物流系统,并将系统、组织、人和技术融为一体,突出系统化、集成化、信息化和知识化成为本书的主要指导思想。    基于此,本书主要从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角度,对物流系统从战略与需求分析入手,应用复杂系统的建模分析与设计方法对物流系统的总体结构与功能进行系统化的点、线、面分析,突出物流系统全局总体设计与各个物流子系统局部详细设计的思路。本书共分8章,内容包括:物流系统的概述,物流系统的分析、设计、评价,以及生产系统、存储系统、运输系统、信息系统、供应链物流系统、逆向物流系统和闭环供应链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基于系统分析与系统管理的角度,阐述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中的理论分析与设计方法,通过大量的典型案例分析,为快速新建或改建各种物流系统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中物流工程、工业工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和信息管理等专业学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相关物流培训和自学用书,还适用于从事与物流相关行业的管理与技术人员的参考阅读。

书籍目录

第1章  物流系统和规划设计  1.1  物流概述    1.1.1  物流的概念    1.1.2  物流的基本职能    1.1.3  物流的分类    1.1.4  物流的实质及其作用    1.1.5  物流的发展趋势  1.2  物流系统概述    1.2.1  系统的基本概念    1.2.2  物流系统及其基本模式    1.2.3  物流系统的构成与功能要素    1.2.4  物流系统的特征    1.2.5  物流系统的常用技术  1.3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目标、原则和内容模式  1.4  本书结构  复习思考题第2章  物流系统分析与规划  2.1  物流战略的基本理论    2.1.1  物流战略概述    2.1.2  物流战略环境分析    2.1.3  物流战略规划    2.1.4  企业物流战略设计    2.1.5  企业物流战略制定    2.1.6  物流战略的基本原则    2.1.7  物流战略实施与控制  2.2  物流系统分析    2.2.1  物流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    2.2.2  物流系统分析的实质    2.2.3  物流系统分析的要素和原则    2.2.4  物流系统分析的要点和步骤  2.3  物流系统规划    2.3.1  物流系统规划的基本概念    2.3.2  物流系统规划步骤    2.3.3  物流系统网络规划的基本理论    2.3.4  物流系统结点规划设计    2.3.5  物流中枢的规划设计  2.4  物流系统的结点选址    2.4.1  设施选址概述    2.4.2  选址决策的影响因素    2.4.3  设施选址影响因素的权衡    2.4.4  设施选址的原则    2.4.5  设施选址的方法    2.4.6  选址模型的分类    2.4.7  选址问题中的距离计算    2.4.8  选址模型    2.4.9  设施网络选址  复习思考题第3章  物流系统设计与评价  3.1  物流系统模式    3.1.1  物流系统模式的含义及设计内容    3.1.2  物流系统模式设计的理论依据    3.1.3  几种典型的分销物流系统运行模式  3.2  物流系统运作流程    3.2.1  物流运作流程概述    3.2.2  企业物流运作流程的功能与特征    3.2.3  影响企业物流运作流程设计的因素    3.2.4  现代企业物流运作管理模式  3.3  物流系统模型设计    3.3.1  物流产业结构    3.3.2  物流系统模型的内涵    3.3.3  物流系统模型的分类    3.3.4  物流系统的建模方法  ……第4章  生产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第5章  仓储与配送系统规划与设计第6章  物流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第7章  物流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第8章  供应链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附录A  主要缩略语和关键术语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1.5 物流的发展趋势  进入20世纪90年代,传统物流已逐渐开始向现代物流转变。现代物流包括运输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等。纵观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即系统化、信息化、社会化、综合化和一体化。  1.物流的系统化趋势  传统物流一般指产品出厂后的包装、运输、装卸、仓储,而现代物流提出了物流系统化或称总体物流、综合物流管理的概念,并付诸实施。具体地说,使物流向两头延伸并加进了新的阿涵,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有机结合在一起,从采购物流开始,经过生产物流,再进入销售物流,与此同时,要经过包装、运输、仓储、装卸、加工配送到达用户(消费者)手中,最后还有回收物流。现代物流包含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物理性的流通全过程。即通过统筹协调、合理规划,控制整个商品的流动,以达到效益最大和成本最小,同时满足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客观要求。物流系统也就成了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社会系统。这样,就可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物流无国界”的发展趋势。因此,物流的系统化是一个国家流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物流的系统化可以形成一个高效、通畅、可调控的流通体系,可以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流通费用,实现科学的物流管理,提高流通的效率和效益,进而提高国民经济的质量与效益。  2.物流的信息化趋势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物流无国界的趋势,当前物流业正向高科技、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与国际互联网的应用,使物流质量、效率和效益的提高更多地取决于信息管理技术。物流的信息化是指商品代码和数据库的建立,运输网络合理化,销售网络系统化,物流中心管理电子化,电子商务和物品条码技术应用等。电子商务是指在电子计算机与通信网络基础上,利用电子工具实现商业交换和行政作业的全部过程。电子商务(EC)所涵盖的内容应包括电子数据交换(EDI)和互联网上贸易(IC)两个主要方面。而物流条码是指物流过程中用以标识具体实物的一种特殊代码,它是由一组黑白相间的条、空组成的图形,利用识读设备可以实现自动识别、自动数据采集。可以说,在商品从生产厂家到运输、交换的整个物流过程中都可以通过物流条码来实现数据共享,使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快捷、准确,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现代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各种高科技信息手段在流通领域被广泛应用是一种必然要求。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物流人士值得一看的好书。。。
  •   很新的书,等着我去好好学
  •   专业教材.内容不怎么样。
  •   这些教材,能不看尽量不看.还不如多花些时间看看例子。
  •   一本教材 内容不算死板,但还是逃不出国内教材固有的笔记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