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方爱乡 页数:327
前言
在信息革命的推动下,伴随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开始了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折。 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在工业化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以汽车、家用电器为代表的现代工业具有世界领先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然而,日本因陶醉于工业化的成就,对信息革命和信息社会认识不足,措施不力,再加上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后陷入长期经济停滞,在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和信息化方面拉开了与美国的差距,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政府在技术创新立国战略的基础上,通过确立“IT立国战略”,制定《IT基本法》,推进《e-Japan计划》(日本IT计划),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在2005年初步建成了“世界最先进的信息社会”,2010年前还力争建设“无所不在网络社会”。这意味着日本在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正在实现新的赶超。 认真研究日本信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分析其相对落后的原因,总结其新赶超的基本经验,不仅有助于研究信息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而且对我国如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信息化”,同步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赶超,也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本书是在本人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目的是全面总结日本信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及经验教训,通过日本的实践从理论上认识信息社会,为推进我国信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和理论依据。
内容概要
本书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目的是全面总结日本信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及经验教训,通过日本的实践从理论上认识信息社会,为推进我国信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和理论依据。 本书在广泛收集国内外研究成果和第一手最新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具体分析和综合分析相结合、纵向分析和横向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按理论一实践一理论的逻辑思路,以信息技术革命,信息技术发展,信息产业发展,信息化发展,法制建设,政府的战略、计划与政策措施为主线,全面论述日本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在分析日本信息社会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总结了日本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12条基本经验: (1)实施技术创新立国战略,推进IT技术研究开发;(2)实施IT立国战略,引领信息社会发展方向;(3)加强信息社会法制建设,保障信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4)建立IT战略本部,加强信息社会建设领导体制;(5)制定发展战略和发展计划,完善具体的政策措施; (6)发展信息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7)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消除数字鸿沟;(8)用IT解决各种问题推动经济社会新发展;(9)推动经济社会结构改革,营造信息化的社会环境;(10)加强信息安全和信息保护,建设安全放心的社会;(11)加强IT教育,培养IT人才; (12)加强信息统计,提供充分可靠的统计资料。 本书研究的理论目的,是从特殊到一般,把现象层面的对日本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了解和认识,上升到规律层面的了解和认识。为此,本书在全面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日本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实践,围绕信息社会与服务社会,信息社会主要的生产与信息社会发达的标志,信息社会的发展道路,信息产业的发展道路,信息经济,国际信息中心与信息大国、信息强国,以及推进信息社会建设的领导体制七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总结与理论思考,提出了一些创新的认识和观点。
书籍目录
1 绪论 1.1 信息革命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 1.2 日本信息社会研究的现状 1.3 本书的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1.4 本书的创新与不足2 信息社会与信息技术 2.1 信息、信息化和信息社会的基本理论 2.2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的影响3 技术创新立国战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3.1 技术创新立国战略和知识产权立国战略 3.2 信息技术的发展4 信息产业的发展 4.1 信息产业发展概况 4.2 信息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 4.3 提高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5 信息化的发展 5.1 信息化投资和信息化水平 5.2 企业信息化发展 5.3 政府信息化 5.4 家庭和个人信息化 5.5 社会信息化 5.6 网络安全和信息保护6 信息化的国际比较 6.1 信息化发展的国际比较 6.2 日本信息化相对落后的原因7 信息社会的法制建设 7.1 IT基本法 7.2 个人信息保护法 7.3 其他法规8 建设信息社会的战略、计划与政策措施 8.1 IT立国和领导体制 8.2 建设世界最先进的IT国家 8.3 建设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网络社会 8.4 《2008年e-Japan重点计划》9 经验总结与理论思考 9.1 日本信息社会的战略、计划与政策措施 9.2 关于信息社会的若干理论思考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2 信息社会与信息技术 2.1 信息、信息化和信息社会的基本理论 2.1.1 信息 迄今为止,有三个关于科学的基本概念,即物质、能量和信息,其中,物质的概念出现最早,关于它的讨论研究也最充分。“能量”(energy)是19世纪初期出现的名词。20世纪上半叶,爱因斯坦发现了物质与能量的转换关系,即E=CM(E是能量,M是质量,C是光速)。至于“信息”,则是20世纪50年代伴随通信技术和制理论的发展才正式出现的概念。应该指出,这三个基本概念所反映的客观存在并不依存于人们发现和认识时间的早晚,而是在人类社会发展一开始就存在的。 就信息而言,自从人类开始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以来,彼此从对方了解到的东西就越来越多了,这种从语言交流中所知道的东西其实就是信息。其后,随着文字的发明特别是印刷术的发明,人类相互交流的能力和空间迅速扩大,由此知道的东西即信来越多。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伴随电话、电报、报纸、广播的迅普及,信息的数量越来越多,信息的传播和利用也越来越重要了。然而,长期以来,人们之所以没有提出信息的概念并把它上升到科学高度来认识,乃是因为直到20世纪初期以前,信息还没有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产生足以引起重视的影响或制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