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案例

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于延琦 等编著  页数:464  字数:88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颁布新的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这标志着中国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已与国际趋同。同时,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为了推动审计准则的实施,分别于2007年8月和2008年10月发布了《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小型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在注册会计师业务培训班上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中,经常听到注册会计师反映不知如何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和如何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才能达到审计准则的要求。笔者为了引导实务界正确运用审计准则和编制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组织编写了本书。  本书以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为例,详细介绍财务报表审计思路和各阶段、各环节的审计要点及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要领。编写时,我们在每一部分审计工作底稿前,结合案例先介绍审计思路和审计要点,如风险评估部分,详细介绍了风险评估目的、风险评估程序和了解要点;控制测试部分,详细介绍了在什么情况下实施控制测试、如何实施控制测试、如何选取测试样本等;实质性程序部分,详细介绍了如何设计审计程序、如何实施实质性程序等。然后,针对案例介绍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在固定的工作底稿格式的基础上,针对案例介绍审计思路和审计方法及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本书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是实务界学习审计准则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最有价值的参考书之一。  本书旨在提供审计思路和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为此,在编写中对各报表项目的审计明细表、抽查表及存货与固定资产盘点表、抽盘表等予以简化处理,仅列示部分明细,没有列示全部项目;审计中应获取的证据没有影印原件,仅在相关审计工作底稿处加脚注说明需要获取的证据;询证函、回函等相关函证也仅列示一个例子。在编制中,我们假设被审计单位于2007年1月1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2006),其财务报表要素齐全,无子公司,不需要编制合并报表,注册会计师仅对个别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同时,假设对被审计单位是连续审计,不涉及期初余额审计,且上期审计报告也为标准审计报告,不影响本期审计意见类型。  新审计准则的核心是风险导向审计,我们在编写中尽最大可能充分体现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以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作为主线,并贯穿于全书。我们在安排本书结构时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并考虑审计业务流程。  本书的第一篇是初步业务活动工作底稿编制案例;第二篇是风险评估工作底稿编制案例;第三篇是进一步审计程序工作底稿编制案例(按业务循环编排控制测试和相关报表项目的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未按归档顺序排列审计工作底稿,以更加清晰地显示审计过程);第四篇是其他项目工作底稿编制案例;第五篇是业务完成阶段工作底稿编制案例。  本书未全部附录综合类工作底稿,仅编制了与当期审计业务相关的综合类工作底稿,如业务约定书、审计报告副本等。本书审计索引号使用四位数字表示。由于受印刷技术的限制,本书在工作底稿上没有加注审计标识,各位读者在日常审计工作中仍然需要在工作底稿上加注审计标识。

内容概要

本书以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为例,详细介绍财务报表审计思路和各阶段、各环节的审计要点及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要领。编写时,编者们在每一部分审计工作底稿前,结合案例先介绍审计思路和审计要点,如风险评估部分,详细介绍了风险评估目的、风险评估程序和了解要点;控制测试部分,详细介绍了在什么情况下实施控制测试、如何实施控制测试、如何选取测试样本等;实质性程序部分,详细介绍了如何设计审计程序、如何实施实质性程序等。然后,针对案例介绍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在固定的工作底稿格式的基础上,针对案例介绍审计思路和审计方法及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本书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是实务界学习审计准则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最有价值的参考书之一。

作者简介

于延琦,男,l962年12月出生,辽宁省庄河市人,工商管理硕士,教授研究员级高级会计师。现任辽宁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副秘书长。现兼任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专业技术与咨询委员会委员、审计准则起草组成员、审计准则指南起草组成员、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编写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节  财务报表审计总体思路    第二节  S公司的背景资料第一篇  初步业务活动工作底稿编制案例  第一章  初步业务活动工作底稿  第二章  业务保持评价工作底稿  第三章  审计业务约定书第二篇  风险评估工作底稿编制案例  第四章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审计思路  第五章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工作底稿   第一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不包括内部控制)工作底稿   第二节  分析程序表(用作风险评估程序) 第六章  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审计思路 第七章  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底稿   第一节  在被审计单位整体层面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工作及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说明   第二节  在被审计单位整体层面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工作底稿   第三节  在被审计单位业务流程层面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工作及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说明   第四节  在被审计单位业务流程层面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工作底稿 第八章  舞弊风险评估工作底稿   第一节  舞弊风险评估与应对   第二节  项目组讨论纪要——舞弊风险评估与应对   第三节  就舞弊风险询问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的记录   第四节  考虑舞弊风险因素的记录   第五节  考虑异常关系或偏离预期的关系的记录   第六节  考虑其他信息的记录 第九章  项目组讨论纪要——风险评估 第十章  风险评估结果汇总表 第十一章  总体审计策略第三篇  进一步审计程序工作底稿编制案例 第十二章  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思路 第十三章  控制测试的审计思路及相关工作底稿编制说明 第十四章  设计和实施实质性程序的审计思路 第十五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控制测试及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第一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控制测试汇总表   第二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控制测试工作底稿   第三节  营业收入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第四节  应收账款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第五节  应交税费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第十六章  采购与付款循环控制测试及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第一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控制测试工作底稿   第二节  预付账款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第三节  应付票据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第四节  应付账款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第五节  销售费用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第六节  管理费用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第十七章  生产与仓储循环控制测试及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第一节  生产与仓储循环控制测试工作底稿   第二节  存货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第三节  主营业务成本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第十八章  工薪与人事循环控利测试及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第一节  工薪与人事循环控制测试工作底稿   第二节  应付职工薪酬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第十九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控利测试及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第一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控制测试工作底稿   第二节  短期借款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第三节  长期借款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第四节  财务费用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第五节  应付利息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第六节  实收资本(股本)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第七节  资本公积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第八节  盈余公积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第九节  未分配利润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第十节  应付股利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第十一节  所得税费用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第十二节  递延所得税资产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第十三节  资产减值损失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第十四节  营业外支出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第十五节  营业外收入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第十六节  其他应收款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第十七节  其他应付款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第十八节  其他流动资产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第二十章  固定资产循环控制测试及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第一节  固定资产循环控制测试工作底稿   第二节  固定资产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第三节  在建工程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第四节  固定资产清理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 第二十一章  货币资金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第四篇  其他项目工作底稿编制案例 第二十二章  其他项目工作底稿   第一节  对被审计单位违反法律法规的考虑   第二节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   第三节  持续经营   第四节  比较数据   第五节  期后事项   第六节  或有事项   第七节  现金流量表第五篇  业务完成阶段工作底稿编制案例 第二十三章  业务完成阶段审计工作   第一节  分析程序(用于总体复核)   第二节  分析程序表(用于总体复核) 第二十四章  试算平衡表及审计调整表   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试算平衡表   第二节  利润表试算平衡表   第三节  账项调整分录汇总表   第四节  重分类调整分录汇总表   第五节  列报调整汇总表   第六节  未更正错报汇总表 第二十五章  总结会会议纪要 第二十六章  与治理层的沟通函 第二十七章  专业意见分歧解决表 第二十八章  重大事项概要汇总表 第二十九章  管理层声明书 第三十章  审计总结 第三十一章  审计工作完成情况核对表 第三十二章  业务复核核对表 第三十三章  审计报告附录  本书使用的索引表

章节摘录

  (二)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为了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以及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不仅仅是风险评估阶段的工作,而是一个连续和动态地收集、更新与分析信息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具体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哪些事项,了解到何种程度,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  风险评估程序包括:(1)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人员;(2)分析程序;(3)观察和检查。  了解的要点包括:(1)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5)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6)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注册会计师需要结合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及被审计单位的性质确定了解的具体要点和了解的深度。同时,注意被审计单位的各个方面可能会互相影响,注册会计师在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解和评估时,应当考虑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注册会计师在了解过程中应当在边了解边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将识别的风险与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相联系,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的同时,考虑识别的风险是否重大,识别的风险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在识别风险时考虑非常规交易和判断事项导致的特别风险。  注册会计师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后,应当将已识别的风险分为两类:一类是财务报表层次风险;另一类是认定层次风险。在分类时要考虑控制环境对报表层次风险的影响,考虑控制对认定层次风险的影响。同时,在了解内部控制后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可审计性。  项目负责人在实施风险评估过程中(审计全过程)应当组织项目组关键成员、特殊技能专家等参加项目组讨论会,重点讨论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包括被审计单位面临的经营风险、财务报表容易发生错报的领域以及错报的方式,特别是由于舞弊导致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三)针对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确定总体应对措施以及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应当运用职业判断,并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  针对评估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包括:(1)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2)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3)提供更多督导;(4)使用一些不被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的进一步审计程序;(5)修改拟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针对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通常选择实质性方案,即以实质性程序为主。  针对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即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控制测试是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但控制测试并不是在每次审计时都要求使用,是可选择的,只有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注册会计师才实施控制测试:(1)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对于第一种情形,当注册会计师预期控制是无效的或注册会计师对控制没有预期时,不需要实施控制测试;对于第二种情形,通常是指在被审计单位对日常交易或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其他数据采用高度自动化处理的情况下,审计证据可能以电子形式存在,此时注册会计师很难仅通过实质性程序获取认定层次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实施控制测试。控制测试主要是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只有执行控制测试能够减少实质性程序工作量、降低审计成本,才考虑选择该测试。如果决定实施控制测试,针对某项控制而言是否测试,要根据如图2所示选择思路进行判断决定。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案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书很不错,举例能有助于更好的理解。
  •   就是和实际操作还是有一定差距,但是对于理解审计帮助还是挺大的,如果有时间值得一读!
  •   比较粗糙呆板,不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