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2 出版社:7-81122 作者:俞文钊 页数:264
内容概要
创新是一个宏观的大概念。从政治、社会、组织等角度说: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的主题是创新变革;创新是社会、企业、科技、学校、家庭的共同重任等。从个人的角度说,21世纪是个人发挥创造性与创造性思维的时代。从教育的角度说,创新教育是实际创造性开发的基础与根本保证。 本书结合创造心理学与创新学的精华部分,并在新的高度上将两者加以综合。本书共分12章。第1章至第3章对创新与创造力的概念、理论基础、脑生理基础等内容进行概述。在第4章至第7章中,介绍了创造性思维、发散与收敛性思维、创造动机的开发与培育,以及创新的障碍及其克服。第8章至第10章介绍了创新技法,其中包括头脑风暴法(第8章)、创新培育技法(第9章),以及运用多种心理活动规律(潜思维、灵感、想象力等)激发创新的方法(第10章)。最后两章为实例与领导者创造性测验的量表。
书籍目录
第1章 创新与创造力概述 1.1 创新与创造力的含义 1.2 创造心理学与创新学 1.3 创造性行为与创造者的分类 1.4 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1.5 我国在创新与创新教育上的误区 本章主要概念与思考题第2章 创新与创造力开发的理论基础 2.1 “先天论”与“后天论” 2.2 创新与创造力开发的系统观 2.3 知识与创造力之间的张力观 2.4 知识与创造力之间的基础观 2.5 组织环境对创造力发展影响的理论模式 本章主要概念与思考题第3章 创造力开发的脑生理基础与年龄特征 3.1 创造力开发的脑生理基础 3.2 创造力开发的年龄特征 3.3 遵循群体连锁反应规律,开发创造力 本章主要概念与思考题第4章 创造性思维 4.1 思维概述 4.2 创造性思维 4.3 问题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开发与培育 4.4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本章主要概念与思考题第5章 发散与收敛性思维 5.1 发散性思维 5.2 培育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5.3 收敛性思维 5.4 收敛性思维的实施条件 本章主要概念与思考题第6章 创造动机的开发与培育 6.1 创造动机概述 6.2 创造动机的理论与观点 6.3 创造动机的分类: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6.4 创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6.5 创造动机不强、过头及其克服 本章主要概念与思考题第7章 创新的障碍及其克服 7.1 突破思维定势阻碍促创新 7.2 突破从众心理障碍促创新 7.3 克服情感障碍促创新 7.4 克服文化环境及家庭障碍促创新 本章主要概念与思考题第8章 创新技法:头脑风暴法 8.1 头脑风暴法概述 8.2 头脑风暴法训练 8.3 头脑风暴法的变式及其训练 本章主要概念与思考题第9章 14种创新培育技法 9.1 综合发明法 9.2 组合发明法 9.3 专利发明法 9.4 移植发明法 9.5 信息交合发明法 9.6 特性列举发明法 9.7 缺点逆用发明法 9.8 缺点列举发明法 9.9 希望点列举发明法 9.10 类比发明法 9.11 检查单发明法 9.12 NM发明法 9.13 KJ发明法 9.14 ZK发明法 本章主要概念与思考题第10章 运用多种心理活动规律激发创新 10.1 激活潜思维是诱发创造的导火索 10.2 激发灵感,产生突破性的创造活动 10.3 巧用梦思维利于创新 10.4 借助想象力将一般思维提升为创新思维 10.5 遵循联想思维方法与法则实现创新 10.6 运用逆向思维技巧促创新 10.7 善用形象思维促创新 本章主要概念与思考题第11章 创造性人才的人格特征 11.1 创造性人才的共同人格特征 11.2 不同领域创造性人才的人格特征 11.3 创造性人格的开发与培育 11.4 创新型人才的性格特征及其培育 本章主要概念与思考题第12章 领导者创造性的开发与培育 12.1 领导者的创造性 12.2 领导者个体创造性潜能开发 12.3 领导者创造性的培养途径 12.4 领导者创造性测验 本章主要概念与思考题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1章 创新与创造力概述重点内容1.掌握创新与创造力概念内涵的区别与联系2.了解我国在创新与创新教育认识上的误区1.1 创新与和创造力的含义1.1.1 创造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将“创造”定义为“产生前所未有的事物”,这一定义不仅包括了精神领域,也包括了物质世界。从中文词根源上看,“创”在《辞源》的义项上主要有戕、始、造、惩等意思,反映出来的主要倾向是“破坏”和“开始”;“造”的义项主要有建设、始、制备等意思,反映出来的主要倾向是“构建”和“成为”。我们不难看出“创造”一词的原意应该是“破坏和建设相统一”。因此,从语言学角度看,广义的创造是在破坏和突破旧事物的前提下,重新构建并产生新事物的一种活动。我国的《辞海》把创造界定为“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1.1.2 创造性(creativity)源于拉丁文creare一词,creare意指创造、创建、生产和造就等。但是,创新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教学体系中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实验教学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关于创造性迄今为止没有一个统一、精确的定义,不同的心理学家对“创造性”一词的理解和使用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强调创造的主观性,有的强调创造的目的性;有的侧重创造过程,有的侧重创造结果;有的从创造的认知风格方面出发,有的从创造的动机人格因素入手;有的则采取数者兼顾的方式来界定创造性。
编辑推荐
《创新与创造力:开发与培育》是“经济与管理心理学丛书”之一。由我社出版的“经济与管理心理学丛书”(共7种),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读者的喜爱,许多实务工作者以它作为自我训练、自我提高的参考读本;不少高校选择其作为相关专业的基础课教材或素质教育教材;而短期管理者培训班选用本套丛书的更多。出版至今,丛书的累积印量已突破12尤册,并参加了全国优秀科普图书的评奖活动,获评辽宁省优秀图书,其中5种还成功输出版权,将其影响扩大到了海外。目前,丛书已陆续修订再版,相信会更为读者所需。鉴于心理学现代社会应用范围的日益广泛,在我国,将心理学的科学原理运用到经济管理领域的实践也越来越深入,为了满足社会实践对于理论指导的新要求,我们再次携手应用心理学专家俞文钊教授及其他后起学者,又编写了“新编经济与管理心理学丛书”。这套丛书以应用心理学专业教育为铺垫,以高等院校财经类在校生的宽口径素质教育为契机,以职业经理人心理素质培训为平台,在激励理论与应用的方法、创新与创造力的开发与培育、领导者的管理技巧与艺术、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与实中实践等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阐释,立足于对实践中具体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分析研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当今与未来社会竞争加剧,对于人的心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本套丛书顺应形势、符合需要,一定会令广大读者开卷获益。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