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1 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小林 页数:267
内容概要
本书有许多创新之处。本书主要的创新之一,是提出了审计独立性水平的决定模型。该模型的提出是建立在对独立性理论的严谨深入的规范研究之上。论文从独立性的概念、目标、内容、对象和特征五方面对独立性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分析了独立性从理念到结构化要求的演变过程,出了独立性由相对于被审计人、相对于被审计人和委托人到相对于利益相关人的不同发展层次,界定了分析审计独立性的基本出发点——道德人与经济人混合体,强调了审计独立性问题贯穿审计全过程而不仅仅是涉及报告过程,审计独立性首先是审计师的自我角色等问题的判断结果而不仅仅是社会是否认可的问题。这些从清晰的概念界定出发,通过严密的逻辑分析形成的结果和结论,为独立性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完整的理论框架和许多有益的启示。 本书的理论创新之二,是突破了仅仅从公司治理角度研究审计独立性、审计质量影响可能带来的局限性,从更广阔的审计环境视角研究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因素,与公司治理研究前沿的拓展相吻合。本书提出的审计独立性水平的决定模型表明,审计独立性水平的高低与政府的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股东的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虚报业绩的收益水平,以及行为人的贴现因子有关。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特别关注股东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对审计独立性和审计质量的影响。从审计动因理论和代理理论出发,高质量审计需求产生于降低代理成本的要求,而公司的治理结构,包括股权性质与股权结构、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等方面的状况都会影响到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状况,以及相应的代理成本的水平。在中国,学者们围绕审计的代理理论进行的实证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结论并没有取得一致。本书在考虑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影响的同时,还把市场秩序和法制环境的影响作为独立的因素加以研究,并得出了具有启发性的结论。本书表明,良好的市场秩序和法制环境有利于提高审计独立性,市场化进程快、市场秩序好、法制建设速度快的地区,审计师发表非标准意见的概率显著要高。 本书的理论创新之三,是证明了在中国目前的公司治理结构下,股权结构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最为重要,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审计独立性之间存在倒U型系。公司治理的研究文献表明,影响公司治理效果的因素很多。在提高审计独立性有效途径的探索中,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性,而本书的研究结论告诉我们,合理的股权结构设计,特别是股东行为的有效约束,对于提高审计独立性和审计质量、维护投资者利益和证券市场健康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陈小林博士在中山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期间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多年的刻苦研究为这本专著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相信他凭借宽广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将来一定能够在审计研究领域开辟出更广阔的天地!
作者简介
陈小林,男,1972年生,江西石城人,200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获管理学(会计学)博士学位。在《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南开管理评论》、《审计研究》、《会计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参编了《内部会计控制》、《会计基础》、《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指南》等教材。曾被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广东省教育厅授予“南粤优秀研究生”称号,曾获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厦门天健杯”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等。参与完成了审计署、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注册会计师协会等单位多项课题研究。近期主要的研究兴趣是公共治理、公司治理和外部审计等。
书籍目录
1 引言 1.1 制度背景与研究问题 1.2 研究的学术思想和技术路线 1.3 本书的结构安排2 审计判断、制度环境与审计独立性 2.1 审计独立性的内涵 2.2 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因素:审计判断与审计独立性 2.3 制度环境的含义及分类 2.4 审计独立性水平的决定:一个模型分析 2.5 制度环境与审计独立性水平的关系 2.6 本章小结3 市场秩序、法制环境与审计独立性 3.1 我国市场化改革和法制建设的历程、特点与问题 3.2 市场秩序、法制环境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3.3 实证研究结果 3.4 本章小结4 产权关系、股权结构与审计独立性 4.1 产权关系与审计独立性 4.2 股权结构与审计独立性 4.3 实证研究结果 4.4 进一步的讨论 4.5 本章小结5 董事会制度与审计独立性 5.1 上市公司董事会制度的建立过程 5.2 董事会的监督效应与审计独立性 5.3 实证研究结果 5.4 进一步的讨论 5.5 本章小结6 研究结论、政策含义与局限性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含义 6.3 本书的贡献和研究局限性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