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原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作者:朱世增 主编 页数:374
内容概要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为发扬中医学,纂集、出版《近代名老中医经验集》丛书,集50位全国已故名中医之临床经验,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骨伤诸科。诸家论述,见解异同不一,可供医界同仁治学之借鉴和临床参考。本书是名老中医欧阳錡先生近六十年治学、行医、教学生涯的心得体会及经验荟萃。 临床医生,本书教你治病救人;莘莘学子,本书助你步入歧黄殿堂;科研教学工作者,本书是你走向成功的阶梯。
作者简介
朱世增,1956年出生于辽宁省丹东市,主任医师,长春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吉林省吉林市中医学会会长、吉林市华侨医院院长、《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社社长、吉林市华侨联合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主编《性医学大辞典》,著《奇方医话》、《中药茶谱》、《山野遗方》等书,于《上海中医药杂志》等重点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书籍目录
临证经验 腹痛的辨证治疗 中医治疗痢疾的几个原则 咳喘证治 只有正确使用各种清热方法才能有效地控制高热 麻疹并发肺炎的预防和治疗 治疗矽肺的几点体会 有关治疗疟疾的一些体会 临证医话四则 对高血压病中医分型的几点意见 治疗神经官能症的体会 论闭与脱 从冲任带三脉与脏腑的关系谈几例妇科病的治疗经验 谈谈中医中药治疗恶性肿瘤的初步设想医理阐释 甘温除热法的理论探讨 再论“甘温除热” 甘温除热讨论的补充意见三则 进一步探讨甘温除热的理论 阴阳学说是中医病理学的基础(中医病理学概要之一) 五行学说在中医病理学方面的应用(中医病理学概要之二) 表里、寒热、虚实(中医病理学概要之三) 三大病因的分类(中医病理学概要之四) 三大病因的分类(中医病理学概要之五) 三大病因的分类(中医病理学概要之六) 三大病因的分类(中医病理学概要之七) 六经与三焦(中医病理学概要之八) 卫气营血(中医病理学概要之九) 伏邪与新感(中医病理学概要之十) 体内废物郁积致病的因素——瘀血、宿食、痰饮(中医病理学概要之十一) 保持人体的动态平衡是《内经》的中心思想(一) 保持人体的动态平衡是《内经》的中心思想(二) 保持人体的动态平衡是《内经》的中心思想(三) 保持人体的动态平衡是《内经》的中心思想(四) 《内经》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认识 《内经》病能类补 论中医平衡理论的产生及实用价值 中医基本理论体系有关问题的探讨 论中医的理论思维 关于《金匮》“肝病实脾”的几点看法 建立症、证、病三联诊疗体系的构想 关于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问题 谈谈中医辨证分清主次的三个关键 辨别疑难病证的关键在于分清主次 肾炎临床研究的有关问题 流派与渊源 ——谈中医学术一脉相承问题 伤寒温病的学术源流与辨证论治 薛生白《湿热病篇》简析 问题解答(一) 问题解答(二) 问题解答(三) 如何通过中医函授学好中医薪火相传 欧阳錡治疗痹证经验 欧阳錡治疗咳喘病的经验 欧阳錡临床治验选录(一) 欧阳錡临床治验选录(二) 介绍欧阳履钦先生的学术经验
章节摘录
临证经验 腹痛的辨证治疗 三、分类鉴别与总结治疗 中医对于腹痛,就其痛之性质不同,分为寒、热、虚、实四类,以痛无休止,喜得温按者为寒痛;外部灼热,喜得冷覆者为热痛;腹满不减,按之痛甚者为实痛;连绵不止,按之可止者为虚痛。此四者,大部分类似上列各种腹痛疾病,兹分述于后。 1.寒性腹痛 (1)《素问》日:①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②寒气留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③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即泄,当脐而痛。④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 (2)《伤寒论》日:①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②太阴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桂枝加芍药汤主之。③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少腹满,按之痛,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④伤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转气下趋少腹者,此欲自利也。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