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作者:朱世增 著 页数:347
内容概要
王伯岳,1912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三世中医世家。早年于药店学徒四年,后拜蜀中名医廖莫阶为师。临床以儿科著称。1955年调中医研究院工作。历任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委员、《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中医理论整理研究委员会常委、北京中医学会副理事长兼儿科学会主任委员等职。著有《中医儿科临床浅解》。主编《中医儿科学》。发表“脾胃学说在儿科临床上的应用”、“孙思邈在儿科学方面的成就”等学求论文数十篇。《王伯岳论儿科》是其六十余年治学、行医、科研、授徒生涯的心得体会及经验荟萃。
作者简介
朱世增,1956年出生于辽宁省丹东市,主任医师,长春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吉林省吉林市中医学会会长、吉林市华侨医院院长,《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社社长,吉林市华侨联合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主编《性医学大辞典》,著《奇方医话》,《中药茶谱》、《山野遗方》等书,于《上海中医药杂志》等重点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书籍目录
往事重提 温故知新临证经验小儿感冒证治小儿咳嗽证治略谈小儿肺炎中医疗法小儿肺炎证治小儿顿咳证治小儿哮喘证治小儿喉痧证治小儿麻疹证治麻疹证治概略对于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治疗法则的探讨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证治小儿痄腮证治小儿痢疾证治小儿腹泻证治小儿急性肾炎洽法初探小儿急性肾炎证治小儿肝炎证治小儿暑热证治小儿痹证证治小儿蛔虫病及蛲虫病证治医理阐释脾胃学说在儿科临床上的应用儿科病治疗原则的体会痰证对小儿疾病的影响及其治法痰证对小儿疾病的影响及其治法(续)小儿温热病治疗中若干问题的探讨温病治法简述万密斋小儿脾胃学术思想评介孙思邈在儿科学方面的成就略论胎养胎教在围产期保健中的现实意义学术专著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小儿疾病的预防和护理小儿四诊概要儿科辨证方法儿科治法概要薪火相传王伯岳儿科经验介绍王伯岳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简介忆王伯岳——王伯岳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简介王伯岳儿科医案
章节摘录
临证经验 小儿感冒证治 一、概述 小儿“伤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以冬春季节最常见,中医认为:感冒是一种外感性疾病,病在肌表,属于表证。由于小儿腠理不密,抵抗力弱,如遇气候骤然变化,寒暖失常,稍不注意,就会为外邪所乘,发生感冒。感冒有风寒,风热之分。 风寒感冒的主证:发热,恶寒,头痛,身痛,鼻塞,喷嚏,流涕,无汗,脉浮紧,舌苔薄白;风热感冒的主证:发热,头痛,喷嚏,流涕,鼻塞,有汗,脉浮数,唇红,舌苔薄白。 风寒、风热二者的区别如下: 风寒:无汗,头痛,周身痛,恶寒,口不甚渴,小便清长,手足指末梢微冷,脉浮紧;风热:有汗,只头痛,周身不痛,恶风,口渴喜饮,小便短黄,手背发热,掌心有微汗,脉浮数。 凡是感冒,都要出现发热、喷嚏、流涕、鼻塞等症,而重点是发热。同样是表热,但由于偏寒偏热的不同,所以有不同的现象,根据不同的现象来分别寒热,是辨证的重要环节。寒热既清,还应进一步考虑有无其他原因,以及有无其他兼证。 总之,感冒不外风寒、风热两大类。而由于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病情也有差异。如风寒感冒,多见于冬季,风热感冒,四时皆有,而多见于秋末春初;南方多风热,北地多风寒;小儿感冒,风热多于风寒,而体弱的小儿更容易经常感冒。所以,从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体质,在临床辨证时,亦应分别。寒和热可以同时出现,但有所偏胜,有的寒多于热,有的热多于寒,同时,寒热也可以互相转化。小儿感冒热多于寒,或寒从热化,表现为容易见汗,或者是见汗而热不解,形成寒热夹杂之证。有的小儿经常消化不良,又容易感冒,这类小儿,不单是表证,还兼有里证,也就是小儿常见的夹食感冒。所以,小儿感冒,除风寒、风热而外,以寒热夹杂和夹食感冒较为多见。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