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陈多友 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9-09出版) 作者:陈多友
Tag标签:无
前言
在实际进入研究一系列问题之前,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就两个问题有个基本梳理:一、何为“文”?二、何为“文学”?但是,一旦开始议论“什么”是“什么”的时候,问题就变得比我们预想的要复杂得多。在正解式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或者正在成长的知识人,大多习惯了下定义,归纳中心思想,抽绎主题,或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似乎有无数不证自明的法则、道理、真理在等待着我们去揭示,去遵守。如此老套地去看待“文”和“文学”在不久之前好像仍然是传统。不过,如果结合当代语境,利用一些新的方法论,从新的视域,带着不疑处存疑的眼光去重新思考重新探究一些问题的话,我们或许就能够豁然开朗,获得更多的发现,寻绎出更新的价值与意义。无庸讳言,关于前述两个问题的认知,也同理可证。现在话题就回到何为“文”。“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属象形。甲骨文中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本义:花纹;纹理。故,《说文》日,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文心雕龙》云,物相杂谓之文。《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记载,五章以奉五色。“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实际上,作为历史文化概念,它有丰富的多义性,为了便于说明问题,兹归纳如次:首先,“文”是相对于“言”的书写符号,与“字”属于同一范畴,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而“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开来看,“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后汉书·张衡传》云,饰以篆文。《汉书·刘歆传》载,分文析字。《左传·宣公十二年》有云,夫文,止戈为武。又如:甲骨文;金文;汉文;英文;文迹;文书爻;文异;文轨;文狱;文钱;文状;文引;文定等。其次,“文”指文章,是书写体,语言表现艺术。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章”。《孟子·万章上》载,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又如:文价;文魔;文会;文移;文雄;文意;文义;文情;本文等。引申了去,“文”意味着“美德”;“文德”。杜牧《感怀诗一首》吟道,圣云继之神,神乃用文治。又如:文丈;文母;文武;文命;文惠;文德;文薄;文昭等。 “文”亦指“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云,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又如:文业;文英;文采风流;文郎;文彦;文通残锦。“文”者,文献,经典;韵文也。《韩非子·五蠹》有云,儒以文乱法。《说文解字·叙》曰,言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文”亦指辞词句及文字记载。如:文几;文倒;文过其实;文义;文辞;文绣。“文”也意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例如,《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载,经纬天地日文。又如:天文;地文;水文;文象;文曜;文昌等。
内容概要
《研文肆言:文与中日文学研究》内容简介:相形之下,“文”的概念是汉字文化圈知识分子,尤其是中国知识人思想史上的一个最核心的概念,在汉字文化圈思想传统中有着广泛的外延。它不只是书写行为或者语言表现艺术,而且还有伦理道德等层面的意义。围绕它的展开,我们可以梳理出一个独特的价值认同理路。不过,尽管我们不能够完全将东方的“文”与西方的ecriture划等号,但是,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重叠性。所以,我们在考察“文”之际,也应该以ecriture为参照系,以超越东两方现当代文艺理论为前提条件。
书籍目录
代序第一部分 文学理论研究评铃木贞美文艺观试论罗兰·巴特的快乐的符号学试论当代日本文学研究中的文化研究评析小森阳一现代文学理论与历史认识观试析小森阳一后现代后殖民主义理论试析小森阳一批评理论全球地域化语境与文学研究试论日本当代文艺批评第二部分 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研究论志贺直哉文学的自然观试论川端康成初期文学中的佛教思想浅析池田大作之“人”的文学观刍议中日文学关系浅析白桦派与周氏兄弟之关系关于《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几个术语的考辨第三部分 日本经典作家作品研究举要一、安部公房研究二、芥川龙之介研究三、井上靖研究四、川端康成研究五、三岛由纪夫研究六、森鸥外研究七、中岛敦研究八、夏目漱石研究九、大江健三郎研究十、大冈升平研究十一、志贺直哉研究十二、横光利一研究十三、上田秋成研究十四、井原西鹤研究第四部分 中日学者对话大众媒体墙与心脑控制跋
章节摘录
在当代语境下,日本文学研究明显地受两种强大的思潮影响,那就是全球化研究与文化研究。本文尝试性地对后者进行梳理,并探究今后日本文学研究的可能性。一、当代日本文学研究方法论的变迁学界一般认为:当代日本文学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间经历了数次范式转换 (Paradigm change)。首先,在战后特殊的历史语境里,20世纪50年代初期,竹内好提出的“国民文学论”在日本文坛上引起广泛争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军国主义的旧体制虽然解体,但日本还处于美国的军事占领之下,没有真正解决民族和国家独立的问题。随着朝鲜战争爆发,日本进一步沦为美国的军事基地。面对局势的新变化,以“近代文学派”为代表的文坛主流依然主张“艺术至上主义”,回避政治问题。竹内氏的“国民文学论”就是将日本战后的文学状况和中国近现代文学加以对比,从“政治与文学”的关系、民族主义等问题着手议论具有广泛国际背景的日本文学的价值观及方法论的问题。国民文学十分注重文学艺术的社会功利性,关注文学与政治、历史之间的显在的或者隐喻的共犯关系,试图在文学世界里埋藏尽可能多的意识形态内涵,从其文本中抽绎出最为浓密的国民主义价值。其代表性的业绩有马克思主义文学研究、民主主义文学研究。与此同时,存在主义思潮也对日本文坛产生了绝对的影响。其主要特征也是关注文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问题,重视文学叙述体系中人的主体性。但是,其价值追求体现在互为转换的两极,即一方面反思历史,反对战争,批判现实对人性的压抑,另一方面又囿于狭隘的个人主义见地,片面追求个人价值诉求,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历史虚无主义甚或颓废主义的倾向。其次,从1960年代至1970年代是作品论/作家论时代。1967年三好行雄推出《作品论的尝试》一书(至文堂),吹响了文学研究新思维的号角;1971年越智治雄的《漱石私论》问世(角川书店),随后,诸多大家争相效仿,纷纷著书立说,营造出一种非作品论/作家论无以言文学的时代氛围。这种新的范式与此前的“国民文学理论”以及存在主义文学理论拉开了距离,它主张彻底地直面作品,通过透彻的分析,从文本中寻绎出内在的主题。它有新批评理论之日文版本之称。主要有如下四个特征:1.不是印象批评、外在批评或者传记研究,而是基于作品的自律性对其主题、作者意图进行结构分析;2.打破以古典文学研究、鉴赏为主体的传统批评的窠臼,图谋近代文学研究的自立;3.有志于由作品论而作家论继而走向文学史论,但是,存在着作品与论者之间的自闭性的现实;4.以有价值定评的作品为研究对象。
编辑推荐
《研文肆言:文与中日文学研究》:文学理论研究、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研究、日本经典作家作品研究举要、中日学者对话。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