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雅卿 页数:176
Tag标签:无
前言
每次碰到人们问我:“种籽是不是台湾的夏山学校?”、“种籽是不是德国史坦纳系统的全人森林学校?”、“种籽是不是美国父母参与的义工学校?”、“种籽是不是强调从做中学的技艺学校?”、“种籽是不是日本的绪川学校?”……时,我总是诚实地说:“是也不是。种籽是一个集所有教育理想、野心的新艺综合体,是台湾本土的教改实验学校。” 我这样说,并不是认为别人的学校有什么不好,也不是对自己参与创建的学校有什么自得的骄傲,我只是忠于当年创校父母的想法以及这三年来它实际的运作和调整而已。 所有参与创校的家庭大都不会忘记,第一次在花园新城描绘种籽未来的形状时,我们曾经探讨过上面几个不同学校的特点,考虑是不是把它们移植过来。不过我们发现,上述任何一种教育理想虽然都好,但在台湾都有它时空及文化差异的限制,最后大家决定,“我们不要引入任何的单一权威”,让所有参与学校的师生们逐步创造出最适合台湾本土的教育模式吧。 1995年9月至1996年7月,我担任学苑苑长的两年时间中,所有努力的重点就是维持这样的空间和机会,让参与其间的学生、教师和家长,作这样的探索和实验。1996年8月,我辞去苑长的职务,仍然担任种籽的教师迄今。 创校三年来,种籽终于长出了自己的样子。 我们有学生自主的选课制,却规定语文、数学必修;我们有教师的监督制度,却不准许审委会干涉教师的教学自主;我们有学苑的法庭制度,却将课堂秩序划出法庭审理范围,我们有全校平等的生活会议,却在学生安全部分,允许苑长一言推翻全部的讨论;我们向政府单位争得教学上的自主,却接受行政上的节制;我们有学生自选导师的混龄编班,却规定一年级采行包班制…… 类似这样的折中做法,在种籽学苑处处可见。所以我常常说:“种籽其实是一种本土教育的大追寻,追寻在台湾现有的社会条件下,各种教育理想的可能平衡——学生自由学习与成人引导间的平衡;家长教育参与和教师教学自主的平衡;尊重与放纵、自由与规律、自然与人文间的平衡。”所以它是我见过维持教育理念中,最实际的执行设计之一。 有时家长或记者朋友会提出这样尖锐的问题:“种籽是你心目中的理想学园吗?”我往往诚实地说:“我心目中的理想学校,在台湾没有实现的条件。不过目前的种籽学苑,一定是台湾社会的最佳可能,因为它是让最多人安心的教育方式。”
内容概要
本书记录了在一所台湾教育改革实验小学中,一群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的真实历程。种籽是一所很小、很普通的学校,但又有很多很独特的设置和管理,它是台湾本土教育实验的成功尝试。在作者文情并茂的行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种籽是尊重、信赖孩子的,它认真倾听、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试图从其中找出适合每个孩子的学习方法,并且在各种不同的学习课程中,除了知识教育,还注重生活的实用性与培养独立思考的必需性,培养孩子基本的谋生能力,让他们习惯于主动追寻与探索世界。阅读本书之余,我们会思索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最适合孩子。
作者简介
李雅卿,1954年生,国立政治大学法律系硕士,台湾另类教育的标杆人物之一。曾任《中国时报》记者及专栏组副主任、《商业周刊》副总编辑、“台北市自主学习实验计划”的主持人。主妇联盟环境保护基金会和毛毛虫儿童哲学基金会的发起人、“台北县种籽亲子实验小学”创办人及首任校长、“自主学习促进会”创办人及理事长。著有《自主学习手册》、《校园青少年人权手册》、《种籽手记》、《乖孩子的伤,最重》、《天天惊喜》、《成长战争》、《快子·违禁物品》等。
书籍目录
序/以天地为师,以师为友丁凡
前言/种籽——台湾本土的教育实验工程
第一章 信任与尊重
【卷一】自发性的成长来自深刻的信任
【卷二】做学习的主人
【卷三】不打、不骂,怎么让孩子听话?
【卷四】相信孩子,好难哪
第二章 自由与界线
【卷一】界线不清难有自由与尊重
【卷二】不用拳头,怎么保护自己?
【卷三】学会开会
【卷四】种籽学苑的好学生是这样的
第三章 倾听、接纳与成长
【卷一】有谁了解我的心
【卷二】维护你良好的感觉
【卷三】别让好意造成坏结果
【卷四】接纳孩子≠接纳行为≠赞成孩子
第四章 无惧与承担
【卷一】追梦
【卷二】种籽的教师三头六臂
【卷三】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
【卷四】培养孩子对危险的敏感度
第五章 教学信念
【卷一】教育从孩子当下之所在开始
【卷二】学习,不要附加人为恐惧
【卷三】自身经历过的才算学习
【卷四】孩子自学时大人做什么?
第六章 开放学习区
【卷一】坐拥书城
【卷二】天宽地阔,山水有情
【卷三】种豆的小农夫
【卷四】总要看得过去才好
第七章 教学规划
【卷一】教学监督与专业自主
【卷二】园丁会议
【卷三】鱼人大海
【卷四】套餐和点菜
第八章 语文
【卷一】语文之路曲折难行
【卷二】把工具和欣赏分开
……
第九章 数学
第十章 自然
第十一章 艺术与生活
后记 安全与自由的思索
附录 种籽学苑简介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信任与尊重 卷二 做学习的主人 种籽学苑的孩子最大的不同,就是“自己作主”。不但学苑的生活规范、环境维护,都由成员讨论,连班级导师、自己的功课表,也都由孩子自己做决定。 记得刚开始的时候,学苑并不是这样的。我们有上午的“规律学习时间”,孩子一定要进课堂上课,下午才是自由选课的时间。这是大人在制度设计时的妥协结果。因为刚开始,大人对孩子可以主动、认真学习的信心不够,也对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引导孩子的信心不足。 一年过去了,不同的老师用不同的方法和孩子们相处。期末总检讨的时候,有些老师说:“或许学苑应该郑重考虑全面选课的可能性。因为一年来我发现,孩子在上选修课时,态度认真,遵守课堂规矩,可是在上午‘规律学习时间’,就有严重的课堂秩序问题。”也有老师说:“我不知道怎么对孩子解释,上、下午不同的学习要求。为什么上午一定要进课堂上语文、数学、自然,下午却可以选课?难道上、下午的课程不一样重要吗?” 教师团谈了又谈,觉得无法自圆其说的制度很难维持,于是决定除了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需要做幼小衔接的过渡之外,其他的孩子全面选课。导师只负责在孩子决定他自己的学习计划时,和孩子谈一谈,最后的决定,还是让孩子来做。 可是老师们也觉得语文和数学不学不好,因为这两科是孩子进入文明世界、从事抽象思考的入门钥匙,尤其他们都需要一定程度的操作练习,如果没有滴水磨石的工夫,很难建立他们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怎么办? 老师们决定“诚实”地办,也就是诚实地告诉孩子,为什么我们觉得这两科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练习,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学苑希望孩子都能选择适合自己程度的语文、数学课来上。 当然这并不表示自然、艺术、工艺、体育、史地等课就不重要了。学苑开的都是国小儿童的基本课程,只是什么时候学、用什么速度、用什么方法来学,我们尊重孩子的判断和选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