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首都师大 作者:黄武雄 页数:31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学校在窗外》是继《童年与解放》之后,台湾教育名家黄武雄推出的又一扛鼎之作。作者以“孩子为了什么去学校”这个追问为引线,深入探讨了人存在于世界的原始趣向,提出要重新看知识、看学校教育、看当前社会。本书直指受教育与不受教育有什么差别、知识是什么、学校要不要存在、为什么要学语文与数学等一连串根本问题,在探寻中一一揭露出学校教育、知识和当下教改的真面目。
优美流畅的文笔是本书的另一大特点,使作者在讨论严肃的教育问题时并不枯燥。作者在书中与读者一起静静思索,一扇大窗缓缓开启,窗外是远方因想象而愈见真实的景致,而我们的视线,也将随着思索望向远方。
作者简介
黄武雄,1943年生于台湾新竹,笔名黄南,台湾数学研究学者、教育工作者、作家、社会运动参与者。曾任台湾大学数学系教授,一向关怀教育发展,是社区大学的创办人和台湾教育改革的先行者。除专业论著外,还著有《童年与解放》、《学校在窗外》、《黑眼珠的困惑》、《台湾教育的重建》、《木匠的儿子》、《老师,我们去哪里?》、《中西数学的比较》、《那里有条界线》等书。其散文作品曾获第四届(1981年)时报文学散文推荐奖。
书籍目录
篇一 孩子为了什么去学校
之一 替那些死去的孩子活下去
之二 如果死亡只是像睡梦
之三 天上还会再长出一个月亮
之四 我要到那不知名的地方
之五 学校教育的本来面目是一顶小丑帽
之六 一个不存在的女人名叫丽娜
篇二 通往普遍世界的云梯
之一 学校该做而且只做这两件事
之二 猫在画廊里看画
之三 在看不见摸不到的世界里思考
篇三 知识是人的创造经验
之一 套装知识与经验知识——兼谈社区大学学术课程的定位
之二 独立思考与主体经验一比较通识教育与社区大学的理念
之三 料理性的叛逆与解放——论通识教育与科学教育
篇四 教育改革是一团迷雾?
之一 唐·吉诃德的眼睛黑白分明——当前教改问题对话录 之一
之二 学校在窗外一当前教改问题对话录 之二
之三 教育改革要发展公共论沭——当前教改问题对话录 之三
之四 教改怎么办?
(上)教改的架构与精英思维
(中)底层部分的改造
(下)向上层部分渗透
之五 十年教改烟云过(文集)
再等半个世纪
九二八与教师自觉运动
附录 我们要办什么样的社区大学?
章节摘录
之四 我要到那不知名的地方 一 1971年吴丰山在自立晚报以《台湾农村的黄昏》为题写了一系列的文章,指出农村的年轻人口大量外移到都市,农业人力成本提高,经营艰难,可是政府政策的方针为扶植工业牺牲农业,农村日趋凋敝,犹步入黄昏。那些年台湾民间歌谣甚为流行,词曲无甚创意,大多直译自日本歌曲,但反映了当时农村年轻人口涌入城市,生计艰辛、迷惘感伤的心境,流浪悲情、声声血泪,这种来自底层的歌声,吟咏于街巷,听来却感人肺腑。 隔年我在中研院申请了一个农业经济的研究计划,用统计抽样的方法调查当时农村的生活。为了做成问卷,我经常深入各地农村,甚至远访东南岸实地了解情境,以抓出调查的核心问题。我会申请那项计划,是想了解台湾社会的变迁,也借此让一些关心社会的知识青年以调查名义进入农村,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 当时的交通极为不便。一方面城乡人口在大量流动,另一方面,那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为了电气化,铁路全面动工,高速公路也尚未铺设完成,公共运输供不应求,交通非常混乱,西岸南北交通陷入一片混乱。尤其搭乘夜车,就像在逃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