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艳华,陈炎 著 页数:15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欧洲离我们有多远?》是作者在维也纳大学任客座教授三午期问所写的文化随笔,其内容涉及到资源、人口、环境、道德、治安、政府、党派、制度、疆界、外交、种族、宗教、语言、民族、城市、教育、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作者一方面以人文学者的敏锐洞察力,在中西文化比较的视野下审视欧洲社会的各种现象,平对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思考与阐释:易一方面,又借助优美的语言与诗性的叙述方式,超越了文化、民旅、语言与生活方式的隔膜与对立,杼自己对欧洲文化的亲身体验呈现出来,既给人们以思想上的启迪,又为读者提供了阅读上的快感,加上200余幅自拍的欧洲照片,对于读者了解欧洲文化、社会与生活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书籍目录
引子:埋在心底的问号上篇一、必要的理论准备1.梁启超的“欧游心影”2.辜鸿鸣的“中国精神”3.梁漱溟的“三种路径”4.陈序经的“全盘西化”二、遇到的实际问题1.签证的烦恼2.移民的问题3.幸福的生活4.生活的指数5.生存的质量三、真切的生活感受1.“穿”在欧洲2.“吃”在欧洲3.“住”在欧洲4.“行”在欧洲5.“玩”在欧洲6.“乐”在欧洲四、奇异的风俗习惯1.猫道、狗道与人道2.卖淫、吸毒与人权3.医院、公园与厕所下篇一、资源:喝不尽的老陈汤二、人口:鼠疫柱引发的联想三、环境:作为艺术品的垃圾处理厂四、道德:人人都像雷锋一样五、治安:南欧与北欧的差距六、政府:市政厅顶上的小人七、党派:“左”与“右”八、制度:似曾相识的东德九、疆界:供人跨越的土地十、外交:战争与和平十一、种族:杂交优势十二、宗教:几种不同的信仰十三、语言:思维的工具与情感的桥梁十四、民族:傲慢与偏见十五、城市:并非梦中的巴黎后记
章节摘录
3.梁漱溟的“三种路径” 就在辜鸿铭的(《中国人精神》出版了6年之后,另一位执教于北京大学的著名学者梁漱溟完了自己的《中西文化及其哲学》。 首先,作为一部系统的学术论著,梁漱溟对中西文化的比较也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标准:“生活的根本在意欲,而文化不过是生活之样法,那么,文化之所以不同由于意欲之所以不同是很明显的。”“所有人类的生活大约不出这三个路径样法:第一,向前面要求;第二,对于自己的意思变换、调和、持中;第三,转身向后去要求;这是三个不同的路向。”。这样一来,他便从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出发,并根据“意志”发展方向的不同,来区分不同文化的本质特征。 其次,他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判断:“西方文化是以意欲向前要求为根本精神的。“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的。印度文化是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⑵因此,西方人便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物质成就,在实现自我的过程中获得了充分的个性自由。前者是我们所羡慕的“赛先生”的胜利,后者是我们所羡慕的“德先生”的成功。但是,这种一味向前追求的文化使西方人只会征服世界而不会享受世界,他们风驰电掣地征服自然,征服社会,征服他国,非但自己未能从容享受,反而给整个世界造成灾难。与之不同的是,中国人在对自然与社会的抗争中只需要适度的满足,因而这种文化并不必然地产生科学与民主,无论在物质财富方面还是在民主政体方面,均无法与西方相比肩。但是,中国人以其与自然和社会相协调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不但对物质财富的需求容易满足,而且也充满了温情脉脉的人伦情感。更加不同的是,“印度人既不像西方人的要求幸福,也不像中国人的安遇知足,他是努力于解脱这个生活的;既非向前,又非持中,乃是翻转向后,即我们所谓第三条路向。”⑶印度人以一种禁欲主义的态度来面对世界,因而他们在改造自然和社会方面毫无建树,却可以创造出极其高明的宗教神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