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作者:孙中柱 页数:274
前言
说到底,21世纪的生活远远不是上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或90年代所能比拟得了的,21世纪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生活态度较以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当中所产生出来的各类社会问题、心理现象、经济纠纷乃至于邻里矛盾,都突出地反映着人们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双重要求,很难从一个单纯的角度分清人们的要求和问题的全部,所以就要求我们调解人员有一个全新的调解思路和全方位的调解方法。所谓大调解就是一个全民参与、全方位介入,动员所有社会力量参与到调解当中来的理念。这个理念至少有三个支撑点:一是调解工作不是小事;二是调解工作可以产生“榜样效应”,影响更多更大的人群;三是我们的工作可以触及基层,把工作的重心前移到第一线,真正做到了解民情、知晓民意、关注民生、倡导民主。大调解就是紧紧盯着基层群众所发生的各种问题,及时迅速地化解矛盾纠纷,把我们的精力用到最关键的地方,也就是说将人民群众急需的法律知识、道德理念和心理关怀,及时地送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快速寻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方法和理论,从而提高调解效率、提高调解作用和提高调解的社会影响。
内容概要
《柏万青话调解》这册书是一个社会民主进程大背景下的自然产物,是社会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公平、公正、公开调解理念的必然结果,是现代社会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客观总结。全书共分九章,主要介绍了调解工作的基本要求、调解工作的基本方法、调解工作的基本功能、调解工作的几个难点、调解工作的前景展望等内容。
作者简介
孙中柱,1957年生于天津。青年时下乡,后返城当工人。自学心理学,1986年破格为大学教师。曾在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主讲社会适应、人事心理、动作语言等专题。先在南开大学、天津行政学院任教后工作干天津市委,1989年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文化
书籍目录
前言 大调解概念的由来第一章 我与“新老娘舅” 第一节 民间调解的社会化尝试 第二节 寓教于乐的砸贵探索 第三节 司法宣传的新创意 第四节 民生表达的便捷渠道 第五节 “新老娘舅”使我成为“草根民星”第二章 调解工作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 民生、民意、民主的要求 第二节 时代进程的必然 第三节 改变压制代替一切的旧观念和方法 第四节 人群发生了巨大变化之后的调解和新的适应 第五节 司法工作向社会的纵向延伸 第六节 调解人员个人素质水平的大考验 第七节 造就更多优秀调解员的紧迫感第三章 调解工作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公平、公正、公开 第二节 公心、公理、公德 第三节 以情动人 第四节 以理服人 第五节 以德教人第四章 调解工作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普及法律知识,化解各种冲突 第二节 倡导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家庭 第三节 提升公民道德,完善自控意识 第四节 全方位参与调解,改变陈旧观念 第五节 化解矛盾于基层,减轻信访压力 第六节 及时发现民生问题,尽早解决群众疾苦第五章 调解工作的几个难点 第一节 家丑不外扬的忍受主义 第二节 私心过重的利己主义 第三节 被会责任感缺乏 第四节 法律意识淡薄 第五节 不敬.不孝、不忠的道德缺失第六章 调解工作的几个底线 第一节 建立正确的道德规范 第二节 符合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 第三节 遵守国家各项法律第七章 调解工作的前景展望 第一节 大思考和大公关 第二节 媒体参与调解大有可为 第三节 网络民主是未来调解的大趋势 第四节 政府形象植根予社会基层 第五节 创新型司法工作的有效尝试第八章 默默无闻做工作,位卑来敢忘忧国 第一节 老人的贴心“护神”,老人的“开心果” 第二节 迎世博宣传大使 第三节 慈善大使 第四节 白领红娘 第五节 弱势群体的保护神,千家万户的“老娘舅“ 第六节 人大代表,人民公仆第九章 柏万青志愿者工作窒简介 第一节 柏万青志愿者工作室简介 第二节 柏万青老娘舅工作室简介柏万青人生格言附录后记
章节摘录
2007年上海电视台和上海市司法局联合开办了以娱乐形式出现的司法调解工作类型的节目,取名为“新老娘舅”。“新老娘舅”是区分于上海电视台原有的“老娘舅”节目而言的,它突出了一个“新”字,试图在“新老娘舅”上做文章,这便是“新老娘舅”电视节目的由来。我们都知道老娘舅其实就是娘家的人,他最原始的地位就是以娘家人的形式出现,来主持婆婆家的公道;就是要打破一个世俗的观念,给娘家的人一个公道的主张。老娘舅在某种意义上有着维护娘家人利益和主持公道的意味。老娘舅在婆家是一个无厉害瓜葛、能够以公平的形式来把事情“搞定”的人物形象,他在市民中间有着广泛的影响和作用。正是由于老娘舅的这种“置身度外”的公平与公正,才使得人们越发相信他的公理与公心。我和“新老娘舅”有一个非常有缘分的接触,就是2007年我从街道退休之后仍然在街道老年协会工作,由于电视台经常要组织一批一批的听众,所以我有幸做了听众的“代表”。在一次次的组织活动中,我有机会参加到“新老娘舅”节目的内容中来,使得我能够直接地和“新老娘舅”有一个近距离的接触,从此之后我便正式地作为“新老娘舅”出现在电视荧屏和调解工作的位置上。“新老娘舅”是上海市司法工作向社会延伸的一个有益尝试,它将民间的调解公开化,以求得公正、公平的调解方案,这样既能够满足当事人急需求得答案的要求,又使得司法工作能够有一个新的尝试与突破,它用真实和相对缓和、轻松的方式来把民间的民情、民生、民意进行表达,用说道理、讲情理、重法理、守道德、尊法律的方法,让更多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在民间调解的范畴内,避免进入司法的程序,让人们保存一份法与理的空间,保有一个情与理的范围,不至于使民间的问题上升为社会的问题。在这档“新老娘舅”节目中,它崇尚讲道理、讲法理和讲人情的态度,使得我对这档节目信服有嘉,尤其是“新老娘舅”节目中所传递的社会伦理道德及法律知识对于某一局部紧张关系缓解的实际效果,更加吸引我对这档节目的关注与投入。在节目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我们现实社会极其缺乏的,也就是因为此,“新老娘舅”这档节目就更加引起我的兴趣。多年的基层社会工作使得我一眼就看出“新老娘舅”这档节目有着广泛的社会空间与生存空间,它的“经济”、“适用”、“简便”、“高效”以及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等等的效应,很能够和我多年的基层工作产生共鸣,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参与到“新老娘舅”工作中来的。“新老娘舅”节目的另外一个益处就是给一时迷失自己的当事人送上一碗心灵的鸡汤。在人们的利益关系、亲情关系、人际关系之中加入心理疏导的成分,为人们迷失的自我重新找回指点的迷津。无论在法律的层面、在伦理道德领域、还是在文化冲突的内容中,“新老娘舅”节目都体现着情理法的辩证、体现着人际关系的和谐、体现着社会矛盾的化解精神。总之,法是大的,理是公正的,情是不变的,如何做到这三点的有机结合,我们做了一个大胆而有效的尝试。别小看老头老太大嫂阿姨们喜爱看“新老娘舅”调解的节目,其实在众多的他们背后却有着更为广泛的家庭基础和社会基础。影响了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影响了更多的群众,也正是他们将这档节目传播到了万户千家。新闻媒体参与到调解工作中来,既为调解的导向做了引导作用,又为舆论宣传做了工作,还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强化了法治,沟通了情感,应当说这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工作。“新老娘舅”节目的宗旨是真实、参与、调解、平衡,正是这个宗旨使得人们在接受这档节目时都能够真心以待、真情以对、真实以往,在参与中评判、在参与中对比、在参与中检讨、在参与中“对号入座”,把自己和节目中的情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把别人当做镜子给予警示,把普通的道理和现实的矛盾相对照,从而得出一个公平而又公正的结论。就是因为此,“新老娘舅”成为沪上收视率最高的综艺节目,挤进了上海每天收视排行榜上前五位,创造了最高收视率为11.6%的佳绩。最令人欣慰的是往往一档节目播出后的第二天,在超市、在菜场、在城市绿地、在公园、在健身场所、在公交车上,素不相识的人们聚在一起自发讨论的题目便是昨天的“新老娘舅”……“新老娘舅”节目的又一特色就是“三贴近”,即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
后记
2009年3月初,《上海公关》杂志准备复刊,请我去采访一下“老娘舅”柏万青,听听她对于沟通艺术的理解和公共关系的看法,文章的题目就叫做《柏万青的沟通艺术》,我去了。一去就是20天,在全程采访柏万青的过程中,我发现了更多的关于柏万青沟通艺术以外的故事,这就是《柏万青话调解》一书最初的由来。在全程采访柏万青的日子里,我把“和柏万青的近距离接触”作为一个栏目搬上了我的博客。在博客中,我把和柏万青的近距离接触过程中所发现的大情小事做了一个翔实而又具体的描述,写成了十几篇关于“草根民星”柏万青社会活动的博文,文章发表以后反响还不错,于是就萌动了更加详细地描写柏万青在“新老娘舅”节目调解过程中的经历,也就是想把柏万青和调解工作的关系写出来。《柏万青话调解》这册书成于偶然,书于必然。偶然就在于我能够有如此近距离地接触这位“草根民星”的机缘,亲眼看到她是如何工作的,是如何调解的,是如何忘我地投身社区工作,把个人的力量和智慧融入到社会的大调解之中去的;必然就在于我能够得到这位“老娘舅”的信任和配合,使得这册《柏万青话调解》的书从一个不成形的、零散的状态总结出她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
编辑推荐
《柏万青话调解》是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年已花甲的柏万青是静安区首席人民调解员、上海市人大代表,在电视节目《新老娘舅》中,她帮助百姓排忧解难,伸张正义,主持公道;她对丑恶现象嫉恶如仇,对当事人苦口婆心;因而赢得“粉丝”无数,打动了无数上海人的心。前不久还被评为上海市2008“走近他们”年度十大人物之一……人只是一时迷失了自己,在社会上生存,谁都有类似的时候。——柏万青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