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丽军 页数:28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对话与争鸣》分为三辑,主要内容包括文学何以走向农民——赵树理对新世纪文学的启示;《士兵突击》与时代精神状况研讨;穿越时空的精神会晤——解读刘雨先生的《多元矛盾中的个性选择》;新世纪文学人民性的溯源与重申——兼与王晓华先生商榷,被“异化”的生命形态——对沈石溪小说动物形象及其审美情感心理批评等。
作者简介
张丽军,文学博士,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级重点学科-“泰山学者”团队成员,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独立主持省级课题2项,参与省部级课题3项,曾两次参加全国博士生论坛宣读论文;在《文艺争鸣》、《南方文坛》、《民族文学研究》等中文核心期刊、报纸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和《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等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出版《想象农民——乡土中国现代化语境下对农民的思想认知与审美显现,1895~1949》(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法论》(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等著作两部。主要研究方向为20世纪文学文化研究。
书籍目录
第一辑 新世纪“三农问题”与文学研究百年乡村时空里的“阿Q”文学何以走向农民——赵树理对新世纪文学的启示“他者”的浮沉:评贾平凹长篇小说新作《高兴》新世纪乡土中国现代性裂变的审美镜像——读贾平凹的《秦腔》与《高兴》回归“仁义”传统,抑或另建“生活伦理”?——周习《土窑》小说的伦理叙事解读翻身欢歌中的“一声叹息”——孔厥《受苦人》女性农民形象的主体意识从经济翻身到精神翻身、人性解放——解放区文学中翻身农民的复杂心态、多元诉求与当代反思第二辑 关于新世纪文学与时代精神状况的对话《士兵突击》与时代精神状况研讨《红灯记》电视剧与新世纪红色文化重构关于第七届“茅奖”作品《秦腔》的研讨新世纪长篇小说:多声部、创新难度以及重寻大师的可能问询孤独的精神生命——读《我心彷徨——徐訏传》从鲁迅、王小波到当代文化现象:本土化现代性思想的建构与评判——读房伟的《批评的表情》穿越时空的精神会晤——解读刘雨先生的《多元矛盾中的个性选择》通往诗意栖居的艺术之桥——评刘坤媛教授的《艺术:诗意地栖居》第三辑 新世纪文学与文化现象争鸣“茅奖”,你何时不再矛盾?——关于茅盾文学奖“无边的质疑”的深层探寻新世纪文学人民性的溯源与重申——兼与王晓华先生商榷小众化是当代文学的出路吗——兼与摩罗先生商榷“消费时代的儿子”——对余华《兄弟》“上海复旦声音”的批评被“异化”的生命形态——对沈石溪小说动物形象及其审美情感心理批评附录王晓华:我们应该怎样建构文学的人民性摩罗:中国现代小说的基因缺陷与当下困境陈思和:我对《兄弟》的解读后记
章节摘录
小元是阎家山贫苦农民的斗争代表。在成为武委会主任之初,他还保持着与地主反动势力斗争的革命品质,但是,随着自己地位的提高,小元身上的贫苦农民的革命品质渐渐丢失,原有的封建等级差别观念也渐渐清晰起来,在地主阶级的物质引诱和剥削思想的侵蚀下,蜕化变质,成为农村反动势力的同伙。蜕化变质的农民干部小元形象是赵树理对农村解放后的政治生态变化的一种新反映,不仅展现了赵树理的敏锐思想意识,而且也展示了赵树理反映农村复杂现象的胆识与勇气。 翻身后的农村新干部如何保持革命本性和为穷苦农民服务的本色、拒绝地主阶级的物质引诱、消除头脑中的封建剥削意识,是解放后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一个初期的、重要的任务与挑战。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中就对农民革命者阿Q的革命心理、动机进行过描述,展现了农民头脑中的陈腐、落后的统治阶级的剥削思想——对“子女、玉帛、威权”的追求、对“主子”地位羡慕追逐的奴才意识。在革命后农民翻身解放的解放区,“阿Q”式的封建剥削思想的幽魂依然还在翻身农民心灵中游荡。《李有才板话》中的小元、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的张正典都是蜕化变质的新农民干部,是翻身革命时代的“阿Q”。 如果说小元是参加翻身革命、依然具有封建剥削阶级思想的“阿Q”的话,那么,老秦就是鲁迅笔下所描绘的因循守旧、安于本分的“顺民”奴隶。 老秦在《李有才板话》所展现的新农村政治生态环境中,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小人物,但是,赵树理给予了老秦众多的话语言说机会,这其中表达了赵树理对老秦这一类型的农民形象的重视,老秦虽然是不起眼的顺民奴隶,但是众多的“老秦”却构成了阎家山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群众基础,也是革命的新农村政权争取、教育的主体。老秦是赵树理在《李有才板话》中塑造的最为成功的农民形象。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