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上海大学 作者:冯梦龙 编 页数:471 字数:464000 译者:吴伟斌 注解
前言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创作与流传,可谓源远而流长,它始于隋唐宋元时代的“说话”“话本”,发展于明清之际的“拟话本”,形成听者广泛、读者众多、深受欢迎的喜人局面。“话本”和“拟话本”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份珍贵遗产,佳作灿若明星,闪烁其间,流传人口,传誉后代,在我国古代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唐宋时期,在我国的城市中出现了一种新兴的引人注目的受人喜爱的职业——“说话”。“说话”是一种民间的技艺活动,“说话”的艺人们以讲述听众喜闻爱听、波澜起伏、情节复杂的故事来招徕听众。从事这种职业的艺人当时被人们称为“说话人”,他们讲故事时所依据的底本被称为“话本”,这是中国短篇白话小说的最初形态。据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文字记载,“说话”在隋唐时期就已经悄然出现。隋代的侯白因为擅长“说话”,引人注目,受到欢迎,因而其“所在之地,观者如市”。他的顶头上司杨素常常强他为自己“说话”,“从旦至晚始得归”。杨素之子杨玄感也常常要求:“侯秀才可以(与)玄感说一个好话。”唐代的宦官头目高力士曾经为“移仗西內”的“太上皇”唐玄宗“说话”。而德宗、宪宗时期的官僚韦绶,罢官后则成了说书消遣的“积极分子”。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白行简也曾让说书艺人演说《一枝花话》,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有“光阴听话移”的描述,并在其下自注云:“又尝于新昌宅说《一枝花话》,自寅至巳犹未毕词也。”这里的“话”就是“说话”,而《一枝花话》即当时名闻遐迩的名妓李娃的故事,后来元稹和白行简分别撰有《李娃行》、《李娃传》传世。历时十二个小时都没有“毕词”,可见说话內容的精采丰富,情节的曲折起伏。清代末叶发现的大量敦煌遗文中,其中不少是唐五代时期的变文,其变文《韩擒虎话本》、《庐山远公话》等亦应该属于“说话”之列。但隋唐时期的“说话”活动,主要活跃在官僚集团和文人阶层之间,很少涉及民间,普通的市民尚没有参与进来。时至宋代,由于城市经济的逐步繁荣。
内容概要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以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为代表的“三言”“二拍”最为有名,被公认为是我国白话小说最重要的代表之作。我们在2008年已出版新“三言”“二拍”丛书之《观世记言》、《阅世述言》、《觉世献言》、《拍案称奇》、《拍案吧奇》五册的基础上,今根据广大读者需求,又推出“三言”“二拍”丛书。这两套书是两个互为呼应的有机组成部分。 关于“二拍”的书名,根据两套书书名体例统一的需要,依照“三言”第一本《古今小说》曾更名为《喻世明言》、《拍案惊奇》曾因《二刻拍案惊奇》的出版而更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改为《拍案赞奇》。 这两套选本的编选或整理、校点者,系从事二十多年古籍编辑工作的资深编审,是长期研究唐代文学与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知名专家。
作者简介
吴伟斌,男,江苏吴江人,汉族,1943年2月出生。1966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1978年跟随唐圭璋、孙望两教授学习唐诗宋词,授文学硕士学位。其后到江苏古籍出版社工作,曾任编辑室副主任、编审。二十多年间编辑了诸如《唐代文选》、《中国话本大系》(56种)、《新编三百
书籍目录
卷一 钟子期采樵巧遇挚友 俞伯牙摔琴诚谢知音卷二 田氏女开棺桔新欢 庄子休鼓盆成功大道卷三 苏东坡续诗微讽王丞相 王安石出题三难苏学士卷四 王安石辞相归隐金陵城 拗相公谢世饮恨半山堂卷五 诚实吕玉还金却完骨肉 贪婪吕宝卖嫂反卖妻妇卷六 落第秀才街头趁食寻死觅活 幸运俞良酒楼题诗衣锦还乡卷七 陈义侍者灵隐寺剃度 可常和尚端阳节仙化卷八 崔宁因火乘乱巧得美娘 秀秀至死不必追随夫君卷九 李谪仙醉草金銮殿里 杨太师捧墨皇帝座前卷十 张建封赏识亲盼盼 钱舍人题诗燕子楼卷十一 郑氏受劫历尽苦难栖身尼庵 苏云告状最终团圆再合罗衫卷十二 吕顺哥遭乱罹难却得夫君 范希周隐姓埋名倒合双镜卷十三 孙押司三现身求人申冤 包龙图初断案为民报仇卷十四 西山窟鬼癞道人除怪 杭州贫儒吴教授升天卷十五 库银丢失金满冤屈秀童 真相大白令史酬谢仆人卷十六 小夫人金钱美貌自赠年少 张主管立志坚诚不贪财色卷十七 马德称时运未到处处碰壁 黄六媖矢志不移时时追随卷十八 座主喜少恶老误录三次 门生不忘旧德报恩三世卷十九 崔衙内招摇新罗白鹞 罗真人降伏定山三怪卷二十 庆妈偷情勒毙小孩子 周三窃财砍死岳父母卷二十一 赵公子清油观里结史妹 宋太祖千里途中送京娘卷二十二 夫死父逼刘宜春誓作不嫁女 生逃迹发宋金郎重会守孝妻卷二十三 乐和拼生觅偶情人 顺娘如愿连理成家卷二十四 五景隆受骗回头发迹寻旧知 玉堂春被诬杀人落难逢夫君卷二十五 桂员外贪没他财两度落难 施官人善意待人东山起卷二十六 秋香无心一笑成姻缘 伯虎屈身为妈娶美娘卷二十七 龟精乔扮男女仙人 书生受惑阴阳淫情……
章节摘录
插图:“老伯”,以见通家兄弟之意。伯牙道:“老伯,令郎还是停柩在家,还是出瘗郊外了?”钟公道:“一言难尽!亡儿临:终,老夫与拙荆坐于卧榻之前,亡儿遗语嘱付道:‘修短由天,儿生前不能尽人子事亲之道,死后乞葬于马安山江边。与晋大夫俞伯牙有约,欲践前言耳!”老夫不负亡儿临终之言,适才先生来的小路之右,一丘新土即吾儿钟黴之冢。今日是百曰之忌,老夫提一陌纸钱,往坟前烧化,何期:与先生相遇!”伯牙道:“既如此,奉陪老伯就坟前一拜。”命小童代太公提了竹篮,钟公策杖引路,伯牙随后,小童跟定。复进谷口,果见一丘新土在于路左。伯牙整衣下拜:“贤弟,在世为人聪明,死后为神灵应,愚兄此一拜,诚永别矣!”拜罢,放声又哭,惊动山前山后山左山右黎民百姓,不问行的住的远的近的,闻得朝中大臣来祭钟子期,回绕坟前,争先观看。伯牙却不曾摆得祭礼,无以为情,命童子把瑶琴取出囊来放于祭石台上,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伯牙问:“老伯,下官抚琴,吊令郎贤弟,悲不能已,众人为何而笑?”钟公道:“乡野之人不知音律,闻琴声以为取乐之具,故此长笑。”伯牙道:“原来如此!老伯可知所奏何曲?”钟公道:“老夫幼年也颇习,如今年迈,五官半废,模糊不懂久矣!”伯牙道:“这就是下官随心应手,一曲短歌以吊令郎者,口诵于老伯听之。”钟公道:“老夫愿闻。”伯牙诵云: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伯牙于衣夹间取出解手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用力一摔,摔得玉轸抛残,金徽零乱。钟公大惊,问道:“先生为何摔碎此琴’”伯牙道。
媒体关注与评论
叙野史尽真乎?曰:不必也。尽赝乎?曰:不必也。然则去其赝而存其真平?曰:不必也。《六经》《语》《孟》,谭者纷如,归于令人为忠臣、为孝子、为贤牧、为良友、为义夫、为节妇、为树德之士、为积善之家,如是而已矣。经书著其理,史传达其事,其揆一也。理著而世不皆切磋之彦,事述而世不皆博雅之儒。于是乎村夫稚子、里妇估儿,以甲是乙非为喜怒,以前因后果为劝惩,以道听途说为学问,而通俗演义一种遂足以佐经书史传之穷。而或者曰:“村醪市脯,不入宾筵,乌用是齐东娓娓者为?”呜呼!大人子虚,曲终奏雅,顾其旨何如耳!人不必有其事,事不必丽其人。其真者可以补金匮石室之遗,而赝者亦必有一番激扬劝诱、悲歌感慨之意。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不害于风化,不谬于圣贤,不戾于诗书经史。若此者,其可废平?里中儿代庖而创其指,不呼痛,或怪之,曰:“吾顷从玄妙观听说《三国志》来,关云长刮骨疗毒,且谈笑自若,我何痛为?”夫能使里中儿顿有刮骨疗毒之勇,推此说孝而孝,说忠而忠,说节义而节义,触性性通,导情情出。视彼切磋之彦,貌而不情;博雅之儒,文而丧质。所得竟未知熟赝而熟真也。 陇西君,海内畸士,与余相遇于栖霞山房。倾盖莫逆,各叙旅况。因出其新刻数卷佐酒,且曰:“尚未成书,子盍先为我命名?”余阅之,大抵如僧家因果说法度世之语,譬如村醪市脯,所济者众。遂名之曰《警世通言》而从臾其成。 时天启甲子瞄月豫章无碍居士题
编辑推荐
《警世通言》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