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经典文存

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作者:洪治纲  页数:309  字数:251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作为中国近代精通中西文化的著名翻译家、儒学大师,辜鸿铭(1857-1928)倾毕生之精力,逆西学东渐之潮,不懈地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是中国学者独立完整英译儒经的开创者,在当时的西方学界极享盛誉。很多西方学人对之推崇备至,尊之为东方文化的“圣哲”。新文化运动领导人之一李大钊亦尝言:“愚以为中国二千五百余年文化所钟出一辜鸿铭先生,已足以扬眉吐气于二十世纪之世界。”民国外交家、曾任国民党政府代理行政院长的法学博士王宠惠曾盛赞辜鸿铭“为国增光,驰誉国际,旷古未有,于中西文化交流之贡献,厥功甚伟!”但是,由于其着译多为英文,且行事守旧狂放,常被人视为文化“怪杰”。1857年,辜鸿铭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一个华侨世家。祖籍福建同安。曾祖父辜礼欢曾为英属马来半岛第一任华人首领。父亲辜紫云在槟榔屿-英国橡胶园内担任司理,母亲为葡萄牙人。橡胶园主布朗先生与辜紫云交谊深厚,并认辜鸿铭为义子。13岁时,布朗夫妇回苏格兰老家,携之同行,就读于英伦。1874年,辜鸿铭考入爱丁堡大学文学院攻读西方文学专业,并师从英国文化保守主义的领袖: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深受其思想熏陶,成为浪漫主义的忠实信徒,厌恶欧洲工业革命造成的种种社会弊病,慨叹于欧洲道德的沦丧和文明的衰退。1877年春,辜鸿铭以优异成绩通过拉丁语、希腊语、数学、行而上学、道德哲学、自然哲学和修辞学等多门学科考试,荣获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学位。不久,又赴德国留学,入莱比锡大学,学习土木工程,获工科文凭。之后又赴巴黎,在巴黎大学学习法文。欧洲求学期间,他阅读了大量西方着作,涉及诸多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尤其是对弥尔顿、莎士比亚、歌德、卡莱尔、爱默生、阿诺德等人思想有颇深的了解。正是缘于这种精湛的西方文化修养,辜鸿铭在后来中西文化比照、批判西方的中国学与汉学家时,才能得心应手,从容不迫且鞭辟入里。1880年,辜鸿铭返回槟榔屿,不久赴新加坡英国海峡殖民政府辅政司任职。三年后,辜鸿铭巧遇归国途经新加坡的马建忠,两人一见如故,长谈三日。学识渊博的马建忠为他讲述中国的文物典籍,剖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唤醒了他内心深处的中国情结。由是,深受鼓舞的辜鸿铭决定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他旋即辞去殖民政府职务,回槟榔屿老家,剃发蓄辫,开始进行自我“中国化”,并补习中国文化。1882年,又转往香港数载,继续习研中文,闭门苦读经史子集。其间,他还专门到上海拜师学习古籍经典。1885年,辜鸿铭正式回国,并应邀入湖广总督张之洞幕府,担任洋文案,深得张的器重,闽粤相随二十年。在传统文化氛围极浓的张府里,聚集着一批国学根底深厚的幕僚,张亦属旧学造诣颇深的学者,辜鸿铭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二十年勤学不辍,工作之余,博览经史子集、诗歌词赋,“沉酣寝馈其中,积有岁年,学以大成”。自1883年在英文报纸《华北日报》上发表题为“中国学”系列文章开始,辜鸿铭昂首走上宣扬中国文化、嘲讽西学的写作之路,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坚定的扞卫者。1901年,辜鸿铭的英文着作《尊王篇》在上海出版。在此着中,辜氏详解义和团运动产生之原因,指出义和团运动,乃外国传教士的不正当活动和西方列强的殖民政策所引起,并于书中公开对西方文明及其没落进行大肆伐挞。该书出版后,欧洲人争相传阅,国际影响甚巨。随后,辜鸿铭又将《论语》、《中庸》译成英文,相继在海外刊载和印行。不久,又英译了《大学》。在翻译中。他将古老的东方理论中加入歌德、席勒、罗斯金及朱贝尔等人的一些极具启发性的妙语,使译文颇具开拓性。他以极大的热情和丰富的创造,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推介到西方,无疑在中西文化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1901年至1905年,辜鸿铭还分五次发表了一百七十二则《中国札记》,反复强调东方文明的价值。1909年,他的英文着作《中国的牛津运动》(德文译本名《为中国反对欧洲观念而辩护:批判论文》)出版,在欧洲尤其是德国产生巨大影响,一些大学哲学系将其列为必读之参考书。1910年1月,清廷列其为“游学专门一等”,赏给文科进士,位仅次严复,列第二。是年,他的首部中文着作《张文襄幕府纪闻》出版。辛亥革命后,辜鸿铭表示效忠清王朝,辞去公职,前往北京。1915年,北大聘之为教授,主讲英国文学等课。是年,他的重要代表作《春秋大义》(又名《中国人的精神》)出版。在该书中,辜鸿铭以理想主义的热情向世界表明,只有中国文化才是拯救世界的灵丹。但是,“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纯朴的”。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纯朴”,此外还有“灵敏”。同时,他还对西方文明进行了尖锐而深刻的批判。“五四”前后,他力主尊孔敬道,并用英文撰文反对新文化运动。1922年,他的第二部中文着作《读易草堂文集》出版。罗振玉在该书之序言中赞其汉语为“天下之至文,沈疴之药石,非寻常学者可以等类齐观者也”。在多年研习儒家经典之过程中,辜鸿铭还深察传统儒教与卡莱尔的浪漫主义精神颇多相通,以为中国文化中包含着可以治疗西方现代化社会弊病的良方,只有中国文明才能力挽西方文明之倾颓。由是,他孜孜不倦地向西方宣扬中国数千年的悠久文化,并在中西文化沟通中,终成一代儒学大师。1924年,应日本大东文化协会的邀请,辜氏赴日本讲学三年,纵论东方文化之魅力,其间曾应辜显荣之邀到台湾讲学。1927年秋,辜鸿铭从日本回国。1928年4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辜鸿铭一生勤学好思,精通多种语言,英语造诣更是登峰造极,林语堂赞之“二百年来,未见其右,选词、用字,皆属上乘”。与此同时,他却“生平长于西学,而服膺古训”,极力推崇传统儒学,甚至成为文化保守主义者。但从学术上看,辜鸿铭无疑是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先驱。他在比较哲学、比较文学、比较史学、比较宗教学等领域都留下了重要的足迹。其生前所有重要着述,已由黄兴涛等学者编译成两卷本《辜鸿铭文集》。我们编选的这本《辜鸿铭经典文存》,便是从他的一些主要着述中精选出来的,偏重于儒学、东西文化比较等方面,它可以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提供一面人生思考的镜子。编者于暨南大学

内容概要

辜鸿铭,中国近代史精通中西文化的著名翻译家、儒家大师。他倾毕生精力不懈地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是中国学者独立完整地英译儒经的开创者,在西方学界享有盛誉。由于他行事守旧狂放,常被人视为”文化怪杰”。   辜鸿铭一生勤学好思,精通多种语言,英语造诣更是登峰造极,林语堂赞之”二百年来,未见其右”。  本书选编偏重于他的儒学、东西文化比较等方面的论述,可以为广大学生提供一面人生思考的镜子。

作者简介

洪治纲,性别:男,出生年月:1965/10,民族:汉族,安徽省东至县人。学习经历:1984-1988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1988-1991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2003-2005浙江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职博士。工作经历:1991-2005浙江省作家协会文学院,创研室主任2006-今暨南大学中文系,教师。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思潮,中国当代小说。主要著作:《审美的哗变》(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11月);《余华评传》(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永远的质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9月);《无边的迁徙》(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5月);《清平乐》(浙江摄影出版社2003年9月);《零度疼痛》(花城出版社2003年4月);《守望先锋》(广西师大出版社2005年9月)。社会职务: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小说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小说学会年度排行榜评委。荣誉与奖励:1.2000年获全国首届“冯牧文学奖•青年批评家奖”。2.《无边的质疑》获《当代作家评论》1999年度优秀评论奖。3.《审美的哗变》获浙江省政府颁发“第四届鲁迅文艺奖?优秀成果奖”。4.《永远的质疑》获“第八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5.《陷阱中的写作》获《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度优秀评论奖。6.《想像的溃败与重铸》获《南方文坛》2003年度优秀论文奖。7.2005年12月,获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宣传部,浙江省人事厅联合颁发的“第一批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8.2006年11月,《无边的迁徙》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优秀成果表彰奖。9.2007年10月,获第四届全国鲁迅文学奖。10.2008年11月,获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主要论文:⑴《多重文体的融会与整合》,《文学评论》2007年第3期。⑵《唤醒生命的灵性与艺术的智性:2006年短篇小说创作巡礼》,《文艺争鸣》2007年第2期。⑶《民族精魂的现代思考:重读》,《南方文坛》2007年第2期。⑷《人性的勘探与诗意的表达:论艾伟的小说创作》,《当代文坛》2007年第1期。⑸《傲慢、奴性及其他》,《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3期。⑹《缝隙中的呓语:20世纪70年代出生女作家群的当代都市书写》,《文艺研究》2006年第1期。⑺《在裂变中裂变:论余华的长篇小说》,《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第4期。⑻《“史诗”信念与民族文化的深层传达:论刘醒龙的长篇小说》,《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第6期。

书籍目录

良民宗教中国人的精神中国妇女中国语言中国学(一)中国学(二)中国文明的复兴与日本何谓文化教养中国文明的历史发展东西文明异同论什么是民主告准备研究中国文化的欧美人中国古典的精髓为吾国吾民争辩为了中国的良治关于中国问题的近期札记之一关于中国问题的近期札记之二关于中国问题的近期札记之三关于中国问题的近期札记之四文明与无政府状态或远东问题的道德难题孔教研究反对中国文学革命宪政主义与中国辜鸿铭生平及著作年表

章节摘录

良民宗教日前的这场大战,正把世界人民的注意力从其他一切事情上吸引过来。然而,我认为,这场战争本身,必须引起人们对文明这个大问题的关注,并对此进行严肃认真的思考。一切文明都起源于对自然的征服,即,通过征服和控制自然界可怕的物质力量,使人类免受其害。必须承认,今日欧洲的现代文明在征服自然方面的确取得了成功,而且迄今为止,尚没有任何别的文明能达到这一点。但是,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自然力,还存在有一种较自然力更可怕的力量,那就是蕴藏于人心的情欲。自然界的物质力量对人类所能造成的伤害,是没法与人类情欲所造成的伤害相比的。毫无疑问,如果这一力量:人类情欲不予以调控的话,那么不仅无所谓文明存在之可言,而且人类的生存也是不可能的。在人类社会的初始阶段,人们不得不利用物质力量来压抑和克制其内心的情欲,这样,原始人群就不得不受制于纯粹的物质力。但随着文明的进步,人类逐渐发现,在征服和控制人类情欲方面,还有一种比物质力更加强大和更加有效的力量,名之日道德力。在过去的欧洲,这种曾有效地征服和控制人们情欲的道德力是基督教。可如今这场血腥的战争已超越了它,它似乎已经表明,基督教作为一种道德力量已然失去了效用。因缺乏一种有效的道德力去控制和约束人们的情欲,于是欧洲人民又不得不重新采用物质力量来维持社会秩序,恰如卡莱尔一语所道破的,目前的欧洲“是混乱加上一条来复枪”。这种为维持秩序而对物质力量的利用,导致了军国主义。实际上,在今日欧洲,军国主义是必要的,因为它缺乏一种有效的道德力量。可是,军国主义导致战争,而战争就意味着破坏和毁灭,这样,欧洲人民便被逼迫到了这样的两难绝境:如果他们要摆脱军国主义,混乱就将破坏他们的文明;假如他们要持续军国主义,那么其文明又将经由战争的浪费和毁灭而走向崩溃。然而,英国人说他们正决心打倒普鲁士军国主义,基齐勒勋爵(Kitchner)相信他以三百万训练有素的军队是能够捣碎普鲁士军国主义的。可是,在我看来,即使普鲁士军国主义真的就这样被捣碎了,那么继之而起的不过是另一个军国主义:我们又不得不予以捣碎的英国军国主义罢了。而这样,似乎就没有办法能摆脱此种恶性循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辜鸿铭经典文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与辜鸿铭"零距离"对话作者:王枪手摘自:《南方周末》 2001年12月20日  辜鸿铭梳着小辫走进北京大学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  我们太容易满足把辜鸿铭仅仅当成一个笑料的制造者了。  他至死留着辫子,他在国外的公共汽车上倒着读英文报纸,他把男人比作茶壶把女人比作茶碗,他喜欢摩挲着女人的缠足小脚来写作……这类逸闻曾随着一些通俗杂志为街头贩夫走卒所熟悉。辜鸿铭,几乎就是一个可笑与迂腐的代名词。在他给我们提供了茶余饭后的一笑之后,我们该打麻将的打麻将,该唱卡拉OK的唱卡拉OK去了,很少有人坐下来认真地想一想,辜鸿铭,真的就那么简单吗?  一直以来,辜鸿铭都令我非常困惑。辜并不是如一般的传统学者一样从小就在私塾先生的板子下接受了儒家典籍。他生在南洋,少年时受到的便是西化的教育,等到他从欧洲学成回到中国时,已将西方文化加以消化吸收。他熟悉歌德就像一名德国人,了解爱默生就像一个盎格鲁撒克逊人,他通晓圣经就像一位最好的基督徒。他精通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希腊语、马来语,此外还略懂日语和俄语。  可这样一个人,为什么会在成年之后突然对方块字的儒家学说迷恋至深呢?是什么触动了他的神经,让他逆那个时代渐...起的"西化"潮流而动,从衣着到饮食,从思维到行为都完全中国化了呢?---这种具体而微的心理转变我们已经无从知晓了,我们只看到了后果:他不惜一切不遗余力地为中华文化辩护,有时甚至达到了如顽儿耍赖般的地步。比如纳妾,他说男人如茶壶,女人如茶碗,然后问:你见过一个茶碗配几个茶壶吗?我们是没见过,可是男人凭什么就一定是茶壶而不能是茶碗呢?如此简单的逻辑谬误他不可能不知道,可他为什么非要用这种偏执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热爱呢?  他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实际上,因为眼界开阔,这种不幸他比任何人都体会得更清楚。辜鸿铭也有口舌不灵的时候,西方人见到中国街市当中,遍挂"童叟无欺"四字,常对辜说:于此四字,可见中国人心欺诈之一斑。辜顿时语塞,无以自遣。辜鸿铭也有走麦城的时候啊,只是这种情景都沉没于日常生活之中,无法见于史书罢了。真实的阴暗,会刺痛明眼人的双目。在那样一个时代里,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就只能是病弱的,任人宰割的。如果你是清醒的,你要抗争,你就离疯掉不远了。因为混在一堆快要烂掉的水果里,你想独善其身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也许辜为了不疯掉,只好装糊涂,只好以狂放来保护自己。他给祖先叩头,外国人嘲笑说:这样做你的祖先就能吃到供桌上的饭菜了吗?辜鸿铭马上反唇相讥:你们在先人墓地摆上鲜花,他们就能闻到花的香味了吗?英国作家毛姆来中国,想见辜。毛姆的朋友就给辜写了一封信,请他来。可是等了好长时间也不见辜来。毛姆没办法,自己找到了辜的小院。一进屋,辜就不客气地说:"你的同胞以为,中国人不是苦力就是买办,只要一招手,我们非来不可。"一句话,让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毛姆立时极为尴尬,不知所对。  是他的狂放姿态,是他带泪的出色表演,让我们忽略了他内心的痛苦,忽略了他对东方文化的积极思考,忽略了他对这片土地命运的深切关注,也忽略了他曾做出的坚定而绝望的挣扎。他翻译《论语》介绍给西方,想藉此宣扬儒学的深厚、成熟与文明。他在给北大学生上课时,公开说:"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柔敦厚的诗教,去晓喻那些四夷之邦。"在这样的时候,他还嘴硬,叫西方为"四夷之邦",可他心灵的苦痛是掩饰不住的,他面临的困惑一样冰冷而坚硬,曾经那么优秀的中华文明,在坚船利炮面前自信全无,这一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究竟是为什么?  他在暗夜里的这种苦痛追问,实际上是一直延伸到今天的,此时此刻,它依然是我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隐痛。  是的,我们毕竟还是不能无视他的可笑与迂腐,但是,那就是一个身处弱势文化中的强势个体,不得不为自己打造的病态人格。这种病态其实还在我们身上存在。近百年前,辜鸿铭梳着小辫走进北京大学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如果今天,辜鸿铭同样梳着小辫来到我们中间,我们的笑声一定比当年的北大学子们更加轻狂,如果辜鸿铭再说出那句话来,我们中还会有几个人的心灵干净得足以能用静默来表达自己的清醒?  阅读更多 ›
  •   这本书只是一个选集,选编了黄兴涛、宋小庆的《中国人的精神》和姚传德、宋军的《辜鸿铭文集》的内容,书的装帧、纸张的质量都不错。
  •   儒学的伟大倡导者,中国顶尖的国学大师,喜欢传统国学的人都应该看看!
  •   是正版吧 很好的书值得一读
  •   上海大學這套書選的很好,印刷的也很美觀,簡單大方
  •   好久好久之前买的吧,我都不记得了,现在书在哪儿我都不记得了,但肯定是看完了。不错不错
  •   这本书真的很不错的,很好
  •   自己十分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所以看了很多这方面的书~其他的都不说~就从深度和广度来说都是超值的!!!
  •   奇人之书,收一本又何妨。
  •   很不错的书页,内容。。。不用说了,辜先生的文章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