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业机械化的一大创举

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何涛清  页数:113  

内容概要

  在全世界,农业机械化引领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在中国的新时期,联合收割机跨区收麦领跑了农业机械化。  新中国的农业机械化,以农村改革为分水岭,大体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前一时期,国家大办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由国家经营管理使用,奋斗目标定在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实际未达到。新时期,即农村改革后,农民成为农业机械化投资和发展的主体,通过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开创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由此以小麦生产机械化为龙头的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名词注释见文中),从北方农田到其他农作物区,从小麦到水稻、玉米等作物的生产领域逐步扩展,经历22年的扎实推进,小麦率先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其他农业生产领域的农机化在农机跨区作业的推动和影响下,也相继得到了稳健的发展,并且越来越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本书从扼要回顾新中国成立后举办农业机械化人手简要阐述了中国的农村改革,然后以此为背景,翔实地讲述了农机跨区作业的发生和发展,并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研究跨区作业的起因和发展,纵论其已取得的成效以及对农业机械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的重要贡献。  农机跨区作业现已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本书的重点在论述联合收割机跨区收麦带动了全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因此,本书对于广大读者是一本科普读本,对于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史则是一页纪实文献。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改革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变化一、农村改革前农业机械化的简要回顾二、中国的农村改革与农机化事业的革新三、改革初期的农业机械化第二章 联合收割机跨区收麦的兴起和发展一、开路的先锋二、连年有新发展三、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四、统一协调,加强管理,继续前进五、农机跨区作业与政府的支撑保障六、小麦机收服务的朴实绩效第三章 对跨区作业的科学分析与研究第四章 跨区作业的良好环境,来自农机化事业的改革创新一、农机化法制、法规建设日臻完善二、农机安全监理成了农机化管理的重要力量三、适应小规模农户使用现代农机的要求,创新社会化服务模式四、以信息化提升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五、加大财政补贴,极力支持农民“买得起”、扶持农业机械化六、农机装备的研制开发,促进了农机化的发展七、农民农机培训第五章 带动了全国农业机械化的蓬勃发展一、小麦机收水平大步提高二、水稻由跨区机收到跨区机械栽植三、因地制宜促进水田耕作技术机械化四、东北平原播种稻谷,在旱田、水田应用新机具新技术五、玉米收获技术趋于成熟,步人迅速发展六、有选择地发展农机化,促使糖料优势产区发生历史性变革七、畜牧业机械化,丰富副食品的生产八、农用运输机械化异军突起,农机队伍大扩张九、农机化的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第六章 农机跨区作业22年的重大成就与历史贡献一、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发展中,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二、在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发展中,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第七章 在我国农机化迈上总体发展的新阶段中,创新农机化服务,提升跨区作业水平专载参考文献简编相关资料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改革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变化  一、农村改革前农业机械化的简要回顾  回顾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历程,创建维艰。“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一科学论断深入人心,国家在实践中曾摸索一套指导农机化发展的方针政策,如先合作化、后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并举,农业机械以小型为主,实现农机化以农机合作社自己的力量为主等。全国人民团结奋斗,通过三个五年计划,基本上建成了农业机械制造维修、配件生产大致适应,门类比较齐全的农业机械工业体系;国家设立了农机制造、修理、科研的机构,基本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农机管理体制。照理机器比劳动力低廉,农民才会采用机器,终因农村尚未摆脱贫穷,工业基础也还薄弱,急于求成,急于解脱农民繁重的体力劳动,超越了生产实际需要和经济基础,采用国家包办、行政命令推行,没有得到主体农民的配合,未能植根于乡土之中。加上受政治气候影响,农业机械的管理几经折腾,农业机械质量差、利用率低,机具积压、经营亏损,导致拥有的农业机械未能化为相应的农业生产力。突破计划经济和体制的制约,把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实行稳定的农村政策,农业机械化开始有步骤、有选择地朝着因地制宜和讲求经济效益的方向发展,那便是农村改革以后的新气象了。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新时期农业机械化的一大创举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