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韩柏柽 页数:215
前言
本书作者韩柏柽教授在台北医学大学任教,曾担任公共卫生学系主任、研究所所长、学生事务长,目前正担任图书馆馆长,不但教学、研究非常卓越,更积极投入社会服务。除了到台湾省各县市卫生局从事“计划生育——鼓励生育行销策略”的经验分享外,更积极推动无烟餐厅,带动拒吸二手炯风气,让大家有更好的用餐与生活环境。最近则将关注焦点集中在下一代健康上,进一步推广“别让孩子在毒物中长大”的观念及生活态度,为早日实现此理想,韩教授近年来非常用心地搜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将其编写成书,实在令人敬佩,特以为序推荐。大家都知道孩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尤其在近年来生育率逐年降低的趋势下,如何让每个孩子健康地成长,成为国家未来的精英,确实有待大家用心思考,并采取有效行动。本书可以说是“防止孩童受毒害”的行动指引,作者韩教授强调,防止毒物入侵要从母亲怀孕时开始,冈已有研究证实从脐带血可检出毒素。况且孩子一出生,就要面临充满各种毒物的环境,包括食品添加物、含氯的自来水、含糖及二氧化碳的饮料、隐含各种毒物的婴儿用品与玩具、一般居家用品,以及空气污染、环境荷尔蒙和重金属污染等。这些毒性物质可经由口摄取、呼吸道吸人和皮肤接触,苴接或间接吸收,而累积在孩童的血液与身体细胞中,不但会产生神经毒性效应,使孩童注意力不能集中及产生过动现象,而且也会伤害脑神经,导致孩童学习障碍及影响行为表现,甚至造成肝、肾及肺功能的损害。
内容概要
你知道吗? 婴儿的脐带血,可能监测出200种以上的化学毒物, 妈妈哺喂母乳的同时,也可能把毒物送进宝宝的身体, 透过呼吸,悬浮微粒就能伤害孩子的心与肺, 小孩游泳、洗澡时,也可能受到化学毒物的攻击。 孩子占有全球总人口数的30%, 但他们却是我们100%的未来! 我们虽然无法完全帮助孩子消除生活中的化学毒物, 但我们可以选择聪明避开, 让孩子免受化学物质的毒害! 本书由权威公共卫生教授以其研究推广健康生活心得,并辅以科学报道。
作者简介
韩柏柽,〔现职〕台北医学大学公共卫生学系教授,台北医学大学图书馆馆长。
〔学历〕台湾大学理学博士。
〔专长〕环境污染物监测与分析,环境毒物之健康风险评估与沟通,健康营销与媒体传播。
〔参与学会〕中华民国环境保护学会永久会员,台湾公共卫生学会会
书籍目录
阅读之前 千万别被媒体再次毒害?索引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推荐序1 防止孩童受毒害的最佳行为指引推荐序2 多一份了解与预防 孩子健康就多一份保障推荐序3 抛弃鸵鸟心态,在生活中实践防毒妙招推荐序4 让下一代远离生活中的化学毒害自序 我们要让孩子百毒不侵到何时?前言 我们正在毒害孩子!Part 1 化学毒物与儿童健康 第一章 未出生即受污染 脐带血检出毒素 第二章 化学毒物与孩子有什么关联? 第三章 化学毒物导致孩子产生各种疾病 第四章 环境荷尔蒙影响孩子未来生育力 第五章 减少环境污染对儿童健康影响的实用措施Part 2 专家传授,防毒看招 1 饮食陷阱 食品添加物 食品添加物 让儿童易怒过动、学习能力降低 零食 小孩爱吃零食 气喘、乳癌跟着来 含糖饮料 小孩饮料不离手 日后百病缠身 过敏食物 保护儿童 过敏食物要标示 2 日常生活 杀虫剂 杀虫剂不只杀虫 对小孩神经系统和大脑伤害更大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隐形藏过敏 癌症危机 塑胶 塑料溶出毒物 干扰孩童内分泌! 婴儿用品 纸尿布影响宝宝脑部发育? 婴儿油不适合婴儿用? 阻燃剂 窗帘、计算机毒物 毒性可比多氯联苯和DDT 三氯甲烷 水中含氯——增加小孩气喘、癌症几率 多氯联苯 永远的祸害 难以摆脱的梦魔——多氯联浆 3 空气质量 空气污染 室内、外空气污染造成刺激性及神经毒性症状 自氧 臭氧杀菌 却危害呼吸道及血管系统? 多环芳香烃 住公车站附近孩童罹癌多 多环芳香烃惹祸 悬浮微粒 透过呼吸 悬浮微粒伤害小孩的心、肺 烟与二手烟 烟与二手烟 毒害孩子的身、心 霉菌 霉菌对孩童免疫系统作怪 4 紫外线 重金属 紫外线 阴天不防晒 紫外线照样穿透孩子 砷 儿童在操场上玩 手可能接触剧毒──砷 铅 铅──甜你的味蕾、毒害你的脑袋 汞 孕妇受汞污染 造成胎儿神经毒害【后记】有关部门可以为我们的孩子做什么?【附录1】哪些机构可以帮忙检验体内的毒素?【附录2】参考资料及机构
章节摘录
插图:2.脑部与中枢系统的癌症儿童罹患比例第二高的癌症是中枢神经癌症,这类的癌症最容易在7岁以下的儿童身上发生,通常会侵袭大脑和脊髓。儿童脑癌的案例一直在增加:美国从1973年到1994年,15岁以下的儿童罹患癌症的案例每年增加1.8%,但是有些人认为是因为我们增加使用先进的检查仪器的次数,像是核磁共振检测仪器,所以造成儿童罹患癌症相关数据比例的增加,但是也有人认为因为即使不用核磁共振的方法,脑部肿瘤也迟早会被发现。可惜的是,尽管在儿童时期使用进步的治疗方法,有时仍无法有效地治疗脑癌,事实上,在近25年内,儿童死于脑癌的比例已增加1倍,此外,罹患中枢系统癌症存活的儿童,他们的生活质量远比患其他癌症的儿童差。对于造成脑部与中枢系统癌症的原因,我们所知的比白血病还少,虽然我们也只能确定造成白血病的原因之一是游离电磁波。但是有很多研究发现杀虫剂可能造成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癌症。举例来说,有一个在洛杉矶的研究发现因为猫、狗使用防跳蚤或虱子产品的家里,罹患脑癌的风险增加70%,特别是在5岁以下的孩子身上。另一个比较精细的研究在密苏里州发现使用宁丹(1indane,农业杀虫剂的一种)沐浴乳来清洁头虱,或者是有使用杀虫剂来抑制虫子和家里有宠物戴防虱子项圈的家庭中,小孩罹患脑癌的几率是其他家庭小孩的5倍。此外,父母从事农业、汽车维修、化学工业或者是任何职业领域会接触到化学溶剂者,他的小孩有比较高的可能性罹患脑瘤。有些科学家相信当人们吃肉的时候,肉类里的硝酸钠会在我们的肚子里形成N亚硝基化合物而引发脑癌。而培根、火腿、熏香肠、意大利腊肠还有热狗等都含有硝酸钠。
后记
我们的孩子可能暴露在各式各样不同毒害的环境毒物中,面对这种情况,有关部门到底可以为我们的孩子做些什么呢?我认为有几个方向可以思考:第一,加强对民众的毒物风险教育毒物的种类、来源、传播途径、对身体的健康影响、目前各种毒物的浓度及预防解决之道,这些相关的资讯、知识都必须让民众有所了解,也就是应该针对这些议题规划一系列的教育措施。让科学、专业的知识,通过教育,由浅人深地、广泛地提升民众对毒物风险的认知。第二,有计划地监测环境中各种毒害物质的浓度一般民众并不知道孩子所吃的东西、喝的水、吸的空气里面,到底含有哪些毒害物质?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物质,它的来源是什么。最重要的是,这些物质的浓度到底有多少,这些专业的分析技术,非一般民众所能完成,就算民间机构做了一些努力,但能了解的、能做的也有限,所以由有关部门提供一个周详、完整的监测计划,就不可或缺了。这样的监测计划可以随时掌握环境毒物时空的变化,也能够让民众适时地了解儿童们所身处的环境中,到底有多少种类的毒害物质,浓度到底有多少。此外,每一种毒害物质在环境中的标准浓度,也应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规范或是建议,如果没有,则至少要有一个可以参考引用的国际标准,让民众可以了解自己身处的环境中的毒物,与其他地方相比到底是高还是低。换句话说,有关部门若不适时地监测与公布,这些毒害物质就有如隐形的杀手般,围绕甚至侵人儿童身体,而我们却不自知。第三,宣导民众该如何闪应环境毒物预防胜于治疗,这是保护健康最好的策略,但是如何预防,如何因应,需要有专业的指导。有关部门可以发展各式各样的环境毒物预防之道,或是趋吉避凶的方法,教育民众,让民众在食、衣、住、行、育、乐中,去避免儿童过度的接触。当然,有关部门除了提供预防之道,首先必须先有一个把关的动作,避免毒害物质充斥在儿童的生活环境中。换言之,一个有干净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安全卫生的饮食及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是必须优先建构的。第四,行效精确地与媒体沟通生活环境中的毒物危害儿童的可能性日益增加,透过媒体的报道,更加重了这些议题的惊恐性与迫切性,如何有一个可以相信、可以精准传递相关信息的媒体,也有赖于有关部门专业的沟通与资讯的提供。现实发现,有关部门在发布环境毒物相关信息时,专业度有之,但是却不够浅显易懂,平易近人,于是媒体“各显神通”“各自表述”,形成“百家争鸣”的现象,因而加重了民众的疑虑。所以,有关部门能否做好与媒体之间的毒物风险沟通,进一步善用媒体来与大众有效沟通,在未来是一件急迫需要的事情。
编辑推荐
《别让孩子在毒物中长大》:健康生活系列。我们以为给了孩子最好的生活,却不知道自己正在毒害孩子!【准荐】卢美秀台北医学大学名誉教授谢明哲台北医学大学公共卫生暨营养学院院长江椿彬马偕医院小儿部主治医师张翠芬台湾中国时报”医药版主编。《别让孩子在毒物中长大》由权威公共卫生教授以其研究推广健康生活心得,并辅以科学报道。分析探讨21种可能影响孩子健康的化学毒物传授80种孩子远离生活毒物伤害的妙招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