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12 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永功 主编 页数:216
前言
西藏自治区“十一五”扶贫发展规划已经全面展开。2005年开始实施的“整乡推进扶贫发展试点”工作在自治区扶贫办和广大基层扶贫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并总结出了可贵的经验。为了贯彻国务院扶贫办“十一五”扶贫发展整体战略,自治区扶贫办确定了“整乡推进”和参与式扶贫发展规划作为新时期扶贫发展规划和实施的主要模式。 本书的参与式扶贫规划框架以国务院扶贫办《新世纪扶贫发展纲要》(2001年)中的贫困瞄准、项目到村、扶持到户、整村推进、贫困人口广泛参与等指导原则为依据。本书推荐的步骤和方法以西藏自治区扶贫办提出的“整乡推进”实施战略为基础,充分考虑了西藏自治区农牧区地域广阔、农牧民居住分散、交通条件不便等特殊情况。 本书介绍的参与式扶贫规划步骤、方法、指导思想、实施原则,是在2005年6月中加合作项目资助的“那曲地区参与式村级扶贫发展规划培训班”和2006年3月和6月,2007年3月和4月西藏自治区举办的数次“全区整乡推进扶贫发展规划培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些培训中来自全区基层扶贫单位的全体培训学员共同参与总结出了适合西藏自治区特点的参与式规划方法案例,同时对本书初稿的内容从系统性和操作性两方面进行了完善。本书的项目管理和监测评价等内容,也是在中加项目支持的扶贫项目绩效评估培训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本书是中一加合作项目和西藏自治区扶贫办、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及参加扶贫规划方法培训的各级扶贫干部通力合作的成果。 本书是中国一加拿大发展合作“西藏基本生活改善项目(第二期)”的重要产出,也是项目中探索的参与式村级扶贫发展规划方法的成果总结。项目聘请的中国农业大学的刘永功教授、张雪梅博士、刘燕丽博士作为参与式村级规划培训专家,参与了培训课程的设计和方法培训。方法指南的编写由刘永功教授执笔,刘燕丽博士、张雪梅博士参加了编写、整理和修订工作。指南初稿完成后,西藏自治区扶贫办王建主任、项目加方专家Lynda Nicholls女士对相关章节的内容提出了有价值的修改建议。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中国-加拿大发展合作“西藏基本生活改善项目(第二期)”的重要产出,也是项目中探索的参与式村级扶贫发展规划方法的成果总结。
本书可以作为西藏自治区扶贫项目规划、项目管理和监测评价方法培训的参考教材,同时也可以作为参与式村级扶贫发展规划实地操作的指导手册和少数民族地区扶贫项目规划和管理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刘永功,男,硕士,教授。 个人简历: 1978-1982:北京农业大学畜牧科学系读本科,获农学学士学位 1982-1985:北京农业大学畜牧科学系研究生,获农学硕士学位 1986-1988:德国Hohenheim大学访问学者,从事饲料毒素学研究 1988-1989: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讲师, 从事专业教学工作 1989 调北京农业大学综合农业发展中心(CIAD)任讲师,从事农民培训和培训方法研究 1990-1991:德国Hohenheim大学农村推广和农村社会学系高级访问学者,从事现代培训方法和农村发展研究 1992年起任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农村发展中心(CIAD)副主任 1998-2003:任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发展学副院长,教授,从事教学,发展研究和发展咨询和管理工作 2002起任中国农业大学人文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农村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从事教学,研究,发展咨询和业务协调工作。 自1991年以来,主持6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作为资深咨询专家参与了70多个农业、农村发展、扶贫、林业、社区资源管理等国际、国内项目的设计、规划和监测评估。精通英、德两门外语,多次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教学领域: 《农业和发展项目的规划管理》 《农村发展专题》 《农业创新和知识系统》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参与式发展理论和参与式发展规划的概述
第一节 参与的概念
第二节 参与式发展理论
第三节 参与式扶贫发展规划概要
第二章 贫困乡镇和贫困村的识别
第一节 识别贫困乡镇和贫困村的意义
第二节 贫困乡镇和贫困村识别的步骤和方法
第三章 参与式村级扶贫发展规划
第一节 参与式村级扶贫发展规划的准备与培训
第二节 参与式村级扶贫发展规划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第三节 参与式扶贫规划中常用的参与式方法和工具
第四章 参与式整乡推进扶贫发展规划的整合与编制
第一节 参与式整乡推进扶贫发展规划目标与原则
第二节 参与式整乡推进扶贫发展规划的步骤和方法
第三节 参与式扶贫发展规划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五章 发展项目规划方法
第一节 发展项目规划概述
第二节 目标导向的项目规划步骤
第三节 制订项目的逻辑框架
第四节 制订项目实施计划
第六章 扶贫项目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扶贫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概述
第二节 财务及经济可行性分析
第三节 市场与技术可行性分析
第四节 社会与环境可行性分析
第七章 扶贫项目的管理
第一节 管理与项目管理
第二节 资金管理
第三节 物资采购和物资管理
第四节 基础设施项目的维护和管理
第五节 项目文件和档案的管理
第八章 扶贫项目的监测评价
第一节 项目监测评价的概念
第二节 扶贫项目的监测评价步骤和方法
第三节 建立西藏自治区扶贫监测体系
第九章 扶贫机构能力建设
第一节 能力建设的内涵
第二节 机构能力建设框架
第三节 扶贫机构的能力建设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村基本情况数据表
附录2 参与式村级扶贫发展项目建议书的参考提纲
附录3 村级参与式扶贫发展项目建议书编写案例
附录4 参与式整乡推进扶贫发展规划报告框架
附录5 参与式村级扶贫发展项目需求分析的工作任务书
附录6 德阳村村民扶贫需求项目建议书
附录7 拉萨市尼木县帕古乡整乡推进扶贫项目规划(2007—2009年)
章节摘录
二、参与式发展理论 参与式发展理论是指导参与式发展实践和参与式方法创新的基础,也是参与式扶贫发展规划的理论基础。由于现代发展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参与式理论仍然处在不断的完善和动态发展过程中。这些理论也不断地被国内学术界所接受并用来诠释我国的发展实践,特别是农村发展和扶贫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总体上讲,参与式发展有如下主要的理论。 (一)赋权理论 赋权理论是政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同时也是参与式发展的重要理论。在参与式发展范畴内,赋权的基本含义是在发展决策、发展实施和发展成果分享全过程中权力在社区内部不同的利益群体间的再分配。用通俗的话讲,就是把农民应该得到的权力还给农民。赋权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前提。 赋权理论的基本依据和假设是: (1)不同的社会团体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的政策决策和实施过程中表达需求和意愿、分享发展成果的能力是不同的。有些团体可以充分使用或行使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利,可以在社会财富和发展机会分配中保障他们的利益,在政策决策中体现他们的意愿;而有些团体则因为自身能力、法律或制度的缺失或其他原因不能表达需求、愿望,不能充分行使权利; (2)即使是在法律平等的前提下,实际的权利/权力分配、福利分配和发展机会是不均衡、不平等的。在社会层面,农民往往被边缘化;在社区层面,穷人、妇女等弱势群体往往被边缘化。对弱势群体的赋权是参与式发展项目设计、发展方法选择的重要理论依据。 赋权的过程,是能力构建的过程,是唤起农民发展“主体意识”、“主人翁意识”的过程。只有农民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角色,意识到他们应该拥有的权力和对未来发展的预期,才能使他们产生发展的冲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