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作者:王拥军 编  页数:276  

内容概要

《神经病学》第一版在使用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得到许多医学院校的认可。近年来,神经病学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发展迅速,神经影像新技术不断地应用到诊断及治疗中,如磁共振成像不仅可以判断缺血性卒中的病变部位,而且可用于检查脑血管灌注及侧支循环等,有利于治疗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分子生物学技术广泛应用到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中,如已经发现与癫痫、阿尔茨海默病、运动神经元病等有关的致病基因;循证医学日益受到关注,大量的新药临床试验以及荟萃分析为临床医生用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指南问世,改变了过去依据个人经验进行治疗的现状;新的药物或治疗手段不断问世,如血管狭窄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卒中单元这样一个新的管理模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而且被证明可以有效改善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有些检查手段在临床上不常用,如脊髓造影已经被MRl替代。鉴于此,再版《神经病学》势在必行。    本教材作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原则进行再版,着重就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更新:(1)密切结合临床实际,并体现神经病学发展的最新成果;(2)增加学习重点及内容概要,便于学生学习及掌握要点,提高学习效率;(3)增加图表,便于老师授课及学生理解;(4)更新某些疾病的描述,如脑血管病修改幅度最大,旨在促进该病的诊断与治疗和国际接轨;(5)增加配套光盘,内容包括神经系统查体、常见神经病学辅助检查的影像资料以及复习题等,便于学生自我复习和提高;(6)删减某些少见病的描述,力求重点突出。        本教材共分二十一章,内容包括绪论、病史采集、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技术、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定性诊断原则、脑血管病、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脊髓疾病、锥体外系疾病、神经变性病、肌病及神经肌肉接头疾病、周围神经病、癫痫、神经遗传病、副肿瘤综合征、头面痛、意识障碍及脑死亡、颅内压异常、眩晕等。每种疾病的描述按照概述、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的顺序进行。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神经病学的定义及发展史    二、神经病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    三、神经系统疾病的特点    四、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思路    五、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及预防    六、神经病学的学习方法第二章  病史采集    一、主诉    二、现病史    三、既往史    四、个人史    五、家族史第三章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一、意识状态    二、认知功能    三、语言    四、颅神经检查    五、运动系统检查    六、感觉系统检查    七、反射    八、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九、脑膜刺激征    十、共济运动第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  第一节  脑脊液检查    一、脑脊液采集    二、腰椎穿刺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    三、脑脊液检查  第二节  电生理检查    一、脑电图    二、肌电图    三、诱发电位  第三节  影像学检查    一、头颅及脊柱X线平片    二、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成像    三、磁共振成像    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第四节  超声诊断    一、颈部血管超声    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第五节  神经病理诊断  第六节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第七节  神经心理测验第五章  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诊断  第一节  颅神经    一、嗅神经    二、视神经    三、动眼神经    四、三叉神经    五、面神经    六、位听神经    七、舌咽和迷走神经    八、副神经    九、舌下神经  第二节  运动系统    一、锥体系统(上运动神经元)    二、周围神经系统(下运动神经元)    三、锥体外系统    四、小脑  第三节  反射  第四节  感觉系统  第五节  颅脑和脊髓    一、大脑半球    二、内囊    三、基底神经节      四、间脑    五、脑干    六、小脑    七、脊髓第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定性诊断原则第七章  脑血管病  第一节  概述    一、脑部血液循环及其特征    二、脑血管病的分类    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四、脑血管病的诊断    五、治疗原则    六、预防  第二节  缺血性卒中  第三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第四节  脑出血  第五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  第六节  其他脑血管病    一、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二、脑底异常血管网    三、硬脑膜动静脉畸形第八章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第三节  细菌性脑膜炎  第四节  结核性脑膜炎  第五节  隐球菌性脑膜炎  第六节  脑囊虫病  第七节  艾滋病的神经系统表现  第八节  朊蛋白病    一、Creutzfeld-Jakob病    二、Kuru病    三、Gerstmann-Straussler综合征    四、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第九章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多发性硬化  第三节  视神经脊髓炎  第四节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第十章  脊髓疾病  第一节  概述    一、脊髓的解剖    二、脊髓的功能    三、脊髓病变的诊断  第二节  急性脊髓炎  第三节  脊髓压迫症  第四节  脊髓空洞症  第五节  维生素B12缺乏症  第六节  脊髓血管病第十一章  锥体外系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帕金森病  第三节  肝豆状核变性第十二章  神经变性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阿尔茨海默病  第三节  运动神经元病  第四节  多系统萎缩第十三章  骨骼肌疾病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肌营养不良    一、抗肌萎缩蛋白病    二、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三、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    四、肢带型肌营养不良  第三节  炎性肌肉病  第四节  周期性瘫痪    一、低钾性周期性瘫痪    二、高钾性周期性瘫痪  第五节  重症肌无力  第六节  线粒体病第十四章  周围神经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第三节  单神经病    一、正中神经麻痹    二、尺神经麻痹    三、桡神经麻痹    四、腓总神经麻痹    五、胫神经麻痹    六、股外侧皮神经病    七、坐骨神经痛  第四节  多神经病    一、多数脑(颅)神经损害    二、多发性神经病  第五节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  第六节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第十五章  癫痫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癫痫分类    一、癫痫发作与癫痫综合征的国际分类    二、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    三、癫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第三节  癫痫诊断流程    一、确定是否为癫痫    二、明确癫痫发作的类型或癫痫综合征    三、病因诊断  第四节  癫痫治疗    一、现场急救    二、解释病情    三、药物治疗    四、手术治疗    五、预后第十六章  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遗传性共济失调    一、Friedreich型共济失调    二、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第三节  神经皮肤综合征    一、神经纤维瘤病    二、结节性硬化症    三、脑面血管瘤病第十七章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Lambert-Eaton综合征  第三节  副肿瘤性脑脊髓炎  第四节  亚急性小脑变性第十八章  头面痛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偏头痛  第三节  丛集性头痛  第四节  紧张型头痛  第五节  痛性眼肌麻痹  第六节  三叉神经痛  第七节  枕大神经痛第十九章  意识障碍及脑死亡    一、意识障碍概述    二、意识障碍的病因    三、意识障碍的鉴别诊断    四、脑死亡第二十章  颅内压异常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良性颅内压增高  第三节  低颅压综合征第二十一章  眩晕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绪论一、神经病学的定义及发展史神经病学(neurology)从内科学中派生出来,它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神经病学一词首先出现于1664年英国医学家Thomas Willis出版的《脑的解剖》中,但当时神经系统疾病只有在病人死后的研究中才能确认。法国神经病学家Jean-Martin Charcot(1825年-1893年)在巴黎建立了著名的神经病学诊所,他是现代神经病学奠基人,被誉为“神经病学之父”,他把临床观察到的症状与对病人死亡后检查所看到的神经病变联系起来,能够对活着的人诊断所患的神经系统疾病,并且能够从一些相似的疾病中区分出每种疾病的症候群。近十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找术的广泛应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已经向分子诊断水平发展,“朊蛋白病”这一诊断名词的出现即是一个例证。神经影像(CT与MRI)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准确性。神经病学是神经科学的一部分,它的发展与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病因与病理等诸多神经基础学科的研究发展息息相关,相耳渗透,互为推动。这些基础学科包括神经解剖学、神经组织胚胎学、神经生物化学、神经病理学、神经遗传学、神经免疫学、神经流行病学、神经影像学、神经药理学、神经信息学、实验神经病学等。临床神经病学涉及的疾病种类繁多,在发展过程中又逐渐独立出其他专科,如神经眼科学、神经内分泌学、神经介入学、血管神经病学等。神经外科早已从神经病学中分离出来。儿童神经病学、围生期神经病学、新生儿神经病学、老年神经病学也已经或正在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

编辑推荐

《神经病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神经病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4条)

 
 

  •   内容详实,疾病介绍全面,查阅方便,值得一看
  •   书已收到,很适合学习用。
  •   内容比较精炼 大概是专科教材吧
  •   寝室6个人一起买的,纸箱装得很好,光盘也有,很好。
  •   教材用书,不能定最新版本,但应该也还好吧
  •   教材不粗 与人民卫生出版社的 各有特色
  •   上课根本不能用的,内容太简单了
  •   内容较齐全!值得一看!
  •   书还可以 我们用着还不错
  •   正版的书,同学们说用着还可以
  •   书还可以 ,就是包装不好,送过来时书的封面都烂了,不想退了
  •   这本书不错,,,,,,,,
  •   觉得这一版本内容比人卫版的教材更精练,更适合临床医学专业学习。缺点是个别页印刷不太清晰
  •   内容很详实,光盘做得太烂,许多视频都打不开。
  •   北医版的书内容挺详细的,反复看内容挺好的。
  •   是正版书,挺好,就是少一个光盘。
  •   这是我们的教材 不错 只是老师讲的不太好 嘿嘿
  •   质量不错。部分内容优于人卫版。建议二者结合在一起看,优势互补。
  •   还是比较喜欢人卫版的。 北医版图不够好,内容过于简略
  •   很有启发,对人体的构造有了新的了解。
  •   书角弄破了 其它不错
  •   还可以吧,有同学买了说缺页,但申请了换货。
  •   有几本缺页的,正在调换。
  •   这套书里有几本缺页的 ,正在换货。
  •   还行,质量可以吧
  •   包装有些差,而且书里面的光盘送过来的时候已经是碎的,不知道是物流的原因还是当当网的原因,不想找麻烦了,就这样吧
  •   要是选教材还是人卫的好一点,详细一些,症状学讲的全一些。
  •   这版本的书很不受老师待见
  •   怎么回事啊,就买了几本书居然还缺页了,看看能不能换货吧。
  •   内容不是很好,买了就后悔啊。
  •   挺好的,评价晚了,好
  •   光盘没有声音,一般喽
  •   大牌主编的书太多,本来想拿来做教科书使用的,但是书中的图片太粗陋,光盘制作也一般
  •   这本书,我是帮我同事购买的。他让我给他订这本书,我就看都不看就订购了。结果,同事收到书后说,这本书原来是个教科书,枯燥无味。我那同事原本是想购买神经病学方面的心理学的书,但是买错了。这里要提醒大家,买书时可一定要看好目录再买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