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作者:蔡焯基 编 页数:278
Tag标签:无
前言
在教育部教育改革、提倡教材多元化的精神指导下,北京大学医学部联合国内多家医学院校于2003年出版了第1版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材,受到了各医学院校师生的好评。为了反映最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医学进展的最新成果,同时也是配合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的要求,2008年我们决定对原有的教材进行改版修订。本次改版广泛收集了对上版教材的反馈意见,同时,在这次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吸收了较多院校的富有专业知识和一线教学经验的老师参加编写,不仅希望使这套教材在质量上进一步提升,为更多的院校所使用,而且我们更希望通过教材这一“纽带”,增进校际间的沟通、交流和联系,为今后的进一步合作奠定基础。第2版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材共32本,其中22本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材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紧密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和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的考试要求,严格把握内容深浅度,突出“三基”(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现“五性”(即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继承和发扬原教材结构优点的基础上,修改不足之处,使新版教材更加层次分明、逻辑性强、结构严谨、文字简洁流畅。教材中增加了更多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的总结性图表,这原是国外优秀教材的最大特点,但在本版我国自己编写的教材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除了内容新颖、具有特色以外,在体例、印刷和装帧方面,我们力求做到有启发性又引起学生的兴趣,使本套教材的内容和形式都双双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在编写第2版教材时,一些曾担任第1版主编的老教授由于年事已高,此次不再担任主编,但他们对改版工作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他们作出的贡献我们表示诚挚的感谢。本套教材的出版凝聚了全体编者的心血,衷心希望她能在教材建设“百花齐放”的局面中再次脱颖而出,为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同时感谢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使本次改版能够顺利完成。尽管本套教材的编者都是多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但基于现有的水平,书中难免存在不当之处,欢迎广大师生和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面对精神医学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加,精神病学教学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致力于培养五年制医学生在较全面了解和基本掌握精神病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基础上,较全面知晓精神病学近年来国内外的新进展、新成果。 本书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本次修订的新版教材较第1版在篇幅和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加强。在基础理论方面,增加了精神疾病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以及各类精神疾病临床研究的循证医学信息。在临床方面,新版教材加大了有关各类躯体疾病伴发心理障碍、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内容;将联络会诊精神病学作为独立章节介绍;较详细地介绍了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全面介绍近年来国内外精神药物开发与应用的新进展,重点阐述如何把握和平衡精神药物临床应用中风险与效益之间的关系。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精神与心理 二、精神活动及精神现象 三、精神疾病与精神障碍 四、精神病学 第二节 精神病学简史 一、远古阶段 二、中世纪阶段 三、近代史阶段 四、现代史阶段 第三节 精神病学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第四节 我国精神病学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第三章 常见精神障碍的症状与体征第四章 精神障碍的检查与诊断第五章 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第六章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第七章 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第八章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第九章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第十章 心境障碍第十一章 神经症第十二章 应激相关障碍第十三章 分离〔转换〕性障碍(癔症)第十四章 心理因素相关性生理障碍第十五章 心身疾病第十六章 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第十七章 精神发育迟滞与广泛发育障碍第十八章 儿童和少年期精神障碍第十九章 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第二十章 精神科非药物治疗第二十一章 心理治疗第二十二章 精神障碍的康复第二十三章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第二十四章 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索引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基本概念一、精神与心理精神(psyche)即心理,两者同义。人的精神是客观世界在人脑的反映,大脑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器官,精神活动是大脑这种高度分化物质的功能。人的精神活动不能脱离大脑而存在,同样,人的精神活动亦不能脱离社会实践而发展。二、精神活动及精神现象精神活动及精神现象(psychic phenomena)由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部分组成,其内容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感、意志、行为、个性特征和倾向性等方面。人的精神活动是在适应和改造客观环境的实践中进行的,通过不同层次的心理活动过程和接受、储存、利用信息的功能对环境和自身进行认识、预测、调节和控制,使个体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保持平衡。人类的精神活动按心理现象的特征可分为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人格)两种表现形式。所谓个性,是指某个体自身各个心理活动过程特征的总和。这些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如个体的需要、兴趣、观念、气质、能力、性格等心理倾向相对于心理活动过程而言要稳定得多。三、精神疾病与精神障碍精神疾病(mental illness)是指在各种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大脑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如重性精神病、神经症、精神发育迟滞、人格障碍等。在现代精神病学的研究与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者采用精神障碍一词来取代精神疾病的概念。
编辑推荐
《精神病学(第2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