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卢志红 湖南大学出版社 (2010-08出版) 作者:卢志红 页数:311
内容概要
《文艺欣赏与写作》以“文学欣赏”为主线,系统深入地介绍了文学、诗歌、古典诗歌、戏剧、小说、散文鉴赏的特点、过程和方法,全面阐述了艺术评论、应用文、学士学位论文的种类和写作方法。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文学鉴赏总论第一节 文学鉴赏的性质、特点和社会意义第二节 文学鉴赏的过程第三节 文学鉴赏的方法第二章 现代诗歌鉴赏分论第一节 了解诗歌的性质、类别和特点第二节 鉴赏诗歌,要从语言人手第三节 要善于捕捉形象和领略意境第四节 新诗欣赏与写作范例第三章 中国古典诗歌作品赏析分论第一节 中国古典诗词主要的成就概述第二节 注重对中国古典诗词意象及意境的体味与分析第三节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第四章 戏剧、小说、散文赏析分论第一节 戏剧艺术的永恒主题——悲喜剧的二元融合第二节 注意把握构成小说的基本要素第三节 散文的概念、分类与特点第四节 戏剧、小说、散文选析第五章 艺术评论写作第一节 艺术评论的几种类型第二节 艺术评论写作案例第六章 应用文写作第二节 应用文写作概论第二节 应用文的种类第三节 怎样才能写好应用文第四节 应用文的构思与撰写第五节 几种常用应用文写作第七章 学士学位论文写作第一节 学士学位论文的性质和写作意义第二节 学士学位论文划分的种类及规格第三节 怎样写好学士学位论文第四节 学士学位论文规范化要求第五节 学士学位论文答辩前的准备后记
章节摘录
四、因文生情。以情觅意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文学最深厚的根源在于人的情感。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都是一种情感活动。只不过创作者是由于情感受到外物的触发而将它化为文字成为作品,鉴赏者则是由于通过阅读而透过文字感受、体味作品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的溪流,流程正好相反而已。“披”的本义,是用手分开的意思。所谓“披文”就是准确、深刻地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透过外在的形式去“人情”,去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因此,文学鉴赏首先要识字。“字”是一种符号,是情感的载体。文学的语言具有多义性、隐喻性的特点,一个词语中往往积淀了丰富复杂的含义。对词语的挖掘越深刻,对作品的理解越透彻。如唐代崔灏的《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相问,或恐是同乡。”“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这两首抒情小诗看起来句句明白如话,内涵却非常丰富。诗中实际上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住在横塘的姑娘,在泛舟时听到邻船一个男子的话音,于是天真无邪地问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乡?诗歌的妙处在于写女子问话之后,不待对方回答,就急于自报家门,单刀直人,一下子就把人物的音容笑貌和内心活动刻画出来了。男子的答诗,也非常含蓄。前两句初步点醒两人的共同点,都是风行水宿之人。一个“同”字,把双方的共同点又加深了一层。按惯常的思路,最后一句可能是“今日方相识”。这样就好像顺口溜了。.可是诗人却不是这样。他转过笔来把原意一翻:“与其说今日之幸而相识,倒不如追惜往日之未曾相识。”“生小不相识”五字,表面惋惜当日之未能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实质更突出了今日之相见恨晚。越是对过去无穷惋惜,越是显出此时此地萍水相逢的可珍可贵。作者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像墨笔画,像独幕剧。这两首小诗朴素真率,含蓄明朗,王夫之赞赏说:“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要能读出“无字”之处的“意”,也就是“披文以人情”了。
后记
我在广西艺术学院讲授“文学欣赏与写作”这门公共课已经二十多年了,对于在大学开设公共课的意义,已经是路人皆知不需赘述,但如何在艺术院校上好文学课,却是个貌似简单而实则特难的事情。说其简单,也有道理:找一本诸如《文学名著精读》一类的书,然后把里面的名篇挑些出来,加些自己的见解解释一下,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期末考试题都是任课教师自己出,难易度可以自己把握,一般也不会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授课水平。至多是文化进入读图时代后,去学会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给原来纯文本的教材配上用计算机综合处理的,具有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要素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把过去很难描述的课程内容形象直观的展演清楚,就算完成文学课的教学改革了。然而,如何真正到达大学开设人文公共课的终极目标——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又有从业综合实力的复合型人才,对于公共课教学来说却是一个类似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作为“文学欣赏与写作”这门课的老教师,我觉得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比较容易,但同时又要教会他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交际等所必须具有的写作技能,甚至还要教会他们如何撰写学士学位论文,就很困难了。特别是艺术类学生,文化底子较薄,写作能力也比较弱,要在如此短暂的72学时(文学课的授课时数)教学中把他们的写作能力迅速提升到与同等学力相匹配的水平,是需要有一整套的应对方案和具体措施的,其中教材可谓重中之重。教材;既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每门课程需要学生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技能或者研究方法,将发展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这些知识对学生的学习和终生发展有何重要作用,对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有哪些重要的意义等等。该课程的教材内容都应该全部囊括,这样才能使教师在教学中有书为凭,学生可以书为据。
编辑推荐
《文艺欣赏与写作》是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