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承宗
前言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联手写就的一部煌煌巨著——《共产党宣言》,宣告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60多年来,发端于欧洲的共产主义“幽灵”,影响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马克思主义对于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运动实践者而言,是指引方向的伟大旗帜,是团结一致的精神纽带,是一往无前的动力源泉,是开拓创新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展示的真理之光与万钧之力,实现了人类理性的大觉醒,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的“圣火”传到中国,是90年前的事情。1918年,年仅29岁的北京大学教授李大钊成为第一个“播火者”。90年来,马克思主义以其耀眼的光芒,照亮了中国人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行进历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的过程,也就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和民族化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壮丽史诗,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正如十七大报告所强调的“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内容概要
《伦理学视野下的当代中国现实理论问题》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原理出发,比较系统地解读了当代中国五个重要的现实理论问题,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伦理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伦理分析、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伦理世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追问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伦理思考。《伦理学视野下的当代中国现实理论问题》为人们认识当代中国现实现论问题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对于人们深刻理解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书籍目录
导论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与当代中国现实理论问题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实践功能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解读当代中国现实理论问题的基本原则第一章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伦理认识第一节 科技伦理一、科学发展观二、科学发展观与科技伦理第二节 发展伦理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二、可持续发展与发展伦理第二章 社会主义新村建设的伦理分析第一节 农民伦理一、“三农”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农民伦理建设的思路第二节 农业伦理一、农业伦理的特征和作用二、农业伦理建设的思考第三节 农村伦理一、农村伦理的原则和作用二、农村伦理建设的方法第三章 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伦理世界第一节 社会公德一、公民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荣辱观二、社会公德与公民道德建设三、加强社会主义社会公德建设第二节 职业道德一、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二、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三、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第三节 家庭美德一、家庭美德与家庭幸福二、当代家庭的道德问题三、构筑优良的家庭美德第四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追问第一节 和谐伦理一、和谐伦理的原则二、和谐伦理的建设第二节 自然和谐伦理一、自然和谐伦理的特征二、自然和谐伦理的建设第三节 社会和谐伦理一、社会和谐伦理的特质二、社会和谐伦理的建设第五章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伦理思考第一节 官员道德建设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二、大力加强官员道德建设第二节 干部道德建设一、党的执政安全问题二、干部道德建设的几个问题第三节 公务员道德建设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二、公务员道德建设的若干思考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伦理认识 第一节 科技伦理 认识科学发展观中的科技伦理价值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对于科学发展观中的科技伦理认识,又必须建立在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认识基础之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同时,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有力的思想保证。 一、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编辑推荐
《伦理学视野下的当代中国现实理论问题》当代中国正以朝气蓬勃的姿态走人世界经济发展的前列,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了更大的朝气和活力。这一切成绩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取得的,我们也正在沿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方向继续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可是,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听到一些与主旋律不和谐的音符,这些东西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当然有很大的阻碍作用,需要人们加以科学地辨别。理论来源于实践,并且要服务于实践。对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和谐音符的最有力的纠正是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解读,帮助人们树立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