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8 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彭萍 页数:262
前言
自古以来,诗歌就是文学皇冠上最耀眼的一颗明珠,然而,进入20世纪之后,这颗明珠的光芒却逐渐暗淡了。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无需我们再长篇大论地加以论证。就中国而言,古典诗歌雄踞文坛两千多年,但自五四以来,现代汉诗虽然也轰轰烈烈了近一个世纪,出现了不少名家名作,但总的成就却比不上古典诗歌,而且直到现在还处在探索的过程之中,很难说已经完全成熟,更毋论辉煌(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的辉煌)。这似乎也是一个事实。对于这种现象,喜爱诗歌、关注诗歌的人不说忧心如焚,也是焦灼不安。如何使中国现代诗歌走出低谷,人们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进行了探索。湖南城市学院的彭萍副教授求诸毛泽东的诗歌理论。她认为,毛泽东具有丰富的诗词创作和欣赏的实践经验,对中国古典诗词有深厚和独特的研究,毛泽东的诗学理论富有中国特色,且实践性很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既要吸收世界诗歌创作的丰富经验,又不能脱离中国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的优良传统。因此,研究毛泽东的诗学理论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国诗学理论的优良传统,对于中国现代诗歌理论的发展并走向成熟,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毛泽东的诗论与诗词》正是这一诉求的产物。
内容概要
《毛泽东的诗论与诗词》以寻找中国新诗的出路为出发点,对毛泽东的诗学理论和诗词创作的审美价值作了全方位和多角度的分析和阐释,充分肯定了毛泽东诗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揭示了毛泽东诗词的审美意蕴和审美创造的丰富经验。
书籍目录
上篇 毛泽东的诗学理论绪论 毛泽东诗学理论的特征与中国新诗的出路一、毛泽东诗学理论的特征二、中国新诗的主要弊端三、中国新诗的出路第一章 毛泽东的诗歌本质论一、诗言志是毛泽东的一贯主张二、诗言志是中国古典诗学理论的奠基石三、毛泽东对诗言志的理解是宽泛的第二章 毛泽东的诗歌创作论一、“在马背上哼成的”的美学意蕴二、写诗要有诗兴三、写诗要用形象思维四、写诗贵意境的创造五、写诗要搞点幻想六、诗歌体式的探索第三章 毛泽东的诗歌鉴赏论一、诗要有诗味二、诗歌要有民族风味三、诗贵含蓄四、主张诗人不解诗的美学意义下篇 毛泽东诗词的审美价值绪论 审美价值多重阐释的理论基础第四章 审美价值的社会学阐释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宏伟史诗二、人民群众的英雄颂歌三、无产阶级豪情壮志的热烈抒发四、人间真情的自然倾诉第五章 审美价值的伦理学阐释一、纯真高洁爱情的诗意表达二、爱国主义激情的尽情抒发三、高尚人格和远大志向的追求与赞美第六章 审美价值的文化学阐释一、推陈出新的伟大创造二、诗词中积淀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三、毛泽东诗词审美特征和艺术风格形成的文化根源第七章 审美价值的美学阐释一、无产阶级艺术的绚丽瑰宝二、“两结合”创作方法的成功典范三、毛泽东诗词的人情美四、毛泽东诗词的理趣美五、毛泽东诗词的崇高美六、毛泽东诗词的想象美七、毛泽东诗词的意象美八、毛泽东诗词的意境美九、毛泽东诗词的比兴美十、毛泽东诗词的夸张美十一、毛泽东诗词的烘托美十二、毛泽东诗词的语言美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纪昀主持了《四库全书》的编纂,并撰定《四库全书总目》。他对“诗言志”的“志”是从情与理统一的角度来把握的,认为陆机“诗缘情”说只强调“发乎情”而忽略了“止乎礼义”,忽略了对情感的理性道德规范;而道学家论诗则只强调“止乎礼义”的一面,而忽略了“发乎情”,忽略了个体性和感情,这样使诗学成为道学。以上两者各执言志说的一端,都陷入偏颇之境。纪昀要求两者应当统一,他认为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苏轼等诗人的诗就体现了这两者之间的统一。 三、毛泽东对诗言志的理解是宽泛的 毛泽东在谈到形象思维时说:“要作今诗,则要用形象思维方法,反映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①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其主体就是人民群众,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之“志”的外在表现。1958年,毛泽东在《毛泽东诗词十九首》上有这样一段批语:“鲁迅一九二七年在广州编校《唐宋传奇集》,作《序例》,文末题记说:‘时大夜弥天,璧月澄照,饕蚊遥叹,余在广州。’(《唐宋传奇集》上册1927年12月由北新书局出版,次年2月续出下册。)从那时到今天,三十一年了,大陆上的饕蚊灭得差不多了,当然,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港台一带,饕蚊尚多,西方世界,饕蚊成阵,安得起全世界各民族千百万愚公,用他们自己的移山办法,把蚊阵一扫而光,岂不伟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