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7 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成远镜 页数:282
Tag标签:无
前言
以往美学的合法性是以高雅艺术居于人们审美活动的主流地位为依据的。它所关注的是美的本质、审美规律以及艺术形态中的美与丑等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往的高雅艺术已经被日常生活审美化趋势驱逐出中心地带了,人们渐渐逃离了传统的审美方式,居于社会审美活动主流地位的无疑是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而不再是高雅艺术或纯文学,美学所研究的内容已经扩大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美与生活、美与商品、美与服装、美与环境、美与旅游、美与选美等广泛联系而相互渗透。生活美学就是在日常生活审美化或审美的日常生活化大趋势下的产物。
内容概要
对生活美学作了系统阐述和初步探讨,重点论述了人体美学、服装美学、饮食美学、建筑美学、旅游美学、环境美学等内容。
书籍目录
绪论一、生活美学的含义与研究对象二、生活美学在美学中的地位与价值三、生活美学的基本构架第一章 人体美学(上)第一节人体的审美特征一、美在和谐:人的整体美二、美在匀称:人的形式美三、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人的生命美第二节 形体美一、形体美的特征二、形体健美的标准三、女子的形体美四、男子的形体美五、怎样塑造自己的形体美第三节 容貌美一、容貌美在人体美中的重要地位二、容貌美的标准三、怎样塑造自己的容貌美第四节 装饰美一、人体装饰的重要意义二、装饰品的类型及价值三、怎样佩戴首饰来美化自己第二章 人体美学(下)第一节 心灵美一、心灵美的基本含义二、为什么人的美的核心是心灵美三、怎样塑造心灵美第二节 语言美一、语言美的含义与特征二、怎样做到语言美第三节 行为美一、行为美的含义与特征二、怎样做到行为美第四节 风度美一、风度美的含义二、风度美的特征三、怎样塑造风度美第三章 服装美学第一节 服装对于人类生活的意义一、服装的实用意义二、服装的象征意义三、服装的审美意义第二节 服装的审美特征一、服装的时代特色二、服装的民族特色三、服装的职业特色四、服装的和谐美五、服装的形式美六、时髦与性感化第三节 着装的艺术一、服装与主体条件二、着装的技巧三、怎样选购服装第四章 饮食美学(上)第一节 饮食与美一、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二、饮食美的基本特征三、饮食美的意境追求第二节 中国菜的制作与地方风味一、烹调基本知识:二、中国菜的地方风味三、饮食美的意境追求第五章 饮食美学(下)第一节 酒之美一、酒的起源与历史发展二、酒的审美特征第二节 茶之美一、茶的起源与历史发展二、茶的感性审美特征及其类型三、中国茶艺的美学内涵四、中国茶道、茶礼、茶俗的美学品味第六章 建筑美学第一节 建筑与建筑美一、中外建筑概述二、建筑美的构成第二节 建筑的审美特征一、建筑的造型美二、建筑的意境美三、建筑的音乐美第三节 居室的美化一、居室装饰的美学原则二、居室美化的意境追求三、居室美化应注意的问题第七章 旅游美学第一节 旅游的文化内涵与审美特质一、旅游的文化内涵二、旅游的审美特质第二节 山水景观美一、山水景观美的含义与特征二、山水景观美的移情和想象三、山水审美的历史发展第三节 园林形式美一、园林形式美概说二、中国同林形式美的构成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第四节 人文景观美一、人文景观美的含义与特征二、人文景观美的类型第八章 环境美学第一节 环境美的特征、价值与创造原则一、环境美的含义与特征二、环境美的价值三、环境美的创造原则第二节 自然环境美的建造一、自然环境美的含义及类型二、环境问题及其危害三、自然环境的保护与美化第三节 城市环境美的建造一、城市环境美的含义及构成二、城市环境美的特征三、城市环境美的建造第四节 乡村环境美的建造一、乡村环境美的含义及构成二、乡村环境美的特征三、乡村环境美的建造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崇高的生活目的。她的人生价值取向毫无疑问是心灵美的表现。(二)高尚的道德情操人的道德情操的美主要包括人格美和人情美等方面。人格美,通常指的是人的思想品格、道德行为方面的美,表现为忠诚老实、爱国爱民、大公无私、善良厚道、正直廉洁、光明磊落、自尊自爱、舍己为人、重义轻利、为正义和真理而献身等。中国古代孔子标举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君子人格,孟子提倡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都是人格美的典范。人格美反映了在处理人与人关系中显示出来的人的一种积极的本质力量。人格美的人往往具有崇高的道德理想,勇于承担为他人与社会的道德义务,在正义与真理面前,具有舍身忘己的牺牲精神。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曾经出现过无数闪耀着人格光辉的英雄人物,例如,爱国恤民的屈原、对国家鞠躬尽瘁的诸葛亮、秉公执法的包拯、精忠报国的岳飞,以及禁烟英雄林则徐、人民公仆周恩来等光照千古的伟大人格,是炎黄子孙的楷模,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人情美是指在为崇高的目的、理想而奋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人们的友爱、谦逊、大度、恪守贞操等方面的情感、节操的美。人情美的核心内容是爱。人类之爱,大至各民族之爱,领袖与人民之爱,公仆与百姓之爱;小至师生之爱、师徒之爱、父子之爱、同学之爱、兄弟之爱、邻里之爱等等,无不具有强烈的美感力量。爱是生活的雨露阳光。有了爱,生活才生机勃勃,丰富多彩。人们的友谊、同情、理解等其他人情美的内容,都是由爱的点燃而扩展开来的。人情美的特点在于做人做事讲良心,不讲良心的人心灵是丑恶的。
后记
当代消费文化对于传统生活方式的冲击直接导致了日常生活审美化潮流的出现,而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突出表征是审美活动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它们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乃至消失了。这一社会文化现象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当代许多社会学家、文化研究学者如法国的米歇尔?德赛都、德国的沃尔夫冈?韦尔施、英国的迈克.费瑟斯通以及法国的让?鲍德里亚、皮埃尔?布尔迪厄等人,放弃了以往知识精英不屑一顾的矜持,聚精会神地审视这种文化现象。在他们看来,日常生活审美化以及其他种种被忽视的亚文化现象,就像康德眼中的知性和理性、黑格尔眼中的绝对理念、马克思眼中的生产关系一样值得高度重视。于是日常生活审美化这种被以往美学家所忽视的现象终于走向前台,成为当下最具前卫性特征的热门话题,并引发了学者们对文艺学和美学的学科反思。基于日常生活审美化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主潮、传统美学被逐出中心地带的事实,西方学者沃尔夫冈?韦尔施提出“重构美学”的主张,鲍得里亚提出“超美学”的概念,试图将美学回归到鲍姆嘉通的“感性认识的科学”的原初含义上去。我国学者对这一特出的文化现象见仁见智,持有不同看法。但是,不管你承认与否,审美已经走进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是毋庸置疑的,我们的美学理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否则将风光不再。这本《生活美学》就是对消费文化影响下的生活审美化现象做出的思考和回应。本书无意于在这里构筑一个新的学科体系,虽然本书有着自己的框架结构,目的在于从审美的角度来探讨人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问题,为人们更好地、审美地生活提供一把钥匙,帮助人们提高生活质量,完善人格塑造,创造审美人生。
编辑推荐
《生活美学》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