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袁小红 页数:35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公众舆论与美国对华政策(1949-1971)》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史上的几个重要案例——美国对新中国的承认问题、1954年和1958年台海危机问题、联合国内中国代表权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揭示了美国公众舆论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方式、范围、程度和效果等,对研究中美关系、理解中美关系和在新形势下处理中美关系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袁小红,男,1965年5月13日生,1987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获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国际关系史专业,获硕士学位。2005年6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获博士学位。2002-2003年在美国特拉华大学进修一年。现为湖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理论、中美关系等。共发表文章近20篇,主编教材一本。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第二节 研究现状第三节 研究方法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和基本结构第二章 公众舆论与外交政策关系的相关理论第一节 公众舆论与外交政策的理论研究概况第二节 两种公众舆论观一、现实主义的公众舆论观二、自由主义的公众舆论观第三节 公众舆论的定义及分类一、公众舆论的定义二、公众舆论的分类第三章 公众舆论与承认问题——案例分析之一第一节 等待尘埃落定:朝鲜战争爆发前公众对华舆论及美国的政策一、承认问题的产生二、公众舆论对司徒雷登北平之行的影响三、公众舆论对新中国建立之初美国对承认问题的政策的影响第二节 尘埃终于落定:朝鲜战争爆发后的公众舆论及其对对华政策的影响一、朝鲜战争爆发后的美国对华公众舆论二、朝鲜战争后美国对承认问题的政策第四章 美国对华公众舆论与两次台海危机——案例分析之二第一节 第一次台海危机时期的公众舆论对美国决策的影响一、“神殿”行动的提出和执行二、撤大陈,保金、马决策的制定和执行三、弃金、马,保台、澎决策的制定和执行第二节 第二次台海危机时期的公众舆论和美国的政策一、护航政策的提出二、重新“请蒋入笼”第五章 公众舆论与中国代表权问题——案例分析之三第一节 公众舆论对杜鲁门政府政策的影响一、代表权问题的产生二、杜鲁门政府在代表权问题上的政策第二节 公众舆论对艾森豪威尔政府政策的影响一、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的美国公众舆论二、全力阻挠新中国进入联合国第三节 公众舆论对肯尼迪政府对华政策的影响一、肯尼迪政府对华政策新思路二、肯尼迪政府时期的公众舆论对决策的影响第四节 约翰逊政府时期的公众舆论与对华政策一、约翰逊政府时期的公众舆论二、公众舆论对政策的影响第五节 公众舆论对尼克松政府政策的影响一、尼克松政府上台前后的公众舆论二、公众舆论对尼克松政府的决策影响第六章 结论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本著就是在这一方面所作的一点尝试。笔者拟以1949~1971年问的中美关系为案例,从实证的角度对美周对华公众舆论与中美关系的互动关系做一点考察,对美国政府在对华政策上面临摩根索所说的“两难境地”时的应对和处理模式作一点研究。笔者以为,不论从现实意义还是学术意义上看,这一研究都很有必要。 首先,研究美同公众舆论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真正理解中美关系并把握住中美关系的走向,必须对影响中美关系的每个因素、每一股力量都有比较清醒、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在各种因素和力量中,公众舆论显然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国内因素。以往有关美国对华政策的研究大多比较注重对美国行政部门的对华政策的分析,在分析行政部门的对华政策的时候又主要是围绕国家利益和国际环境等因素来展开,而对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国内因素的关注程度则相对来说显得不够,对美国公众舆论在影响美国对华政策方面的作用的研究则尤显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我们对美国对华政策形成背景的全面透彻的理解。弄清楚美国对华公众舆论的实在情形,分析总结这种实在情形对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及中美关系的实际影响·进而总结出这种影响的某些规律或模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美关系,有针对性地解决中美关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更自如地把握住中美关系的走向。本著希望通过对中美关系史上的重大案例的历史考察,能在这一方面有所贡献。 其次,研究美国公众舆论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有重要的学术意义。美国学术界在公众舆论对外交政策的影响问题上的研究很热门,争论也很热烈,但共识还远未达成。归纳起来,论战各方主要可分为两大流派,即现实主义流派和自由主义流派。两派在公众舆论的性质、特点、渊源和结构以及与外交政策的关系等主要问题上都存在着很多的分歧和争论。争论的焦点则主要集中在公众舆论应不应该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对外交政策产生影响这一问题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