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山行

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徐志远  页数:134  

前言

  读完徐志远教授的《佤山行——云南西盟佤族社会调查纪实(1956-1957)》,我不禁击节称好。我被作者在佤山的经历所感动,被作者记述的20世纪50年代佤族社会文化所震憾。我毫不犹豫地与云南大学出版社联系,安排这部重要的民族学著作尽快出版。  在本书付梓之际,徐教授请我作序。这是一部真实生动的民族社会调查实录,不仅极具学术价值,更具社会意义。当徐教授深入佤山调查时,我还是刚跨入中学的红领巾。我认真学习这部书尚来不及,岂敢冒昧为之作序!实在担心,狗尾续貂,有损原著,贻笑大方。几经推辞,未获徐教授允许,反而索序之命愈迫。师命难违,只得勉为其难,仅将自己的读后感写出来,求教于徐老师和读者。  1956年前后,在边疆民族地区开展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是中国民族学与民族史上成就巨大、影响深远的重要政治工作与学术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正确处理少数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统一、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是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必不可少的前提。经过几年的社会调查所提供的调查资料、研究报告,不仅为国家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也为中国民族学、民族史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还为研究中国古代史、东方民族发展史、社会演变史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学术资源。历史已经证明,这次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经济建设、文化发展、民族团结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内容概要

本书是作者在20世纪50年代到云南西盟对佤族经济社会进行长期考察的结晶,是一本佤山亲历记。作者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敏锐的观察力和生动的笔触,再现了半个多世纪前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佤族社会面貌.记录了民族科考人员艰辛的边地生活.体现了他们对事业的执著和对佤族同胞的深情。    书中对佤族的经济生活、社会组织、军事攻防、宗教活动、风尚礼俗以及家庭婚丧、文学艺术等都作了详细的记述;对佤族特有的重大宗教活动“拉木鼓”、“镖牛”、“盖大房子”、“送人头与砍牛尾巴”有着生动的描写。近百幅老照片更是难得一见。全书具有科学性、文学性和可读性.有助于读者对佤族这个古老民族的全面了解。

作者简介

徐志远,云南省陆良县人,1934年5月生.1952年从部队考入云南大学历史系,1956年毕业分配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受派到云南民族调查组,参加对边疆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的大调查。曾对佤族、苦聪人、拉祜族、景颇族进行过深入考察,撰写报告五份,收入《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参与顾问、编导拍摄了《佤族》、《苦聪人》、《景颇族》等民族志电影。
1986年调曲靖师范专科学校(现曲靖师范学院)任历史系主任、教授,1994年退休。参编高校教材多部,曾任全国师专史学会理事、全国师专史学会云南分会会长,云南省政协第六届、第七届委员会委员。多次荣获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奖、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论文奖和政协优秀提案奖。

书籍目录

序自序少数民族社会大调查之始第一章 通往西盟之路  一、边城思茅  二、景洪观佛牙  三、勐朗坝见闻  四、初见阿佤人  五、西盟印象  六、三佛祖庙  七、特殊谈判  八、参观西盟小学  九、初识阿佤理  十、临行之际第二章 走进马散部落  一、向山寨行进  二、大哉马散部落  三、宴请头人  四、访问大魔巴  五、讨论建农业社  六、拜访大窝郎  七、品尝老鼠煮稀饭  八、赶马散街  九、作水鬼  十、丧葬礼俗  十一、重要发现  十二、拉木鼓  十三、镖牛  十四、新年伊始  十五、建房月  十六、边地生活  十七、盖大房子  十八、送人头与砍牛尾巴  十九、砍头祭谷及其终结  二十、马散一西盟会议第三章 险赴永广部落  一、我去永广  二、豪华之家  三、边防八班  四、二连印象  五、军事部落  六、永广社会  七、走出永广  八、告别西盟第四章 西盟佤族社会形态  一、概况  二、原始的生产方式  三、古老的社会组织  四、姓氏与父子连名  五、家庭、婚姻与丧葬  六、神圣木依吉信仰  七、简朴的物质生活  八、初始的科学文艺结束语附录:民族志电影《佤族》拍摄提纲后记

章节摘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1950年到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先后派出四个民族访问团和两个民族工作视察组检查民族工作,调查各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状况及社会制度等,初步掌握了我国少数民族的一些资料。  为了进一步弄清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现状,搜集和积累中国民族问题研究所必需的资料,即有关原始社会形态、奴隶社会形态、封建社会形态和上述各种社会形态的过渡形态的具体资料,由毛泽东同志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彭真同志指导,1956年春开展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全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状况的科学调查。调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主持,当时成立了由蒙古、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八个调查组,有民族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科学研究人员、民族工作干部及高等院校师生共二百余人。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全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的大调查。  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成立于1956年夏天,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直接领导。地址在昆明市翠湖东路12号(今为翠湖南路2号)。当时从有关业务和行政部门抽调了十多名干部组成,侯方岳任副组长(这部分人称为“长工”)。1956年8月,以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费孝通教授为组长的云南民族调查组成员十余人抵昆,我作为当年唯一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也在9月22日报到(这部分人称为“短工”)。同时,从云南大学请了杨垄、方国瑜、江应棵三位教授参加,并从中共云南省委、省边疆民族工作委员会、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省作家协会、省文化艺术联合会及云南大学、昆明师范学院等单位借调一些干部(这部分人称为“临时工”),组成一个拥有数十人的单位。下设佤族、景颇族、傈僳族三个组,也称第一分组、第二分组和第三分组(后来又增设了傣族、拉祜族等组),我被分到佤族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佤山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以纪实的口吻来看一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