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10 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任兆胜 页数:440
Tag标签:无
前言
沉睡了千百年的怒江大峡谷及其所孕育的丰富多彩、别具特色却又鲜为人知的怒江各民族文化,今天终于与世界拥抱在一起,迎来了一直向往她、渴望探寻她的一百一十多位中日学者。“首届怒江大峡谷民族文化暨第三届中日民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中日两国学术界的又一次盛会,而且将是怒江州文化、学术史上的里程碑。让我们为在怒江州首次举办如此高规格、高层次、高水平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表示祝贺!莅临本届研讨会的,有来自日本以著名学者伊藤清司教授为首的40位老、中、青学者,有来自中国北京、内蒙古、上海、浙江、安徽、湖南、四川、广西、云南等省、市、自治区的近八十位学者。其中,有三十多位是生长、生活、工作在怒江大峡谷的傈僳、怒、独龙、普米、白等少数民族的学者。今天,大家济济一堂,以口承文学与民间信仰为主题,展开对中日民俗文化及怒江大峡谷民族文化的深人探讨,这对促进中日两国的学术交流、推动怒江州民族文化研究水平的提升,扩大怒江大峡谷的知名度,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此,我谨代表本届研讨会组委会向与会的中日学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欢迎。不论在中国或日本,口承文学、民间信仰都是民俗文化中重要且具特色的文化事象。某些口承文学样式,还与民间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神灵观念、祭祀活动、文化心态、民俗传承场等又与口承文学相融合,进而构成了许多特色文化。怒江大峡谷的民族文化更是如此,而且大多具有活形态的特征。如果说,云南是一座世界罕见的民俗文化宝库的话,那么,怒江大峡谷就是保存鲜活的诸多古文化样态的博物馆。从原始宗教的各种崇拜形式到现代宗教,从神话、歌谣、原始性史诗、传说、故事到抒情-叙事长诗,从庄严肃穆的祭辞吟诵到欢快诙谐的男女对歌,从敬神娱神的各种祭仪到自娱自乐的民间歌舞。
内容概要
1981年的某一天,云南大学校办让我参加接待一位日本学者。这位学者就是日本鼎鼎大名的神话学家、民间文艺学家、民俗文化学家伊藤清司教授。记得与伊藤清司教授交谈的时间不到两个小时,但伊藤清司教授的谈话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提及了以下几个问题:一、云南少数民族的口承文学非常丰富,让日本学者早已心向往之;二、包括神话在内的各种口承文学样式,应开展深入的比较研究,尤其是日中神话的比较研究;三、建议云南大学与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建立学术联系,加强日中学术交流。伊藤先生的话给我最大的启迪是:神话学及口承文学研究是一门国际性的学科,应当不断拓展学术视野和研究空间。大约是1982年初,日本著名学者白鸟芳郎、君岛久子教授来访,特意约我与何跃华先生到两位教授下榻的翠湖宾馆见面、交谈。令我惊喜的是,君岛久子教授特意带了刊有拙作的几期《思想战线》,就我论文中涉及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君岛久子教授特别希望我能对云南少数民族神话作更深入的研究。记得1979年我在钟敬文教授门下进修时,钟老特别叮嘱我要好好研读神话学及相关学科理论,一辈子守住少数民族神话研究,并介绍我去拜访马昌仪先生,说她会给我帮助。果然,我如愿以偿,马昌仪先生将她搜集到的神话研究著作、相关论文目录及相关信息无私地提供给我,让我至今难以忘怀。联想起君岛久子教授的一席话,更加坚定了我从事少数民族神话及口承文学研究的信心。1983年1月,正在中央民族学院进行学术访问的伊藤清司教授再次赴云南访问。云南大学指派我参加接待。在陪同伊藤清司教授在昆明参观、考察期间,我们有机会进行了广泛交谈。先生既平易近人,又不失大家风范,他对学术的执著追求、对资料(文献资料及民间存活的资料)的高度重视,期待与中国学界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的真诚愿望,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伊藤清司先生还兴致勃勃地到我当时十分简陋的寒舍同我们一家人吃了一餐家常便饭,留下一张与我们全家的合影。在以后与伊藤先生的二十多年的交往中,笔者受益良多。可以说,伊藤清司教授与钟敬文、袁珂、张文勋等教授一样,都是对我一生学术生涯影响最大的老一辈著名学者。
书籍目录
交流•切磋•共享•提升——首届怒江大峡谷民族文化暨第三届中日民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词(代序一)怒江州是民俗文化研究可深人开掘的富矿——在首届怒江大峡谷民族文化暨第三届中日民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代序二)民间信仰与民间故事云南的小鸟前生谭朝鲜“特可比”与中国“山魈”“五通神”故事——东亚“搬运灵”传承初探关于祭母的故事傈僳族逃婚调赏析与《古事记》湖州地区民间蚕神故事及蚕神信仰民间文学资源的信息组织怒族歌谣浅析存在形态、动态结构与文化生态系统——神话研究的多维视点民间叙事的传承与表演——以兄妹婚神话为例,兼谈民间叙事的综合研究法《梅葛》与日本《古事记》的比较讲述自己不足的神话与《古事记》中国云南省怒江流域的创世神话——与汉族相比较讲述自己不足的怒族、独龙族、傈僳族神话关于傈僳族起源神话的研究冲绳的神话与祭祀蛇神婚姻——云南彝族与日本的传承祭祀祖先的人们——云南与日本的宗教结构比较系崎寺“佛舞”的舞人动作解析黑面瘟神——“吞瘟丹”故事与白族大黑天神日本的原始信仰——以稻作文化传来和分铜形土制品为中心德之岛斗牛的民俗文化考察云南怒江傈僳族祭歌中的宗教信仰——兼论傈僳族生活习俗宗教与少数民族妇女——以傈僳族妇女为例隐秘的祭祀:一个哈尼族个案的分析洱海地区大本曲说唱中的地狱观念傈僳族氏族起源和图腾崇拜习俗试析怒江傈僳族、怒族、勒墨人等族群的图腾崇拜独龙族妇女文面研究傈僳族的姓氏和命名方式的文化含义初探封闭式的雪山峡谷民族文化及其与现代多元文化之圆融封闭与多元传统与嬗变——唐代以来傈僳族的迁徙及其传统文化的嬗变浅谈“摆时文化”及其保护开发怒江各民族“歌舞海洋”探幽傈僳族竹签卦的文化内涵与周易文化的比较怒江傈僳族原始宗教探析怒族“乃热节”及其朝山文化探析多姿多彩的怒江傈僳族服饰20世纪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回眸与前瞻后记
章节摘录
一、民间文学资源信息组织的重要性民间文学资源是文化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对象,借助于互联网对其进行信息组织与传播,可打破地域、语言、种族的各种限制,记载、保存和传播民族文化,激发人们对异质文化的兴趣,为置身不同文化背景的用户提供了理解多元文化的资料。民间文学作品的简洁性和口语化,使其成为普通大众,尤其是孩子的重要精神食粮。同时,民间文学丰富的内涵成为众多学科如文学、民俗学、宗教学、语言学、教育学、文化学、人类学、考古学、阐释学、接受美学、文献学等学科的研究对象之一,民族科技、地方自然与人文历史变迁、文化生态等方面的研究,也可从中找到资料依据。从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上来看,历史法需要回溯资料并考证其年代谱系;比较法需要在大量的原始资料的比对、统计与分析的基础上,对民间文学的地域、民族、形式、母题、原型、功能进行时空比较;个案法需要建立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参照坐标。这些都需要建立在大量的有序的原始资料的整理的基础上。对民间文学资源进行科学的信息组织,不仅通过主题揭示的全面性和整理的有序性达到检索的易用性,而且还有利于对原始资料及其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有利于发现学科研究的生长点,避免研究的重复选题和出版的重复,有利于促进学术交流,便于从更大的时空范围和多学科多维度视野进行宏观审视和系统比较,从而准确把握民族文化、口承文化的特征,并在跨地区、跨文化的比较研究中拓展新的领域。因此,对于民间文学信息资源,不仅要保护其物质和内容形态不受损毁,而且要对这些资源进行科学全面系统的信息组织,使其有序化,成为有关联的系统化资料,使人们从审美、教育、语言学习、民族认同、学术研究等不同角度提出的不同层次的不同需求得到满足。民间文学资源的信息组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二、民间文学资源的特点从信息组织的角度看,民间文学资源具有的以下特点:1.载体的多样性长期以来,民俗学者、口述历史学家、人种音乐学家和文献工作者搜集了大量的民间文学作品,这些珍贵的民间遗产成为一些专业团体、大学、图书馆、档案馆的藏品。这些作品的载体除了文本记录外,还有田野笔记、录音、录像、照片等。这些用纸张,涂蜡、镀锌圆盘、圆筒,LP唱片,密纹唱片,激光唱片,磁带,录像带,胶片和照片等不同载体记录下来的资源对收藏条件和使用设备的要求不一,有些已濒于毁坏。
后记
自1997年1月至2004年8月,已先后举办了三届“中日民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其中,第三届是与“首届怒江大峡谷民族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合为一体进行的。作为三届研讨会的发起人、策划者和主持者之一,笔者似乎有必要借此机会对相关情况作一些回顾、反思与说明,这也许打破了“后记”的“写作规范”了吧。首先谈谈我与日本学者。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学术界迎来了学术研究的春天。与其他研究者一样,笔者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力所能及寻找到的学术著作,从理论上充实自己。但当时的客观事实是:由于十年浩劫耽误了大好时光,长期又处于某种相对封闭状态,应有的学术视野、积累欠缺;对国内外民间文学及相关学科发展的动向难以得知,故而在内心深处十分渴望了解外部世界,获取民间文艺学、神话学在国内外发展状况的信息。20世纪80年代初,虽然云南的民间文学以及神话学研究十分活跃,可以说是走在全国的前列,然而学术视野的偏窄,对当今世界相关学科走向知之甚少,故难以形成多学科整合研究的意识,也缺乏从更大的时空范围来审视、把握研究对象的自觉。1979年,笔者虽然有幸参加了由北京师范大学举办、钟敬文先生主持的“民间文学暑期教’师讲习班”,获取了当时国内最新的研究信息,却更加感觉到了解国外同行研究信息的紧迫性及自己理论功底的不足。因此,在我所从事的研究领域中如何寻找新的理论支撑,拓展学术视野、探索新的研究思路就成了我在20世纪80年代的期待与渴求。万事起于缘。我感到幸运的是,由于国家的改革开放,由于我身处云南这块热土,故能较早地开始了与日本学者的接触和交往。1979年3月,由钟江信光、波多野太郎教授为首的日本汉学家访问团到云南大学访问,我参加了接待。席间两位日本教授突然提出要求,要我介绍云南少数民族的口承文学。当我简要地介绍了当时我所了解的云南少数民族口承文学的概貌之后,赢来了日本学者的一片掌声。几个月后,我收到波多野太郎教授寄来的一份刊有我的发言摘要的《龙溪》杂志。
编辑推荐
《口承文学与民间信仰:首届怒江大峡谷民族文化暨第三届中日民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是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