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精神

出版时间:2006-12  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玉芝  页数:278  
Tag标签:无  

前言

  2003年秋,红河学院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成为一所地方性综合高校。为了把这所年轻的高校办好,办出自己的特色,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学校从基础设施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到机构调整、二级院系的重组等等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是,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作为一所大学,如果不能把握教学这个中心,提高教学质量,就没有生存的可能。同时,没有与之相辅相成的科研和学术活动也不是一所真正的大学。因此,从红河学院组建之日起,科研和学术活动就成为学校最重要的工作,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学校先后组建了学术委员会,重新改版了学报,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红河论坛”,先后邀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到学校举办讲座,与国内外有关单位一起举办了“红河流域社会发展国际论坛’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专题研讨会”等重要的学术交流活动,组建了“红河流域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增拨了科研经费,制定了鼓励教师出科研学术成果的奖励方法,在校内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内容概要

  中西文化业是从中西文化中提炼出来的精髓。要对中西文化进行有意义的比较,就必须了解中西文化精神。要了解中西文化精神。要了解中西文化精神,首先要理解文化和文化精神。  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蕴涵着各民族文化业。由于地理环境,以及其所造就的不同的人文环境,各民族文化间存在巨大差异。在文化差异中造就出了不同的民族精神。中西文化不同,中国人就是中国人、西方人就是西方人的差别不仅仅是黄皮肤与白皮肤的差别,它是一种内在的差别,即精神差别,这种差别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多年文化积淀结果,这种结果是文化的内核——文化精神造就的。所以,我们要了解为什么西方人就是西方人,中国人就是中国人,就必须了解中西文化精神。

作者简介

  王玉芝,教授,1964年生于泸西,1986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1986年7月分配到蒙自师范专科学校(现在的红河学院)任教至今。1992至1993年到北京大学历史系读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生课程。在校一直从事世界史教学和中西历史发展进程比较、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先后有《日本倒幕运动的特点》、《开发与发展并举——西进运动与美国的工业化进程》、《西进运动与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战争重塑女性》、《英国文官制改革对教育的影响》、《孙子兵法——实践哲学的典范》、《人类文明第一次大融合的结晶: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等20多篇文章发表在国家级、省级核心期刊上。

书籍目录

总序序一序二前言绪论上篇 中西文化精神发展的文化背景第一章 中西文化简述第一节 中国文化简述一、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二、象形符号下的远古文化——甲骨文、金文三、中国文化的奠基时代——先秦诸子百家四、中国文化的确立期——秦汉文化五、胡汉文化融合期——魏晋南北朝文化六、中国文化的繁荣期——隋唐文化七、中国文化的发展期——宋元时期儒教的哲学化八、中国文化的转折期——明清文化第二节 西方文化简述一、西方文化之源——古希腊罗马文化二、中世纪文化的整合三、文化革命时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四、近代资产阶级文化的兴盛五、现当代文化第二章 中西文化精神发展的文化背景第一节 中国文化精神发展的文化背景一、农业文明——集权专制的士壤二、居于血缘与地域二重组合的社会结构三、公私模糊的大一统中的小农经济四、崇尚权威的文化心理五、绵延传承的线性文化第二节 西方文化精神发展的文化背景一、古代文明的交汇地二、动态文明三、海洋文化四、农工商并行的多元经济结构五、地域社会结构六、多元政治结构七、断裂文化的不断整合下篇 中西文化精神第三章 中西人文精神第一节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一、远古的人文观二、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三、中国的伦理人文四、儒教人文五、理学统治下中国儒教人文的死亡——个体精神的泯灭六、崇“德”的伦理人文精神七、中国政治文化中人文精神的最高表现——民本精神第二节 西方传统人文精神一、神话时代的人文精神二、古典时代的人文精神三、中世纪骑士的浪漫人文精神和基督教人道中的宗教人文四、人文精神的弘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时期西方传统人文精神的弘扬和发展五、现当代人文精神第四章 中西文化生活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活一、血缘群体的社会生活二、大一统的国家意识三、均平主义的思想观念四、三纲五常的伦理生活五、家国一体的国家观念和中央集权体制六、礼治社会七、孝道文化精神八、士文化精神九、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十、守存与节制的文化生活十一、中国以“和”为重的文化精神十二、“和”文化的精髓——“中庸”十三、守势文化精神十四、均平与民本精神中的历史循环第二节 西方文化生活一、民主与法制的社会生活二、骑士精神三、冒险拓展精神四、创造与享乐文化精神五、以自我为中心的霸道文化精神六、革命与变革动感文化精神中的突破与创新第五章 中西宗教精神第一节 祖先崇拜——中华民族的宗教信仰一、中华民族祖先崇拜的源流二、炎黄情节——中华民族祖先崇拜中形成的宗教情感三、“龙凤”——中华民族祖先崇拜中形成的宗教信仰标志四、“左宗庙,右社稷”——中华民族祖先崇拜中形成的宗教礼仪和仪式五、“三纲五常”——中华民族祖先崇拜中形成的政教合一的宗教理论六、中华民族祖先崇拜的社会功能第二节 西方形而上的宗教精神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多神崇拜以及形而上宗教观的形成二、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的传播和发展三、基督教发展为西方人的宗教信仰第六章 中西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天人合一”观一、远古的天人关系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天人关系三、两汉的“天人合一”观四、宋明理学对“天人合一”观的发展五、审美中“天人合一”的和谐观第二节 西方文化中的天人关系一、神话时代人与自然的较量二、古典时代人与自然的对立三、中世纪人与自然对立关系的神圣化四、近代人类征服自然意识的增长五、社会实践中的崇“力”趋“利”六、审美意境中的和谐与对立第七章 中西科学精神第一节 中国科学精神第二节 西方科学精神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2.接待设施解说系统的规划旅游接待设施是指为游客观光以外的活动提供服务所需要的物质条件的总和。该系统包括游客人住和到访的各类宾馆、饭店餐饮设施、旅游购物等场所。合理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规划,对提高当地旅游业的整体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旅游区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按照国家旅游行业标准的相关规定,建设旅游接待设施。比如,饭店要根据国家旅游行业标准规定,采用统一规范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在旅游区物业管理上,将“请勿入内”、“小心路滑”、“小心您的财物”等标语贴于相应位置,告知旅客,对附设设施的使用方法、位置、预订等作配置说明,使游客充满安全感和舒适感。3.游客中心规划游客中心的规划一般包括游客中心布局与选址、建筑形态、功能设施三个部分。游客中心的布局与选址要与风景区的规划结构和布局相吻合;建筑形态必须具有地域性、文化性、可观赏性;功能设施必须完备。此外,游客中心要随时准备好这些资料:该景区内有什么可看的、可做的?怎样找到自己想看的东西?游客正在看的是什么?在景区内应怎样做?究竟为什么要设置某种类型的景区?等等,以便系统地为游客提供游览服务。在财力和物力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在景区内安装电脑数控中心和旅游咨询触摸屏电脑等,提供游客休息、咨询及免费取阅游览手册或指南的服务。  (二)景区解说系统规划  根据景区解说系统的内容,其规划自然也包括软件规划和硬件规划。  1.软件解说系统  软件解说系统的能动性比较强,信息量一般非常丰富,它提供的是一种双向沟通和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服务,能够回答游客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它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会由于解说人员素质的不同而显得不确定。2.硬件解说系统硬件解说系统一般都是在游客心理分析的基础上,把与景区有关的各类知识科学地、生动形象地呈现给游客。实际上游客一进入景区,景区就以各种书面的、图形的、语音的设施、设备为游客提供最佳的游览服务,让游客读懂景区,其中牌示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因此,这里以牌示这一解说方式的规划作为重点进行阐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西文化精神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