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与服饰

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东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袁宜萍,孙净芳,陈丹 著  页数:11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历史是眼下影视人喜欢操弄的题材,但他们操弄历史的态度总是让学者们瞠目结舌无可奈何。艺术家当然有创造的责任和权利。我喜爱的一些小说和电影,其情节是虚构的,但对环境和生活的细节描摹异常真实。    把故事人物的服饰妆容设计得真实一点,在大多数情况下总是好的。即使想有所强调、有所夸张,也要有所本,即以一个真实的版本为基础进行加工。        此书的作者们应该与我有同感。当然,他们撰写此书的目标或许更为宏大。无论是历史上的人物还是活在当下的芸芸众生,其服饰是极其丰富的。想在一本书中作一大概的介绍也不易。唯一的方法是进行化复杂为简明的归纳,找到典型。作者所使用的“造型”一词,在其固有的涵义之外,又隐含了典型的意味。通过对服饰造型图文相辅的描述,提供创作或设计的依据。

书籍目录

序东方(中国)传统人物服饰篇 第一章 中国古代帝王服饰造型 第二章 中国古代贵族、官吏服饰造型 第三章 中国古代后妃贵妇服饰造型 第四章 中国历代女子服饰造型 第五章 中国历代文人平民服饰造型 第六章 中国古代兵将戎服造型 第七章 中国道释神话人物服饰造型 第八章 日本、朝鲜与印度传统人物服饰造型西方古代人物服饰篇 第一章 古代埃及与西亚人物服饰造型 第二章 古代爱琴海、希腊与罗马人物服饰造型 第三章 西方日耳曼与东罗马人物服饰造型 第四章 西方中世纪人物服饰造型 第五章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人物服饰造型 第六章 西方巴洛克与洛可可时期人物服饰造型 第七章 西方法国大革命至19世纪人物服饰造型 第八章 西方骑士与教士服饰造型现代人物服饰篇 第一章 20世纪前期人物服饰造型 第二章 20世纪50~70年代人物服饰造型 第三章 当代白领与职业人物服饰造型 第四章 当代休闲与运动人物服饰造型 第五章 当代青少年与校园人物服饰造型 第六章  当代礼服人物服饰造型后记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我国自进入文明社会、有了国家制度以来,王权统治日益增强。夏商周三朝是奴隶制社会,国家最高政治权力的代表是王。夏禹是第一位王,传说中他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国家;商王朝也有几十位王,最后一任是纣王,历史上以暴虐著称;周王朝代商而起,其王始称为“天子”,统领各诸侯国。诸侯国的国君不能称王,共分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诸侯以下还分别有卿、大夫、士等序列。秦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王赢政于是称自己为“始皇帝”,从此以后,中国的历代帝王都被称为“皇帝”,自称为“朕”。清王朝被推翻以前,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帝王的统治之下,帝王被认为是天子,其神圣的地位是天赐的,即“奉天承运”,他统治人民,但同时也要对天下负责。由于其特殊身份,帝王的服饰造型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特别强调象征性。影视与动画作品中常见帝王形象,我们在设计时,对其服饰特点要有所了解。  一、帝王服饰的象征性  帝王的威势有赖于其在公众场合的服饰来体现,从款式、色彩到图案,均与众不同,以彰显其天下至尊的崇高地位。中国的帝王服饰有一套制度,叫做“冕服制度”,也叫“章服制度”,这套制度在先秦时就已形成,在《周礼》、《礼记》、《仪礼》等儒家典籍中有很多记载,以后历代服制基本上是以先秦制度作为参考标准的。唐代画家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描写了十三个帝王的肖像,对此有形象生动的描绘。随着时代的演变,帝王的服饰也有所变化,如黄色最初并非为帝王专用,龙袍也是后来才成为专门的帝王服饰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王朝,如元朝、清朝,帝王们的服饰具有本民族的特点。但总体来说,以独特的服饰来标识帝王身份,其造型、色彩与图案具有强烈的象征性这一点是基本一致的。  二、帝王服饰的分类与形制  帝王服饰总体来说分为两类,即礼服与便服。  中国古代以礼立国,所谓“礼仪之邦”,在很大程度上由服饰体现出来。周代将礼划分为五类,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吉礼用得最多,为祭祀之礼,帝王要穿各种祭服;宾礼是君臣朝会或诸候与诸候会面时的礼仪,此时要穿朝服;嘉礼是吉庆活动时的礼仪,其中最重要的有冠笄(成年礼)与婚嫁,此时要穿吉服;凶礼是丧礼,军礼是出征仪式,在此不提。帝王一年四季参与的活动很多,不同场合要穿不同服饰,非常复杂,以致宫中设有专门的职能部门进行服饰管理。当然,在日常生活中帝王可穿便装。下面对最常见的祭服、朝服与常服进行介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人物与服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给孩子买的,挺满意,快递很快。
  •   这本书我是用做上课的资料,找好久了,非常实用!
  •   画功不是很好
  •   只是有些大概的图样,没多大用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