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东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黄士龙 页数:256 字数:40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我国高等服装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始,屈指数来已有20余年历史,作一个形象的比喻,她已经进入一个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青春时代。细分起来,服装学科有许多分支,在我国大多数设有服装专业的高等院校中,研究生层面有服装人体科学研究、服装工程数字化研究、服装舒适性与功能服装研究、服装产业经济研究、服装设计理论与应用、服装史论研究等研究方向,本科生层面有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艺术设计、服装表演与设计等专业之分。为了表述的方便,我们姑且统称为服装专业。与一些拥有百年历史的欧美老牌服装院校相比,目前我国的服装专业还只能算是一个新生专业,尽管我们在教学的许多方面是在摸索中成长,在前进道路上遇到不少问题,但是,我国服装教育也因此而有了自己的特色,虽然我们应该学习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然而,教育本身必须注重创新的规律告诉我们:不必事事效仿伦敦纽约,更毋须言必称巴黎米兰,在全国服装教育同行们的辛勤努力下,从零起步的我国高等服装教育已经卓有成效地为服装产业输送了大量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为我国服装产业的腾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与突飞猛进的我国服装企业所取得的成绩相比,后者在发展速度和品质提升方面以自己辉煌出色的成果交出了似乎比服装教育更为显著的答卷。在服装进入品牌化时代的今天,服装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更高水平的服装教育等相关领域的支持,为服装教育提出了新的深化课题,因此,我们不能以已经取得的成绩而自喜,更不能以此为由而裹足,必须进一步理顺教学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深化教学内涵,为我国服装产业尽快出现国际有影响的品牌和建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创新体系而培养高级设计人才。
内容概要
本着这个宗旨,本教材首先就“服装”的定义及其特征、功能等,这些习以为常的概念,作了文化意义上的概述。并从史学的角度对中外现代服装的沿革进行重点式扫描,探求服装发展的文化轨迹,以为当今服装文化建设之借鉴。 现代服装的精彩缤纷、丰富多样,是社会开放、容纳八方之使然。所以,现代社会的服装文化,具有较强的文化表征、时代风貌、民族传统,即具有浓厚的文化品位,显示其极强的文化价值。而这些正是服装发展的核心——品牌建设,这是中国服装人的责任。因此,这部分在教材中所占比重较大,意在突出我国服装的品牌强国、集群发展的创新之路的重要意义。 而服装审美的心理机制,同为本教材的重要构成内容,即结合服装的穿着特征,设人际交往、外观印象、个性角色等专门章节,进行文化心理的阐述(任何心理都属一定的文化背景),并紧扣流行时尚这个社会性话题,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服装流行的心理因素。这既强化本书服装文化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也兼顾了他日《服装心理学》授课之需。 说服装文化,还须论及现代艺术,如艺术流派、艺术风格、艺术思潮及各家名作,以及他们对服装设计的影响,强化艺术与服装之间的关联性,及其内在的互通性,目的是为受教育者提供必备的艺术修养,扩大设计视野。即如当年广受责难的嬉皮、朋克等“另类”,也须留意不排斥。特别是后者朋克,之所以受到英国女王的青睐,也是由于他们的执着,终于打入巴黎时尚文化的主流。所以,要善待艺术界的某些“另类”:思考方式的不同,可能就孕育着一个与众不同的新艺术品。其他如街头文化、型秀活动等,因其参与者年轻化程度高,又具较广泛的社会性,往往会带动某一流行生活的兴起,从而促成又一服装文化之新姿的问世。
作者简介
刘晓刚,教授、博导。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理事委员,全国十佳服装设计师,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副院长,东华大学服装学院服装研究中心主任,东华大学-施华洛世奇创意设计中心主任,连续三届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国内多家服装企业设计总监。黄士龙,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上海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服装艺术系副主任,兼东华、复旦、上大等大学服装专业教授服装史服装美学史专家。著有《中国服饰史略》、《现代服装文化概论》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服装时报》社上海记者站站长、《时尚上海》主编并致力于网络传媒的研发和运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现代服装概述 第一节 现代服装的定义 第二节 现代服装的特征 第三节 现代服装的功能第二章 现代服装演变 第一节 中国 第二节 东南亚地区 第三节 欧美装苑之都第三章 现代服装批评 第一节 现代服装的文化现象 第二节 企业心态多浮躁 第三节 设计“硬伤多” 第四节 广告乏力少创意第四章 现代服装审美 第一节 审美本质 第二节 审美特点 第三节 审美导向第五章 现代社会与服装文化 第一节 服装的文化表征 第二节 服装的时代风貌 第三节 服装的民族传统 第四节 服装与科技进步第六章 服装流行与社会时尚 第一节 服装流行及其特征 第二节 服装流行的社会因素 第三节 服装流行的心理因素 第四节 服装流行趋势展望第七章 服装外观的印象魅力 第一节 认知人的“第一印象” 第二节 人际交往中的服装功能 第三节 印象魅力的整饰第八章 个性、角色和服装 第一节 个性与服装行为 第二节 角色的社会化 第三节 角色着装功效第九章 服装发展品牌化 第一节 品牌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品牌一市场一护照 第三节 世界品牌的文化经营 第四节 中国服装品牌的创新之路第十章 服装世界众生相 第一节 嬉皮士风格 第二节 朋克风格 第三节 街头时尚大观园第十一章 服装的文化价值 第一节 服装价值的体现 第二节 文化的构型地位第十二章 现代服装与艺术思潮 第一节 现代服装与现代艺术结缘 第二节 现代服装与造型艺术的关系 第三节 现代服装与表演艺术的关系第十三章 我国服装产业集群的文化特色附录 2008年中国百佳产业集群公布名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二)舒适生活中的不少人,其穿衣总离不开对天气的关心,否则,总会觉得缺点什么。其实,这就是对气温、湿度、风和太阳辐射热所组成环境气候的4项基本要素,衣着适当,就会舒适。这是人之常识和经验,掌握这4项要素,衣服的增添、厚薄的选择,皆能应付,因而也就能穿得舒适。所以,舒适是服装穿着的基本要义,它指人们无论在哪个季节、身处何种环境,衣装都能给人以轻松、自然的感觉,且运动自如、抵御不利气候等基本属性,主要包括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活动的适应性、对皮肤的良好的触感,以及防御外界对皮肤的危害。它涉及服装穿着的物理性、生理性、心理性、人体活动和气候环境等众多学科(图1-13),所以,其研究领域较为宽广。这是一门新兴交叉性学科,其建立,因两次世界大战愈百万冻伤冻僵者之教训所致。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中方起步,还很年轻。它视人体~服装一环境这三者为一个综合系统,全面研究服装及其材料的使用性能,评价服装的舒适性,进而为人们选择服装提供科学的依据。(三)卫生人们生活的环境存在各种细菌、真菌、霉菌,会粘附于服装和人体上繁殖,其繁殖过多会给人体造成危害;而皮肤汗液、皮脂及表面之落屑,被服装纤维吸收,若处置不当,也会引发细菌繁殖,以致引发红肿、浮肿等皮肤炎症或传染病。说所穿之衣装处在各种细菌的包围之中,或衣衫不整、清洁欠佳,会有碍健康,甚至遭遇疾病,一般人怕是很难接受,总觉得危言耸听。其实,这确实是存在的。卫生问题,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饮食需要卫生,大家明白,道理浅显,服装也是如此。学界已形成服装卫生的专门学科,开展专门化的研究,以使人们的衣着更加卫生,以利健康,从服装穿着上造福民众。而服装上的静电,还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当静电压高到一定程度时,便能产生静电火花,若身处可燃气体场所,可能会引发火灾,严重者还会爆炸。这不仅是服装卫生学的要求,而且更是关乎服装穿着安全的重大问题。所以.必须引起重视。
后记
当捧着《现代服装文化概论》厚厚的一摞书稿校样时,说来别笑话,还真有点兴奋。其实,这也不是第一次出书。因为这本书写得不容易。首先是时间被本人耽搁了不少,一件事没做完,老像欠着谁什么似的;再者,本书作教材用,不敢懈怠,这是最主要的。教材有一定的严谨性和规范性,要对使用者负责。因此,自感压力不小。这就需认真对待。况且天资又不足,只能多看、多琢磨,以勤补拙。这决非谦词。好在任职上海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时,所教多为史类论课程,略有基础。趁着这机会,把这所熟悉的内容,重新再梳理下,也算是温故知新吧。再者,以往也有过写作此类书的愿望,并有些案头积累。由于种种原因,连动笔也没有。此次受刘晓刚教授之邀,也能一圆旧梦:不避浅陋,忝为作者。只好逼自己努力进修,写好此书。然要真正实践之,亦决非易事:一是杂务较多,精力实难集中;二为产业发展太快,理论上显得有些准备不足。这就需要不断克服,增强意志力,妥善处理好所任事务,强化读书:学中求进,以学促写。所以说,本书的写作,更是本人专业学识有所提高的过程。至于效果如何,那还有待检验。当然,一件事的做成,那是多人之力的结晶。写作也是如此。本书在写做过程中,好多人都给予热情的帮助。书中那些散发过往历史文化风采的老照片,更是朋友们翻箱倒柜、颇费周折,乃搜寻之所得。借此向各位朋友致以深深的谢意。还有书中所引资料,散见于书刊各大家之著述。这也是值得感谢的:他们的研究成果使本书更为充实。最后,本书的能够顺利出版,主编刘晓刚教授也倾注了许多的关注,从提纲编写到书稿修改,都给出了具体而中肯的建议,亦为本书增色不少。特向刘教授谨致谢忱!
编辑推荐
《现代服装文化概论》:纺织服装高等教育“十一五”部委级规划教材,东华大学服装设计专业核心系列教材,东华大学服装设计专业核心系列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