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东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谭宝全 页数:276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学习外语,特别是学习英语的热潮席卷神州大地,历三十年长盛不衰。近十几年来,中高级口译资格考试又深受广大年轻人(据报道,也有个别白发皤皤的老翁老妪和十二三岁的童男童女)的追捧。放眼世界,每年两度,多少万人竞考口译资格证书的壮观场面也仅此一家。为了准备中高级口译考试,许多人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将单词背得自己唇焦舌燥,听录音时间长致使录音机烧坏报销。成绩斐然、一举过关的固然大有人在,但成绩不那么令人满意,屡败屡战的亦复不少。其原因有多种多样。我们就从记诵单词说起吧。 确实,大厦是一砖一瓦搭建起来的,演说、文章是由词语组成的。语云:“多财善贾,长袖善舞。”同理,积累的词语愈丰富,翻译起来可以底气更足,有恃无恐,可以更加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光杆司令,纵然智力超人,也会一筹莫展。学习语言的人,特别是搞翻译的人,最怕的就是词语贫乏。因此记诵大量的单词,确很有必要。 但是,不少人记诵单词,是孤立地记,不是将单词放在一定的范围联系上下文来记,其极端做法就是背诵词典或者词汇手册。这样做效果肯定不好,随记随忘,事倍功半。由于英语和汉语是各自独立发展起来的两种差别很大的语言,其中很少有在词义范围完全重合的一对词。一个英语词,在一定场合可以译成某个汉语词,在另一个场合则不行。反之亦然,这是众所周知的事。但是在实际运用时,词义的机械对应成为一种流行病。究其原因,常常可以推溯到在英语的开蒙时代借助汉语母语来进行学习的经历。由于我们习惯于机械对应,有许多意义丰富的英语词语,却被自己画地为牢,只用了它们的一小部分意义。其结果是,尽管你已经记有相当大的词汇量,但是要说话。
内容概要
改革开放以来,学习外语,特别是学习英语的热潮席卷神州大地,历三十年长盛不衰。近十几年来,中高级口译资格考试又深受广大年轻人(据报道,也有个别白发皤皤的老翁老妪和十二三岁的童男童女)的追捧。放眼世界,每年两度,多少万人竞考口译资格证书的壮观场面也仅此一家。为了准备中高级口译考试,许多人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将单词背得自己唇焦舌燥,听录音时间长致使录音机烧坏报销。成绩斐然、一举过关的固然大有人在,但成绩不那么令人满意,屡败屡战的亦复不少。其原因有多种多样。
书籍目录
名人史事篇 ·迎考特别提示 关键词:中外名人历史事件 ·备考专题答疑如何正确翻译外国人名 ·口译考试词解 1.英语词解 2.汉语词解 ·供备考用附录 Ⅰ.美国总统就职爱用词句 Ⅱ.美国历届总统译名及任期 Ⅲ.改变世界的著名科学家译名及简介职务机构篇 ·迎考特别提示 关键词:中外机构重要职务 ·备考专题答疑 为何把美国的总统竞选称为“驴象之争” ·口译考试词解 1.英语词解 2.汉语词解 ·供备考用附录 Ⅰ.美国总统选举报道常用语 Ⅱ.联合国系统机构最新设置译名 Ⅲ.世界贸易组织机构译名 Ⅳ.中国国务院机构改革最新设置英译 Ⅴ.上海市政府机构改革最新设置英译地理知识篇 ·迎考特别提示 关键词:中外地名景点译名名城别名 ·备考专题答疑 外国地名如何翻译 ·口译考试词解 1.英语词解 2.汉语词解 ·供备考用附录 Ⅰ.报考导游上海实地演练景点译名 Ⅱ.国内旅游翻译知识 Ⅲ.美英旅游景点译名 Ⅳ.美国州名的含义 Ⅴ.最新“世界十大宜居城市榜”时政法律篇 ·迎考特别提示 关键词:中外时事方针政策 ·备考专题答疑 “不折腾”的英译为何有点折腾 ·口译考试词解 1.英语词解 2.汉语词解 ·供备考用附录 Ⅰ.上海世博会词句英译 Ⅱ.汉语时政词句英译 Ⅲ.国家与地方法律文件名英译 Ⅳ.英美报刊常见词译名经贸金融篇 ·迎考特别提示 关键词:经济术语中外企业金融机构 ·备考专题答疑 经贸翻译需要注意什么 ·口译考试词解 1.英语词解 2.汉语词解 ·供备考用附录 Ⅰ.常见经济词句英译 Ⅱ.世界名牌及其创始人译名 Ⅲ.财政金融专用词译名 Ⅳ.资本市场常见词英译科学技术篇 ·迎考特别提示 关键词:科技术语科学发明 ·备考专题答疑 科技英语为何多用被动语态 ·口译考试词解 1.英语词解 2.汉语词解 ·供备考用附录 Ⅰ.历届世界博览会(综合型)名称及其主题 Ⅱ.改变世界的50项发明 Ⅲ.电脑英语的隐喻词义教卫体育篇 ·迎考特别提示 关键词:校园文化体育词汇防疫用语 ·备考专题答疑 有些中国特色词汇为何译成Chinglish ·口译考试词解 1.英语词解 2.汉语词解 ·供备考用附录 Ⅰ.国内外名校校训翻译 Ⅱ.国际体育运动常见词译名 Ⅲ.当今医疗防疫常用词组英译社会大观篇 ·迎考特别提示 关键词:社会生活词句常见时髦术语 ·备考专题答疑 中式菜肴英译有何基本特点 ·口译考试词解 1.英语词解 2.汉语词解 ·供备考用附录 Ⅰ.常见英语缩写词译名及其简介 Ⅱ.个人生活信息 ·迎考特别提示 关键词:中外文化知识传媒译名简介 ·备考专题答疑 如何做好跨文化的翻译 ·口译考试词解 1.英语词解 2.汉语词解 ·供备考用附录 Ⅰ.美英报刊译名及简介 Ⅱ.世界通讯社简介 Ⅲ.历史文化资料 成语名句篇 ·迎考特别提示 关键词:古词诗文名句成语 ·备考专题答疑 我国成语如何分类与英译 ·口译考试词解 1.英语词解 2.汉语词解 ·供备考用附录 Ⅰ.总理引述古语名句出处及英译 Ⅱ.中国古代名言名句选译 Ⅲ.总理引述的国外法典与学说英译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翻译外国人名,都用音译,这是国际惯例。其原因并不复杂:一是因为人名本意难以考查;二是因为有些人名虽然也能追究本意,但一旦意译后,反而不像人名。例如若将前苏联著名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的姓名意译成中文,就成为“最大的痛苦”。再如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中的“丑八怪”加西莫多,如意译,则译成“复活节后第一个星期日”,这样,虽然好记,却不像人名了。另外,对于外国作家的称呼,一般都简称其姓,如“查尔斯·狄更斯”和“维克多·雨果”,简称为“狄更斯”和“雨果”。至于作品中的人名,简称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对于老一辈,一般用姓;对青少年,一般简称其名。例如小说《红与黑》中的人物于连·索黑尔,一般就简称他的名“于连”,其父则简称其姓,叫“老索黑尔”或“索黑尔”。 看到人名当然要读出它的音,但是更重要的是需知这个人名指的是谁,这才是译得对与不对的关键所在。例如同一个名字,在英语中是“约翰”,在法语中是“让”,在其他语言中还有其他读法。但是指《圣经》中十二圣徒之一的那个人,就是“圣约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