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东华大学 作者:陈珏//陈金智 页数:174
内容概要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现在,高考英语语篇阅读考试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语篇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基本技能之一,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近年来,高考英语卷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主要特点是,侧重语篇领悟能力和语言解码能力的测试,强调多学科知识的贯通,注重语篇分析水平、合理判断能力及根据语义进行逻辑推理能力的测试,阅读速度要求大大提高,阅读词汇量逐年增加。 在高中阶段学生词汇量已有一定积累的前提下,结合教材主题,增加富有时代气息的真实性材料进行阅读教学,丰富和拓展英语教学内容,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为了帮助高中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本书提供了大量的语篇阅读材料。我们力求做到思路新颖,体裁多样,内容丰富,贴近高考。其中涉及最新题型、科普读物、科技发明、使用字典、域外风光、二战人物、医学领域、动物世界、宠物世界、拍摄动物、音乐世界、语言学习、文学创作、旅游天地、亲近自然、手艺之人、见义勇为、法治社会、警界人物、温馨家庭、父慈母爱、儿童教育、儿童天地、如何过节、如何就诊、新年决心、报答师恩等等各类语篇阅读材料。通过精选阅读材料,优化解题策略,来达到能力突破。
书籍目录
一、解题思路二、阅读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 A(2008年新题型Read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 A) 高考阅读模拟训练(1) 高考阅读模拟训练(2) 高考阅读模拟训练(3) 高考阅读模拟训练(4) 高考阅读模拟训练(5) 高考阅读模拟训练(6) 高考阅读模拟训练(7) 高考阅读模拟训练(8) 高考阅读模拟训练(9) 高考阅读模拟训练(10) 高考阅读模拟训练(11) 高考阅读模拟训练(12) Section B(2008年新题型Read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 B) 1.儿童天地 作弊之后 学骑车 儿童画 阅读问题 电视吃人 修道士 2.语言学习 小词 查阅字典(1) 查阅字典(2) 上海书展 3.学业有成 自闭症 香港理工大学 4.伟大发现 有趣的零分 5.文学创作 家庭智慧 著名作家Seuss 6.音乐艺术 学手风琴 钱非万能 古琴演奏家 善良的Phil Collins 凡·高 埙与陈金龙 7.体育之窗 重返球场 8.科技之窗 Trevor Baylis Nemo船长 麦田怪圈 9.温馨家庭 心爱轿车 亲情 等80年 我的母亲 预防吸毒 父子之情 十二岁时 睡前故事 父爱 聋父 收养孤儿 别吻我! 父亲的话 爱女 无言的弟弟 思念母亲 圣诞男孩 10.动物世界 拍摄动物 枣红马 海豚 拯救小象 鲨鱼 驯象 ……三、阅读理解参考答案
章节摘录
一、解题思路 (一)如何做阅读理解 语篇理解,或者说短文的阅读理解,在高考上海卷或全国卷中是占分相当多的一个大题。 就目前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情况而言,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选择合适的材料——注意其可读性、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生词率(低于3%)、高考词汇的复现率、难度等等。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合适的阅读材料。二是熟悉并掌握常用的、基本的阅读技巧,这是做好阅读理解测试题的关键,也是高水平的阅读能力的具体要求。 阅读理解题大致上可分为两类: (1)单一的细节性的问题。 ·注意表达方式的变换。即把某一具体事实或抽象概念用不同于文章的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 ·注意数字信息,找出问题的要求与文章中有关数字之间的关系并进行适当的换算。 ·利用常识进行判断。有些考题的知识可以根据历史、地理、科学常识、习俗等常识做出正确选择。 (2)综合的推理性的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已知信息及全篇的内在联系,弄清中心内容、事物的因果关系、作者未表明的意图和态度、字里行间的隐含意义等,通过分析、对比、归纳、排除等做出合理的推断。 以下是十七种常用的、基本的语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1)快速阅读(速度阅读)。要培养快速阅读能力,逐步摆脱逐字阅读的习惯,尽量提高阅读速度,计算出每分钟阅读的单词数,读完短文后记下所需的时间。然后直接做测试题。阅读时不要用手指或笔点着阅读,头不要左右摇摆,注意力要高度集中。 2000年高考上海卷第88题、第103~104题和2001年高考上海卷8卷可采用此法解题。 2005年春季高考A篇以及B篇(如第82题)可采用此法解题。 (2)对号入座。根据题目要求,可以从短文中直接找出关键词语、同义词或答案。 ……
编辑推荐
《最新高考英语阅读训练》阅读理解部分的SectionA,SectionB和SectionC贴近了高考要求,与高考题型一致。 在《最新高考英语阅读训练》出版之际,特别鸣谢英国语言专家DanielVincentMckay—Smith和英国语言专家AlanMacDonald。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