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起源研究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民镇  页数:337  

内容概要

  发达的史学根基在于中国古代独特的文化和社会基础。传统中国是个家族本位的社会,从夏商周乃至更早时期起,家和家族就成了传统社会组织结构中最基本的单位,在我们祖先的共同体的生活中扮演着组织、管理、生产、消费、分配、生育和教育的功能。传统中国“家”、“国”同构,“家”、“国”一体,不仅“国”是按照“家”的模式建构起来,也是家和家族组织向国家组织的移植和拓展;既是“天下”秩序,也是“家”和家族人伦秩序的扩大。家族本位、“家”“国”同构的共同体秩序,强调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和祖先生命的延续,个体只是家族和共同体的一分子。

作者简介

陈民镇,男,浙江苍南人。2006年考入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曾任绍兴文理学院河洲文学社社长。撰有书稿《虞朝、良渚文化并中华文明探源研究》(58万字),该作品获2009年第ll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省一等奖。在《山西师大学报》、《兰台世界》、《语文学刊》、《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国学网等处发表各领域的论文多篇。参与浙江省社科联规划办课题《越文化发展论》的撰写,主持校级学生重点课题多项。同时着力于文学创作,作品散见各报刊。由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印行个人论文集《文史研究论集》、散文集《小船坞礼》。心仪艺术,略晓中国画、西洋画、篆刻、吉他,爱好篮球运动。

书籍目录

自序导论第一章  中华文明之光——良渚文化的崛起 第一节东南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序列 第二节  良渚文化:中华文明之光 第三节  良渚古城:华夏之都的横空出世第二章  中国东南地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第一节  “礼”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二节  东南地区与中华文明基本要素的形成 第三节  中国东南地区:中华文明发源地 ……第三章 三皇五帝考述第四章 追索夏文化之源第五章 虞朝:中国的第一个王朝第六章 中国传说时代的部族集团关系第七章 洪水传说与大禹治水简短的结论后记主要参考节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四、崧泽文化崧泽文化是以上海青浦县崧泽遗址的中层文化遗存作为其代表性遗存的,故名。年代为距今约5900-5200年,是马家浜文化到良渚文化的过渡阶段。崧泽文化的分布范围大体和马家浜文化的分布一致,即以环太湖流域作为其分布的中心地区,但其文化因素的传播范围稍大于马家浜文化。主要遗址有上海青浦崧泽、福泉山,江苏吴县草鞋山、张陵山,苏州越城,常州武进圩墩,浙江吴兴邱城,嘉兴雀幕桥、南河浜等。崧泽文化时期石器种类增多,有斧、锛、凿、钺、镞、镰、纺轮、犁等,大多通体磨光。在邱城发现一件体形较小的三角形犁形器,是良渚文化石犁的源头。崧泽文化的玉器主要有璜、璧、冶、镯、环等。崧泽文化的陶器普遍采用慢轮修整,有些可能已用轮制。质料以夹砂红灰色陶居多,泥质灰陶次之。主要器形有鼎、釜、豆、盘、盆、罐、壶、杯、觚等。圜底器大大减少,圈足器发达,花瓣足最具特色。鼎发展成为主要炊器,先以釜形鼎为主,后以大口平底的盆形鼎为主。釜的数量明显减少,已无腰沿釜。壶开始流行。陶器的纹饰主要有堆纹、弦纹、刻划纹、镂孔和彩绘等。南河浜遗址发现有祭坛,略呈覆斗状长方形,正南北方向,南边略遭破坏,保留部分为10×10平方米,垂直高度约1米,由多种土色分条状堆筑而成,存在祭祀活动的遗迹。这是太湖流域发现最早的祭坛,也是良渚文化祭坛的源头。另在海盐百步镇农丰村仙坛庙遗址也发现了大型祭祀土台遗迹。

编辑推荐

《中华文明起源研究:虞朝、良渚文化考论》是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华文明起源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對中國文明起源提出新觀點,可謂顛覆,但有待檢驗
  •   刚拿到,粗略翻了一下,发现是一位小两岁的八零后读大学时写的。虽然观点看来并不成熟,好些不敢苟同,但作为一名大学生能有这样的研究精神和创作热情,实在值得钦佩了,相信认真读过之后还是会有启发的。中华文明起源,还是认同苏秉琦先生的主张,满天星斗,三大区域,三皇五帝,汇合中原。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