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作者:计正山 页数:163
Tag标签:无
前言
看完三校书稿已近深夜,打开电视才知道科学巨星钱学森走了。“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老是带着对中国教育的遗憾走的。钱老曾多次说过,他的创新精神,得益于在美国的大学教育:美国大学鼓励学生挑战权威,鼓励提出与众不同的创见。那么,中国的大学如何呢?钱老没有直说,可是我们这些曾经大学教育的学生明白,中国的大学多半不倡导挑战权威。30年前我有幸在恢复高考后上大学,我们读的《大学语文》是华东13所高校合编共用教材,其中《诗经》注释多采用郭沫若、余冠英的观点。我还记得《诗经·七月》的关键句“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被郭、余解释为:采桑姑娘害怕被公子哥儿看上了带回家去做小老婆。“一个‘无衣无褐’的女奴,她会害怕被公子哥儿带回家去做小老婆?至少这不是那些采桑姑娘们共通的心理。”当我(作为学生)对权威解释说不,立即受到教授批评。后来我从研究周代社会婚娶制度、风土人情入手,论证这句诗的原意应该是“在艳阳春日里,采桑姑娘们忧心自己会被当作媵女随从女公子一道陪嫁到远方去”。拙文于1979年被滁州师专(现滁州学院)学报首先发表。这一观点很快得到山东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几位教授称赞。之后全国许多版本《诗经》注释,采纳了鄙人观点。
内容概要
垓下被围,项羽岂能没有决策?十面埋伏,为何楚军半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党之?汉军将士难道都睡觉去了?这些问题至今无人提出。四面楚歌,项王有何决策?十面埋伏,楚军怎样突围?阴陵迷路,发生哪些蹊跷?东城死战,战斗如何惨烈?乌江岸边,谁在等待渡江?
作者简介
计正山,1982年大学本科毕业,1985年2月13日于《光明日报》发表史学论文“项羽究竟死于何地?”引起海峡两岸史学界关注,被《新华文摘》、《羊城晚报》等几十家报刊转载、转摘;获安徽省1978-1985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作者在教学中对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诗经·七月》,莫泊桑《项链》、茹志娟《百合花》等古今中外名著都提出了独到见解,受到学术界好评;有些观点现已成为全国教师教学参考资料中的权威注释。照片系作者在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大讲堂讲解《史记·项羽本纪》。
书籍目录
自序第一章 项羽死地疑问缘何而起第二章 “乌江自刎”其实是民间传闻第三章 东城之战堪称东方滑铁卢第四章 乌江岸边是谁“有船不渡”第五章 去兮归来英雄魂系乌江第六章 战死东城从来有史迹为证第七章 汉代乌江是否隶属东城第八章 浩瀚《史记》谁解其中滋味第九章 太史公志在“一家之言”第十章 九斗山兮千年讹传大笑话第十一章 虞姬墓耶独留青冢向黄昏第十二章 高人赵高沙丘筹谋惊世俗第十三章 庸人范增重大决策失误多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也许有人会说:你们真是没事找事,霸王不是自刎乌江吗?李清照、苏东坡、王安石、毛泽东等许多名人、伟人不是早就给予了肯定,甚至可以说已经是历史定论了吗?然而,我们要质疑的理由是:霸王自刎于乌江——其实是没有历史依据的;就是说,在可以资信的正史中还找不出项羽在乌江自杀的确凿证据。大家知道,距离楚汉战争发生年代最近的正史,就是司马迁的《史记》。但在《史记》130篇文章里,只有《史记·项羽本纪》中有一段文字涉及“霸王自刎乌江”。而且就是在这篇《项羽本纪》中,司马迁前边好像在说霸王“自刎于乌江”,但后边结论就改变语气说项王其实是“身死东城”(即今天的安徽省定远县境内)。而乌江和东城距离很远、是互不相涉的两个地域名称(后边我还将专题论证乌江从来没有隶属过东城;同样,东城也从来没有管辖过乌江)。至于虞姬,《史记》则根本没有说她是怎么死的?什么时候死的?更不知道她死在哪里?然而,2000多年来人们却一直传说她是在垓下自刎而死;《霸王别姬》多少年来就是这么唱的;其实,历史的事实不完全是这样。当然,霸王究竟死在什么地方?对于我们今天的许多人来说,也许并不那么重要了。但是,我追求“项羽殉难于何地”其意义并不止于要找清楚这么一个地点,而是想要求证2。00多年来人们为什么会把项羽死亡的地点搞错?又是怎么搞错的?我想引发和诉诸人们思考的是:我们这个民族在个性思维方面,是否存在一些弱点?也可以说是一种思维方式上的毛病;而这种思维方式上的毛病才是导致历史上诸多冤假错案的根源。当然,我认为我所想要讨论的问题,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还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楚汉相争,是中国历史上既重要又辉煌的一段历史,我们所说的辉煌,主要是说它的文化意义。
后记
我敬仰司马迁的“知恩图报”;当我写完书稿时,我就想到这些年来关心支持过我的老师和朋友们。我想借本书后记满怀深情地说一声:感谢您,好人一生平安!说支持我研究的人是好人,自然是有道理的:因为我原本只是一名极其普通的中学教师,说到顶点也就是在讲课中时常会受到学生鼓掌欢迎的高中语文老师。但我研究的课题却很叛逆,不仅斗胆质疑古代圣人,还否定不少现代权威。“一个普通教师竟然要改写历史定论?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说支持我的人至少有大度宽容之心,允许别人发表不同意见。当然,在支持我的朋友当中有人本身就是大学问家或有识之士。他们的支持也是出于对真理的认从。总之,我认为这些人都堪称为好人。我请求读者原谅我不依照国人的习惯写“后记”。在本书“后记”里,我只想说及关心帮助过我的各界人士:冯其庸教授,上世纪60年代,他主编《历代文选》,毛泽东主席看过后认为很好,号召中央高级干部都来读读。后来冯老写一篇《批评封建道德》的文章,毛主席也很欣赏,要求康生组织撰写与苏共论战文章《九评》时,就仿效该文的论证思路。后又有季羡林、范敬宜等大家评说冯其庸堪称诗、书、画三绝,是玄奘式国学大师。
编辑推荐
《项羽死亡之谜》是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