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东和 页数:216 字数:26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旅游业的区域影响问题一直是地理学、旅游学、区域科学和规划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从目前情况看,学术界关于旅游影响的研究基本上是将旅游目的地作为一个整体,从不同领域(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角度出发对旅游目的地整体上不同方面影响的具体类型、影响程度及测量方法以及相关的理论解释等角度来进行研究的。但是旅游目的地实际上又是一个具有特定空间结构或者处于特定空间体系下的特殊空间单元,常规旅游区域影响研究对这种空间属性思考相对薄弱,忽略了旅游影响的空间效应、分类和不同尺度空间分异。针对这一相对比较薄弱的研究环节,李东和博士从地理学的空间视角来审视区域旅游影响,通过对目的地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知觉的测量来描述和分析区域旅游影响的空间效应,并且从不同空间尺度进行空间分异现象的分析,完成了“基于旅游地居民感知和态度的区域旅游影响空间分异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得到了答辩专家的好评。现在摆在读者面前的《区域旅游影响空间分异——基于旅游地居民感知和态度的视角》这本书就是在他博士论文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梳理和进一步分析研究,并强化理论和实践总结后的一个成果,可以说本书在区域旅游影响研究方面发掘了一个新的视角,对我国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作为我指导的南京大学“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专业”博士点首届博士生,我为他取得的研究成果感到由衷的高兴。该书以区域旅游影响的空间效应为主题,重视学科交叉研究,选题新颖,尤其重视区域旅游影响的空间分异研究,视角独特。更为可贵的是,该项研究是在大量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尤其重视扎实的社会调查和实证研究,以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托,全面、系统地完成了整个研究。首先,该书对区域旅游影响空间分异的基础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和透彻的分析,包括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理论和旅游绅士化理论、飞地旅游理论和旅游罩理论、旅游流效应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其中不少观点都具有新意和创新性。
内容概要
内容简介本书以区域旅游影响的空间效应为主线,在系统分析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理论和旅游绅士化理论、飞地旅游理论和旅游罩理论、旅游流效应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区域旅游影响空间分异基础理论的基础上,以安徽省三河镇、四川省九寨沟风景区、安徽省黄山风景区等三个不同尺度的旅游目的地社区地理单元为案例,运用丰富的第一手调研数据,以旅游地居民感知和态度为基本测量手段,研究了区域旅游影响空间分异的基本特征,揭示了三种不同尺度旅游目的地社区旅游影响空间分异的基本规律。该书的研究不仅开辟了旅游地理学关于空间分异方面新的研究领域,丰富旅游影响的研究内容,而且为客观认识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效果提供新的视角,从而为制定社区导向的、以人为本的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依据,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书是一本对旅游发展效果进行理性思考的著作,可供旅游科学研究人员、旅游管理人员、旅游院校师生、旅游规划工作者在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中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李东和
1974年10月生,安徽休宁人,200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安徽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副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地理学会会员,安徽省旅游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学。近年来,在《地理
书籍目录
前 言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相关领域研究进展综述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第2章 区域旅游影响空间分异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3章 微观尺度区域旅游影响空间分异研究 ——以安徽省三河镇为例 3.1 研究区域概况 3.2 旅游社区的特点 3.3 研究设计 3.4 三河镇旅游影响空间分异的基本特征 3.5 古镇型旅游地旅游影响空问分异基本特征的归纳 3.6 三河镇旅游影响空间分异的形成机制研究第4章 中观尺度区域旅游影响空间分异研究 ——以四川省九寨沟为例 第5章 宏观尺度区域旅游影响空间分异研究 ——以安徽省黄山风景区为例第6章 区域旅游影响空间分异的基本规律第7章 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后 记附 录
章节摘录
插图:这些理念的出现,标志着旅游发展关注点最强的区域主要以黄山风景区周边的谭家桥、汤口、焦村等东南西三个大门和甘棠为中心。③在四个方向上形成四个感知低谷区,分别是东北方向上以三口、新明为中心的低谷区,西北方向上以太平湖、乌石、桃源为中心的低谷区,东南方向上以呈坎、潜口、岩寺等地为中心的低谷区,西南方向上以高桥、儒村、南塘、齐云山等地为中心的低谷区。④从向外围地区递减的速度来看,向北递减速度较慢,在龙门仍然有一定的感知强度,沿205国道方向向南递减的速度较慢,向歙县方向递减的速度较慢,沿屯黄公路方向向南递减的速度较快。⑤在跨过东南和西南两个感知低谷区后,屯溪及其附近地区感知强度又有所增加。⑥黄山风景区北大门耿城感知值较低,与其他三个大门的情况不同。5.4.2.8 旅游消极经济影响感知的空间分异规律图5-8显示了居民对黄山风景区旅游消极经济影响感知的空间分异情况(公因子,黄山风景区所在点默认为感知最低值)。从图中可以看出,居民对黄山风景区旅游消极经济影响感知总体上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①总体感知规律呈现以黄山风景区为中心,向外围地区逐渐增强。②在黄山风景区周边的汤口、焦村、甘棠等地形成感知低谷区,反映了这些地区居民对旅游消极经济影响感知不强。③以黄山风景区为中心,向各个方向感知强度都逐渐增强,分别在谭家桥、三口、新明、龙门、太平湖、桃源、贤村、兰田、南塘、歙县、西溪南、洽舍等地形成感知强度中心,表明消极经济影响具有向外围扩散的趋势。④沿屯黄公路方向,消极影响感知递增速度较慢,在高桥又形成一个感知低谷区,然后在兰田、南塘等地达到一定的强度,沿205国道方向感知强度逐渐递增,到洽舍后达到一定的强度。⑤在兰田、南塘、西溪南、歙县等地形成一定的感知强度后,在齐云山、新塘、万安、新潭等地又形成一个感知低谷区,然后在屯溪等地又达到一定的强度。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休宁县新塘、万安等地的感知低谷,与黄山风景区附近地区形成的感知低谷,其形成机制是不一样的。在黄山风景区附近地区,主要是因为居民对旅游积极影响感知强烈,导致其对旅游消极影响感知不强。而在休宁县等地,主要是因为黄山风景区旅游影响在这里已经比较微弱,居民对黄山风景区旅游影响感知不深,因此也就谈不上太多的消极影响感知了。5.4.2.9 旅游利益分配态度的空间分异规律居民对旅游利益分配的态度主要考察居民是否认为黄山风景区旅游发展的利益分配不公平,全市人民是否都应该从旅游发展中获益,从而反映不同地区居民对旅游利益的诉求情况。图5-9显示了居民对黄山风景区旅游游影响空间分异和制定社区导向的、以人为本的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依据。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真实表达区域旅游发展的实际效果。
后记
旅游影响研究已经成为国外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旅游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也应该从旅游发展业绩的“狂热”“鼓吹”转向旅游发展影响的“冷静”“反思”。从大众旅游模式到替代旅游、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社区旅游以及旅游伦理思想等理念和旅游发展模式的诞生,无不表明旅游发展和旅游研究的关注点正在从“效率”转向“公平”,从“功利”转向“理性”。因此,从空间角度揭示旅游影响的区域不平衡,从而为人们认识旅游发展的真实效果提供新的视角,并达到优化旅游利益的空间分配、使旅游成本在区域范围内合理承担等目的,必将有利于旅游发展公平目标的实现。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区域旅游影响空间分异研究是符合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潮流的选择,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书是在我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整理完成的。2004年夏天,我有幸师从我国旅游地理学界知名学者、南京大学旅游研究所所长张捷教授,攻读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专业博士学位。在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参与了张捷教授主持的多项科研课题,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旅游/游憩流的空间分布模式及空间效应研究》。得益于张捷教授的指导和他所提供的多次外出调研机会,我开始关注旅游社区旅游影响的空间不均衡问题,并以此为题撰写了我的博士论文。本研究的顺利完成,得到了诸多师长和学友的指导和勉励,以及众多朋友和学生的帮助,让我在研究旅游影响的同时,也深受他们的影响。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张捷教授。导师学富五车,襟怀坦荡,学识、人品都给予我深刻的影响。是导师的悉心指导使我得以顺利完成本研究,是导师的指点迷津让我在迷茫的时候豁然开朗,是导师的无私帮助使我的调查能够顺利进行。感谢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包浩生教授、宗跃光教授、黄贤金教授、徐建刚教授、张京祥教授、吴小根教授,安徽师范大学国旅学院陆林教授,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曹有挥研究员、陈雯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沙润教授、黄震方教授对本书写作的无私帮助和热情指点。
编辑推荐
《区域旅游影响空间分异:基于旅游地居民感知和态度的视角》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