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遇仙传说研究

出版时间:2006-6  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作者:纪永贵  页数:387  

内容概要

  董永遇仙传说在当代能产生显性传播效应,首先要感谢严凤英(1930~1968),是她塑造的七仙女形象使这个近代以来几乎呈现出奄奄一息气象的古老传说得以复活。严凤英以当时尚未成名的黄梅戏为依托,完成了这个看起来不呵思议的使命,因而黄梅戏才是董永遇仙传说得以新生的最佳援手。当然,这个结局还必须是在20世纪50年代那个狂热的变革时代才能实现。当人们沉醉于黄梅戏《天仙配》悠扬婉转的唱腔和超尘脱俗的情节之时,其实并没有多少人关心这个古老传说漫长而复杂的传播演变史。

书籍目录

序言Abstract前言第一章 董永遇仙传说的发生第一节 文化背景:孝感文化与遇仙文化一、孝感文化的生成——从“孝人”到“感天”二、遇仙文化的演进——从“神人交”到“仙人配”第二节 社会背景:行孝-封侯-遇仙一、行孝二、封侯三、遇仙第二章 董永遇仙传说的演变第一节 说唱——与俗众互动一、《董永变文》二、话本《董永遇仙传》第二节 佛道——与俗信接轨一、佛教因素二、道教因素第三章 董永遇仙传说的完成第一节 董永遇仙传说戏曲作品考述一、元曲二、明传奇三、清代以来的地方戏曲第二节 黄梅戏电影《天仙配》的完成与影响一、《天仙配》归属黄梅戏二、黄梅戏对《天仙配》的改编三、黄梅戏《天仙配》对传说模式的定型第四章 董永遇仙传说的口头传播第一节 民间传说的传播原则第二节 董永遇仙传说的传播特征一、地域性特征:三条传播路径的形成二、时代性特征:四种传播态势的推进第三节 董永遇仙传说的传播区域第四节 董永遇仙传说的口头形态一、博兴中心的董永传说二、孝感中心的董永传说三、东台-丹阳中心的董永传说第五节 董永遇仙传说在传说家族中的地位第五章 董永遇仙传说的人物考探第一节 董永历史原型考一、历代对董永籍贯与生活时代的认定……第六章 董永遇仙传说的民俗研究第七章 董永遇仙传说的当代关注附录一:托名词刘向《孝子传》辨伪附录二:答网友“500座”先生对董永历史原型的质疑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一、地域性特征:三条传播路径的形成  董永遇仙传说产生于山东半岛的腹地,后来根据传播三原则不断地向外扩散,并与所到之地各种人文因素相混同,在全国以至国外形成了内容迥异却共承同一母题的各种地方新传说。从空间的维度去看,这个漫长的传播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方向,从黄河下游向黄河中游扩散。根据就近原则,传说刚刚形成的早期,它只会在原域的周边地区流传。比如刻录董永故事的武梁祠画像石出自山东嘉祥,这是从青州沿黄河向中游上溯的不远处。曹植听说了这个故事可以说明,它已从山东原域向黄河中游地区扩散了。这个方向的传播有两个便利的条件,一是山东半岛向东已经没有延伸的自然空间,所以向西扩散就成为必然之势;二是沿黄河向西正是从文化边缘地区指向文化政治中心的中原地区,无论是哪种交流都在情理之中,所以北魏时期洛阳地区的墓葬中就绘有董永孝亲的故事。如果曹植真是在这个传说的传播中起了作用的话,也与这一条原因有关。曹植在其父死后即被曹丕遣送到山东淄博的封地,而后的迁动正是沿黄河向中游一带移迁,最后来到中原腹地陈国,这也是曹植政治处境逐步改善的一个象征。  第二方向,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南迁。就目前所见的材料来看,这个起端不早于唐代,晚唐《录异记》记蔡州董永故事就是最好的信息,这证明传说已经做好向南传播的准备了。果然,不久之后随着安陆孝感县名的设立,混同原则在就近原则的指引下,终于完成了董永的孝感籍贯的口头改写。笔者曾疑干宝《搜神记》在东晋即已记下此传说,而干宝本人并未到过中原,则干宝之时,此故事在晋代已经传到长江下游地区。然而即使这是事实,但在宋代以前,并不见董永与长三角地区相混同的任何痕迹。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董永遇仙传说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