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3 出版社:人民公安大学 作者:蒋剑鸣 页数:41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社会转型运动的强势推动了国内经济结构、社会分层结构、意识形态等巨大变革,转型社会的司法必将回应社会需求。本书从司法权本质及其运行原理等基础理论展开,分析转型期中国司法调整的成功与失败并提出了符合转型社会现实的司法方法、制度设计和技术保障,较为详细地研究转型社会司法与道德各种问题,这其中不乏对相关问题深入的分析、细致的论证和务实的见解,具有较为广阔的视野和理论前沿性。
作者简介
蒋剑鸣,男,汉族,1962年7月生,四川武胜县人。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证据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先后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获经济学硕士、上海华东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现为四川大学诉讼法学博士研究生。主持国家社科项目1项、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1项、省部级社科项目3项;参与国家社科项目1项。已出版著作共3部,于核心期刊发表法学文章30余篇。
书籍目录
前言 蒋剑鸣导论 转型社会中的“和合”司法:目标定位与方法策略 一、论题的提出:纠纷解决向何方? 二、社会转型中传统司法模型的运作失灵 三、和合司法:转型司法的目标定位及其理论基础 四、和合司法的方法策略:本位、柔性、平行上篇 转型社会司法的基础理论 第一章 中国司法改革的现实与策略 一、司法改革的基本成就 二、司法改革必须直面的现实 三、司法改革的反思与策略 第二章 中国司法改革三大悖论之批判 一、司法创新与法律权威:中国司法改革的合法性危机 二、司法行政化与司法独立:中国司法改革的逻辑悖论 三、精英意识与大众诉求:中国司法改革的精神危机 第三章 司法改革语境下司法公正基本问题研究 一、司法公正界说 二、前提:立法公正 三、基础:司法权威 四、条件:审判独立 五、关键:法官素质 六、保证:司法监督 第四章 论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司法公正的双重内涵 二、公正的缺失:中国现行司法体制的结构性缺陷 三、公正的重塑: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步略 第五章 司法权威与法官角色 一、法官治理与“治理:法官 二、“规训”法官的机制网络 三、“治理”法官的中国语境 第六章 法典化进程中的法官人格假设——基于西方国家历史经验的考察与比较 一、从坏人到好人的历史性转变:大陆法系国家法典化中的法官人格回溯 二、“活着的圣谕”: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官人格假设 三、慢热的舞者:法学思潮的流变与现实制度的建构和法官人格的假设之间 四、比较中的启示:法官人格假设的时代意义 五、欲说还休的尴尬:我国立法中的法官人格假设 六、信任还是怀疑:我们的法典可能和应当隐含什么样的法官人格假设 ……第七章 论法官创造性释法第八章 “服判”与程序法治化——程序变革的新视角中篇 转型社会司法的制度设计下篇 转型社会司法的技术支撑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上篇 转型社会司法的基础理论第一章 中国司法改革的现实与策略二、司法改革必须直面的现实(五)中国社会中社会资源配置与司法中国现行的司法机构是按照行政区划而设立,同时也是按照行政区划的级别不同而设立不同级别的司法机构。司法机关的财政预算、经费开支等直接由当地同级行政机构供给,司法职位的任免在相当程度上也取决于同级其他权力机构,故而形成了社会资源保障的外生性、地方性。而且,这种保障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财政收入、人才储备及其司法机构与同级权力机构的协调(机构问领导的开明程度、沟通理解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故而形成了司法资源保障的非稳定性。这种保障资源基本上来自于司法体制之外的本地且不具有恒定性的现实,在相当长的时期还可能存在。因此,在司法改革的宏观考虑中绝不能回避这一现实矛盾a诸如设立从中央到地方独立司法保障体制的设想也就操之过急。现实中不妨在改善与地方同级权力机构的关系、建立相应协调制约规制等方面做出努力,以充分利用现有制度资源。(六)中国社会中社会治理对司法的特别“依靠”与司法一方面由于中国社会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国家正统意识形态对社会生活面的覆盖和过程的制约有所消减。因此,社会治理的重心必然转移到权威力量上。司法权作为人们所信服的权威力量被当做特别的“依靠”。另一方面由于国家所有制结构的变化,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上升,相对而言公共财产的份额减少,国家用于社会治理所需的经济资源相应减少,国家与社会成员进行交换并促使其服从国家意志的经济条件也就减弱,司法的作用也就显得更加突出。
编辑推荐
《转型社会的司法:方法、制度与技术》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