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作者:安平 页数:270
内容概要
《西藏经济发展研究》的结构是源于长期给学生讲课的思路,将西藏经济分为两大部分,第一大部分是从宏观上引导学生在总体上对西藏经济进行研究探讨,第二大部分是从产业人手,就产业结构、产业发展方向进行分析。《西藏经济发展研究》的八章内容只涉及第一大部分,对产业的发展研究作为专项课题,待取得成果后再另外结集出版。《西藏经济发展研究》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学者、专家的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和致意。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西藏经济发展的历史沿革第一节 西藏远古社会经济初探第二节 吐蕃王朝经济的兴盛与发展第三节 封建农奴制下西藏经济的停滞与落后第四节 西藏经济发展的历史作用和影响第二章 西藏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成就第一节 和平解放到民主改革前的经济发展概况第二节 和平解放后经济制度的建设及其特点第三节 经济体制的改革与调整第四节 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第三章 西藏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第一节 地缘政治地位第二节 经济地理地位第三节 自然地理地位第四章 西藏经济发展的特征第一节 过疏问题第二节 经济总量小,发展水平低第三节 二元结构特征第四节 “输血型”机制第五章 西藏发展的产业结构及特征第一节 产业结构演变的历程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特征第三节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第六章 西藏发展的产业选择第一节 产业类型第二节 产业发展的内部条件第三节 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第四节 产业发展方向第七章 西藏经济的发展战略问题第一节 传统西藏经济发展战略第二节 新时期西藏经济发展战略探讨第三节 新时期西藏经济发展的措施建议第八章 西藏经济社会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中的人口与环境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与环境第四节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后记
章节摘录
西藏封建农奴制是一种“政教合一”制度。早在吐蕃王朝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时代,原始苯教与部落政权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从此26代吐蕃王朝赞普都以苯教护持国政。自公元7世纪,佛教传人吐蕃起,吐蕃为巩固自身的经济利益,积极推崇佛教,从而引起佛苯之争,最后佛教取胜。而佛教也同样需要政权的扶持与赞助,政权与佛教便紧密联合在一起,形成了“政教合一”的最初形态。墀祖德赞时代,政府赐给寺庙大批农田、牲畜、牧场、财物、奴户等作为寺产,使寺庙拥有丰厚的资产。公元1260年,又在元朝扶持下,西藏建立了以萨迦寺为中心的萨迦政权,并封八思巴为国师,设宣慰司、安抚司等地方行政机构,萨迦政权的建立标志着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的正式形成。宗教由此长期被封建农奴主控制和利用,成为其统治人民的工具。 “政教合一”制度,等级森严。在官家、贵族、寺院三大领主统治下,农奴阶级“差巴”、“推穷”和占总人口5%的奴隶“朗生”,隶属于各自的领主,没有独立的经济。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农奴是土地的附属品,替土地所有者生产果实”。西藏的农奴终生被束缚在份地上,为领主服繁重的差役和缴纳多如牛毛的捐税,受农奴主巧取豪夺,任意虐待、鞭打,甚至受剜眼、割鼻、砍手、抽足筋、断膝盖等各种惨绝人寰的酷刑。物质生产的社会关系以及建立在这种生产基础上的生活领域。都是以人身依附为特征的,在这里劳动的自然形式、劳动的特殊性是劳动的直接社会形式。而不是像在商品生产基础上那样,劳动的共性是劳动的直接社会形式。徭役劳动同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样,是用时间来计算的。但农奴的劳动是无偿提供的,这是一种实质性的区别。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