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 作者:曾艳 编 页数:496
前言
土司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王朝对境内一些特殊区域,主要是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所采取的一种特殊管治制度。它与唐、宋时期的羁縻州府制有着某种联系并存在一定程度的渊源关系。从明代起,封建王朝先后在我国西南地区封授了几百家大小不一的土司,仅在壮族聚居的广西左右江及红水河流域,朝廷就先后任命了197家土司。我国的土司制度发端于两宋之交,形成于元朝,完善于明朝,衰落于清朝,苟延残喘于民国时期,结束于新中国民主改革完成之后,前后共历时820余年。如果追溯其源头,可至唐代甚至两汉时期,已逾1300年历史。作为封建王朝特殊政治策略的土司制度,在维持国家统一、巩固祖国边防,稳定民族地区秩序、发展边疆生产,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曾经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因而,全面开展对我国土司制度及其文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土司研究在我国历代政府、学者和社会人士的重视下,已经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历程。在整整一个世纪中,土司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当然,对某些重大理论与方法问题,至今仍未有所涉及或依然存在较大分歧,比如土司、土司制度、土司族源、土司文化、土司建筑艺术、土司法规、土司制度功过的理论。
内容概要
这本论文集,收入了38位专家学者的36篇论文,这些论文对我国土司文化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书籍目录
前言论壮族土司制度的历史定位论土司制度及其相关问题发展来宾文化产业大有作为(论文提要)广西忻城土司文化对发展地方旅游经济的意义建国以来西南地区土司问题研究综述历史时期土司文学研究的若干问题论土司与土司学——兼及土司文化及其研究价值土司制度的建立及其历史贡献试论中国鄂西南土家族地区的土司制度明末清初鄂西南土司诗人田玄论简论土司制度的核心与实质问题明清时期壮族土司墓葬的文化渊源壮族土司制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清史稿》广西土司史料考证广西壮族土司制度研究:问题与路向论壮族土司社会变迁的文化学意蕴土司制度论明清时期佛教对江州土司的影响 ……
章节摘录
插图:土司制度时期,其社会形态是封建领主农奴制,这是中外学者所认同的。封建领主农奴制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表现,在壮族地区见诸于土地所有制、阶级关系是很明显的。明、清时期的史书文献,也不乏记载。问题是,土司制度之所以能长期延续问题的解答,不可能仅从土司制度时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状况去找寻,而必须同时从土司制度之前羁縻制度时期壮族社会形态的状况去找寻。将前、后对比研究,才能得到科学的解答。我们认为唐代羁縻制度时期桂西壮族地区的社会形态仍然是家庭奴隶制社会,宋代可能是奴隶制向封建领主制的过渡时期,元代则进入封建领主农奴制了。这里涉及壮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壮族是否经历奴隶社会?事实上,从花山壁画上的鬼影、句町国的存在、大量青铜兵器特别是铜鼓的大量产生和使用,鸡卜经卜辞流传的壮语词汇,南朝冼夫人、唐初冯盎等大姓大量畜奴的史实,从汉初在越人地区实行的郡国制度的“毋赋税”,到唐代“僚户半输”的转化,等等,有关壮族经历奴隶社会的历史资料是很多的,是能证明壮族经历奴隶社会的。但是,如果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去研究剖析问题,对众多的史实熟视无睹,结论就不一样了。当然,我们还是应该承认,迄今为止,能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证明壮族奴隶制存在完整、典型的史实确实还很缺乏。
编辑推荐
《土司文化探究:全国土司文化研讨会论文集》是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