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作者:巴卧•祖拉陈瓦 页数:604 译者:黄颢 周润年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贤者喜宴:吐蕃史译注》中心的宗旨是:以基础研究为主,应用研究为辅,坚持百家争鸣,鼓励学术创新。注重选题的前沿性,在充分利用汉文史料基础上,鼓励发掘少数民族语文文献史料和域外史料,注重田野调查,在获取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取得原创性成果。努力推出新人新作,培养中青年学者,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学术队伍。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础,整理出版汉文及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史料,并进行研究,是本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历史与地理研究文献资料丛书》将收入本中心整理研究的有关边疆民族地区历史与地理的文献资料成果,通过出版这些文献资料,我们希望能给学术界带来一些新鲜的资料和使用的便利,促进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历史与地理研究的深入。
作者简介
黄颢,(1933-2004),男,北京人。1959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文系藏语班,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历史研究室从事藏族历史研究工作,研究员。曾任藏族史研究组组长。毕生致力于藏学研究事业,对藏学研究颇有造诣,在中国藏学界具有广泛影响,其著作的价值得到国内外同行学者广泛的赞誉。 专著有《在北京的藏族文物》,合著有《西藏五十年——历史卷》《中国西藏文化大图集》《活佛转世》《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格萨尔王传研究文集》《藏传佛教艺术》《西藏是一个独立国吗?——评范普拉赫的“西藏地位”》(英文版)和《西藏百题问答》。译著有《新红史》《青海史》《嘉木样谢贝多吉年表》《德乌佛教史》《藏文史料译文集》。论文有60余篇,主要有《吐蕃奴隶及其演变》《唐代汉藏文化交流》《敦煌吐蕃佛教的特点》《夏尔巴人先祖世系初探》等。除参加集体编著《藏族简史》工作外,还参与撰写有《藏汉大辞典》《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少数民族风俗辞典》《中国少数民族历史人物大辞典》和《中国佛教大辞典》等10余部辞书。他还多次参加国际藏学研讨会,并参与十世班禅转世、起草重要文件等工作。1984年参加在布达佩斯召开的纪念乔玛百年诞辰国际藏学讨论会,并代表中国藏学家出访美国、智利、阿根廷等国家。 周润年,1954年生,河北省康保县人。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藏语言文学专业,现任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台湾政治大学、世界新闻大学和法光研究所以及西藏大学的客座教授。曾为留学生、博土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和进修生等不同的班次讲授《藏语语言》《藏族文献学》《藏族通史》《古代藏文文献》《藏族传统教育》《藏学概论》等10余门课程。曾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党校、农业大学、中国联通高级研修班讲授藏族历史、文化以及有关藏学方面的讲座和专题节目。 撰写和参与编撰有《拉萨社会发展研究》等专著10多部:翻译藏文典籍《红史》《萨迦世系史》和《西藏古代法典》等5部;主编、撰写有《藏族大辞典》等辞典8部;撰写有《北京雍和宫御制“喇嘛说”碑文校录考诠》等论文80余篇。专著《中国藏族寺院教育》获北京市2000年社会科学一等奖;《西藏教育五十年》获得2003年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参与编写的《中国西藏地方藏文历史资料选编》一书,获北京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和国家教委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二等奖:《藏族大辞典》和论文《西藏古代“十六法典”的内容及其特点》获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优秀成果三等奖。曾多次到美国、韩国以及台湾讲学,并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书籍目录
内容概要第一章 第一节 西藏远古情况第二节 远古统治西藏的十种情况第三节 西藏人类的起源第四节 古代十二小邦第五节 聂墀赞普的出现第六节 穆墀赞普及“天墀七”第七节 止贡赞普及本教的出现第八节 止贡赞普与洛昂达孜的斗争第九节 布代贡杰时的经济第十节 吐蕃早期本教第十一节 赞普“六地列第十二节 “八代王”与“五赞”第十三节 托托日年赞及早期佛教文物第十四节 墀年松赞及仲年代如第十五节 达日年塞时的政治与经济第十六节 囊日松赞执政第二章 第一节 松赞干布的诞生及执政第二节 执政初期与造字过程第三节 迎请四邻贤者及吞米译经第四节 学邻族建政经验、设官及民政第五节 建行政区划、订法律、委任官吏第六节 吐蕃五如的划分第七节 五如之势力范围第八节 六十一“桂东岱”第九节 阶级划分、官制与军事组织第十节 七官、六决议大法及六告身第三章 第一节 六标志、六褒贬、六勇饰第二节 纯正大世俗法十六条及戒十恶法第三节 三法及吐蕃疆界第四节 松赞干布迎娶泥婆罗墀尊公主第五节 泥婆罗墀尊公主建宫室第六节 迎娶文成公主第七节 兴建大昭寺、小昭寺第八节 兴建昌珠寺第九节 建边压寺及再压寺第十节 建四压肢寺及九掩口寺第十一节 建叶尔巴崖三所依第十二节 香雄妃等建寺第十三节 吐蕃刑法第十四节 恭松恭赞与芒松芒赞第十五节 松赞干布埋藏经咒珍宝第十六节 松赞干布遗训芒松芒赞第十七节 松赞干布与文成、墀尊二公主去世第四章 第一节 芒松芒赞执政第二节 都松芒杰隆囊执政第三节 墀德祖赞执政第四节 迎娶金城公主第五章 第一节 墀松德赞诞生第二节 桑希内地取经第三节 崇佛与反佛之争第四节 赛囊赴印求佛第五节 桑希助赞普兴佛第六节 剪除反佛大臣玛祥第七节 迎请菩提萨捶第六章 第一节 菩提萨捶的活动第二节 派使者赴内地第三节 迎请莲花生第七章 第一节 兴建桑耶寺第二节 五妃业绩第三节 达热路恭进攻突厥第八章 第一节 桑耶寺开光第二节 藏人受戒出家第三节 建法律及桑耶兴佛碑第四节 译经第九章 第一节 叶尔巴与曲卧日的宗教情况第二节 建造谐拉康寺第三节 墀松德赞颁布兴佛诏书第四节 桑耶寺碑文第十章 第一节 制订贵族习规及攻陷长安第二节 桂·墀桑雅拉厘定法律第三节 牧业措施及《没卢氏小法》第四节 九大尚论第五节 菩提萨埵遗言与“三户养僧制第六节 顿渐之争起因第七节 莲花生与菩提萨埵的晚期活动第八节 益希旺波之业绩第九节 顿渐之争第十一章 第一节 顿渐诤辩第二节 供养僧人及“三户养僧”第三节 嘎玛拉希拉之死第十二章 第一节 墀松德赞之死与穆尼赞普继位第二节 拔热甸与益希旺波之死第三节 以“十善法”推行佛教第四节 汉、霍尔、南诏之和约第五节 墀松德赞父子时期的译经情况第六节 《拔协》记载墀松德赞晚年之情况第七节 “三喜法”第八节 穆尼赞普均贫富及建“四供”第九节 穆尼赞普与穆底赞普死因第十节 墀德松赞执政第十一节 恢复桑耶寺供养第十二节 建多吉英寺及颁布兴佛诏书第十三章 第一节 墀德松赞死及其后裔第二节 墀祖德赞执政及其业绩第三节 唐蕃会盟第四节 厘定文字第五节 墀祖德赞崇佛第六节 墀祖德赞时的政情第七节 韦达纳坚其人第八节 韦达纳坚等乱政夺权第九节 墀祖德赞被杀第十四章 第一节 墀祖德赞死后的吐蕃政局第二节 朗达玛执政第三节 朗达玛灭佛第四节 拉隆贝吉多吉刺杀朗达玛赞普第十五章 第一节 拉隆贝吉多吉逃往康地第二节 《后叶尔巴志》载刺杀朗达玛事第三节 朗达玛之嫡系第四节 朗达玛死后的吐蕃佛教第十六章 第一节 伍约之战第二节 吐蕃属民奴隶起义第三节 挖掘藏王陵墓第四节 起义后的赞普后裔第五节 王子云丹后裔第六节 王子约松后裔第十七章 第一节 德祖衮后裔第二节 德祖衮后裔兴佛之举措第十八章 第一节 阿底峡进藏前后的吐蕃社会第二节 奴隶起义后寺院的衰落与恢复第十九章 第一节 保护大昭寺及兴建逻娑河坝第二节 修缮大昭、桑耶、叶尔巴等寺附录一藏文《贤者喜宴——吐蕃史》影印原件附录二藏文《贤者喜宴——吐蕃史》拉丁字母转写附录三藏文与拉丁字母转写符号对照表后记
章节摘录
第十六节 松赞干布遗训芒松芒赞松赞干布曰:“在我之神殿里,因存有殊胜佛之圣物和无价宝物,故使佛教永传世间,像宝贝洲般具备无尚之功德。为使真正的殊胜化身常驻,一尊十地之菩提勇识圣人、一尊烦恼已尽的圣地阿罗汉、一尊殊胜智慧大成就者、一尊具有自然本性之空行,永远不断地常驻于此地。持各种形而一般人难以领悟,比藏地所有寺庙都显高。具一切功德且享乐无尽,胜于四边而遍及四洲。在瞻部洲无与其比,降服彼等使得边地兴旺,边民归顺经济富比天高。未来之时我的子孙等,愿意在藏地修建寺庙者,将新土新石运到逻娑,自然开光能够消灾避难,具备各种吉祥之功德。”此后,化身法王松赞干布,以手抚其孙芒松芒赞之顶,圆满传授《百拜忏悔经》(即《诸菩萨名称经》)、《白莲花经》、《月灯经》、观世音成就法及注释续等一切修行义续等。松赞于布谓:“崇高圣地大昭寺内,供养、绕行、见、闻、念、触,以及修葺等等’功德,应广施力行。”言罢,命书于水绸之上,并埋藏在药叉殿等处。又谓:“未来当祈祷有缘者,此外,在我五世之后,于我名称之上加‘德’(1de)字之王出现,其时众多大班哲达前来吐蕃,广建寺院弘扬佛教,并将出现许多衣袈娑之僧侣,故我之子孙当顶礼尊崇,用寺院予以优越赡养,当可尽得利乐吉祥矣!”松赞干布言罢,噶尔当即书于铜版之上,并置于秦浦(mchims-phu)宝库之内。 再者,松赞干布又遗训于王妃、外相、内相以及吐蕃属民、少年:“凡一切均当寓于六字大明佛法之中。”此言由吞米等大臣笔录于文书之中。为了将来之有缘者,遂将这些置于仓库之内。幻化法王松赞干布所做奇有之事迹,将法旨藏于绘有宝瓶的柱子里。这些至密之法旨,将来可利益藏地众生,谛力加持祈愿。《阐明秘密要义》记载:“将法旨放入宝藏中,未来时祈愿利益众生,遂供奉至宝。向随从和百姓布施食物,以护法为证。”(松赞干布)说:“现在吾将供奉至宝,施舍食物于众百姓。依此,吾之经卷将在后世按照此意愿,在浊世能与有缘者见面,祈愿在北方雪域之地圣者教言盛行。祈愿由于(圣教)昌盛,解除六道痛苦,获得无比安乐(见真谛)。是时在吾之诸寺庙中,尊敬、侍奉圣者的人会逐渐多起来,其加持力使所有藏地百姓幸福吉祥,祈愿成功。”(松赞干布)作了上述旨意。是时所有众生皆快乐无比,嘻耍玩乐。松赞干布又道:“有寂之众法无相,超出境界而无相。如此不加任何修饰即放手去做。”故将诸续如此存放于“二持”之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