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 作者:陈延斌 页数:24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变化,是民族理论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主张,观察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变化,当从构成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基础的各个部分人手,从民族发展的内外条件着眼,考察民族内部结构与民族关系的变化。本书即是运用这一指导性研究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进而完成写作的一次实践。 大理白族喜洲商帮在中国西南地区近代发展的历史舞台上曾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乃至全省的经济发展以及白族近代资本主义的萌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简介
陈延斌,男,白族,1970年6月出生,云南大理人,现任中央民族大学马列学院、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讲师,从事民族理论政策及民族经济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主要科研领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与中国民族问题、中国西南民族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民族贸易等。参加《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政策通论》等多个部委级、校级课题;参加北京高等学校市级精品课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建设项目:参编、参著本专业多部学术著作,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黑龙江民族丛刊》、《满族研究》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所撰写的论文曾两次荣获北京市市委宣传部颁发的优秀论文奖。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大理白族喜洲商帮的兴起和发展 第一节 大理白族喜洲商帮概况 第二节 从“河赕贾客”到“喜洲商帮” 第三节 喜洲商帮主要代表商号的发展脉络第二章 大理白族喜洲商帮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土壤 第一节 地理自然条件是白族商帮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二节 白族商帮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 第三节 白族商帮形成和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第四节 白族文化与商帮的发展 第五节 喜洲商帮特点——兼与其他商人的分析比较第三章 大理白族喜洲商帮对白族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喜洲商帮对地方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二节 喜洲商帮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第三节 喜洲商帮对当地文化的影响 第四节 对喜洲商帮作用性质的认识第四章 白族喜洲商帮与当代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第一节 喜洲商帮的商业文明:今天和昨天对话 第二节 商业文明与文化相对论的意义 第三节 珍惜历史机遇,构建区域合作圈,面海兴邦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三)创办大成实业公司 董澄农在致富过程中,意识到运销钨砂不可能长期经营,I司时看到当时洋货充斥市场,从长远发展考虑再次萌发了创办实业的意愿。1938年1月,董澄农派驻香港的大儿子董仁明由香港取道上海回昆明,在客机上结识了留美回国的施嘉干。施嘉干在上海开办大昌建筑公司,延聘了许多技术上有造诣的国外同学,他认为西南资源丰富,技术落后,若以先进技术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工业,必是大有可为,但苦于自己资金不足,没有当地势力的支持。董澄农知道后,决定以两人合资的形式办实业,施嘉干的财力不足,可以由董家借垫,做到股权均等,利益均等。关于投资股本,经商议定为国币150万元,两个股东各占一半,施嘉干的75万股本中的70万元由董澄农借垫。从此,人、财、物三项条件具备,董澄农开始着手实现采用现代企业制度和技术兴办实业的志愿。 董澄农、施嘉干根据现实条件,周密考虑了可以兴办的项目,又经过往返各地实际调查后的筛选,决定创办面粉厂和电石厂两大项目。生产面粉,主要因为当时的昆明因抗战而成为大后方,人口密集,加之战时军需,面粉需求量猛增,而本地面粉都是手工作坊生产,产量有限,质量较粗,进口洋面虽然好,但价格较高,且因运输紧张,货源也受到限制,因而市场上供不应求。电石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在云南本省主要用于采矿,由于一向依赖法商洋行进口,价格高,所需外汇换算为国币数额庞大。当时云南矿业的开采量在随着抗战形势而不断上升,今后的电石需求量必将大增;而云南本地生产电石的原料丰富,不必费力从外部输入。考虑决定后,董澄农、施嘉干通力合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