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作者:马学良 著,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 编 页数:115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马学良一生提倡“为人在实,为学在思”。在精神道德上,高风亮节,淡泊名利,宁静治学,教书育人;在待人接物上,尊师重道,金针度人,敬上礼下,团结师友,其道德风范充分体现了诚实和真实的高尚情操;在学术上,一生追求实践性、创造性和科学性的完美结合,以身体力行和深入调查为基础,以先进和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新思想、新观念和新创造为目标,其学术成就充分体现了这种思想上的深刻性和前导性的科学精神。 他为新中国创立了民族语言文字、经籍整理研究、民间文学、双语教学等多个学科,在创立机构、建设队伍、培养人才、组织科研、出版成果等方面都事必躬亲,苦心经营,呕心沥血,为民族文化、科研和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耄耋之年,依然笔耕不止、教学不辍,直到生命终结。他学识广博、著作等身,学术上的成就,名闻遐迩、中外称道。值此中华盛世,作者以马先生学子的身份收集先生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集成三册,一则以汇集学界巨匠和一代宗师马先生的学术思想和成果,以繁荣学术、发展文化,并传诸后世;一则也是尽学子之谊,纪念马先生。 本书所收文章发表时间历六十余年,跨度很大,为避免内容重复,收入时个别地方稍有删节或改动,但文中使用的族称,如“倮”等虽早已明令废用,考虑为早期发表的文章,未予改动。文中注释体例也依从原文,未强加统一。
书籍目录
上卷我国民族语文研究四十年边疆语文研究概况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民族语文教学的情况和经验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文字发展的概况开创民族语言文字繁荣发展的新局面贵州省少数民族概况和创制文字问题苗语方言的划分和对创立、改革苗文的意见设计汉语拼音方案应当考虑少数民族的语音情况少数民族文字中借词的语音标准和标调问题少数民族文字推行前的编译工作文字推行前教材要领先湘黔夷语掇拾贵州省东南部苗语语音的初步比较满语支语言中的送气清擦音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语言学论“语言民族学”重视理论研究加强基本训练开拓汉语史研究的新途径语言调查研究的方法论探讨语音学是调查研究语言的一门领先的科学——从一部语言学新著想到的汉藏语系语言对于加深汉语研究的作用汉藏语系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问题世纪之交的中国民族语言学的思考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贡献我国汉藏语系语言元音的长短汉藏语言的研究和问题《方言》考原《切韵》纯四等韵的主要元音应该重视“双语”问题的研究双语研究与推广普通话推广双语教学提高民族文化关于民族院校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问题关于少数民族学汉语和汉族学少数民族语言的问题谈谈现代汉语的语音教学维护母语发展历史文化谈谈民族文字与双语教学论双语与双语教学论双语现象和双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双语研究中的“双言”问题中卷彝文和彝文经书彝族文字古籍的翻译问题试论彝文“书同文”的问题再论彝文《书同文》的问题——兼论彝文的性质五十余年一辞书——序《彝文经籍文化辞典》倮族的巫师《呗耄》和《天书》《增订爨文丛刻》序言彝文经典和彝族的原始宗教彝文《劝善经》译注序倮文《作斋经》译注倮文《作祭献药供牲经》译注贵州彝族文物考彝族姓名考源笃慕吾与仲牟由——关于彝族祖名考源民的祭礼研究婚姻和婚歌倮族的招魂和放蛊黑夷风俗之一——除祸祟灵竹和图腾宣威河东营调查记宣威倮族白夷的丧葬制度青年男女的夜会云南土民的神话彝族洪水故事长篇语料释例彝语“二十、七十”的音变试析彝语语法中的几个问题从语言论证南诏王室的族属问题彝语研究展望下卷四十年民族民间文艺采风录重视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纵横关系论略论少数民族文学的影响研究民间文学研究的科学态度关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问题关于忠实记录的问题谈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翻译谈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翻译问题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民间文学研究的多学科性民族民间文学与宗教论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与语言学、民族学的关系再论民族民间文学与宗教的关系从编写《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简史》想到的中国民间故事分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开创民族文学研究的新课题——试论少数民族的诗歌格律满族文学宝库的一颗明珠——评爱新觉罗·乌拉熙春的《满族古神话》关于苗族古歌古代苗族人民生活的瑰丽画卷《白狼歌》中的《偻让》考《楚辞》研究小议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民俗学体系世纪之交的中国民俗学研究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关于民俗问题的反思对民族风俗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古礼新证民俗学与语言学论民俗语言民俗学、民间文学和语言学记闻一多先生在湘西采风二三事历史的足音悼念我的老师李方桂先生痛失益友——悼念傅懋劫同志追念万斯年先生彝区访书遗事我的一生年表著述目录
章节摘录
插图:二、建立新的语法体系同样,对一个语言的语法也要按具体语言的结构作具体分析。印欧语语法的建立,对我国汉语语法的研究有重要的突破,自20世纪初马建忠的《马氏文通》问世后,汉语法冲破以往无系统的对个别词句用法的考证樊篱,建立了系统化的汉语语法。我们知道印欧语和汉语是不同语系不同结构的语言,我们可以引进他们分析语言的科学方法而不能搬套。然而多少年来,在语法研究中,汉语法搬套印欧语法,少数民族语法搬套汉语语法。如划分词类,不顾各语言的实际情况,照搬印欧语词类的分类标准、分类方法,因而难免削足适履。李方桂先生在那次讲演中也曾涉及这个问题,他说:“一向研究别种语言的人都喜欢把拉丁词类加到别的语言身上,并没想到不同的语言的词类可以很不一样,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分类的方法也不一样。甚至于有把印欧语的分词类的标准也加到别的语言身上。”他对汉语词类的分法,曾以实例作了有启发性的示范,他从最简单最初步的基础作起。如汉语究竟有没有词类这个问题,他摆脱了印欧语系语言传统的分析方法,从汉语的实际出发,以两个字作一个单位,用颠倒次序,看看发生什么结果,然后再用替换方式去看是否有分类的可能。例如:好人:人好,以头代人即为好头:头好;以头代好,即为头人:人头,以飞代好,即为飞人:人飞(飞人:参看飞机、飞船、飞鸟),由以上的结果看来;可以分别出两类字来,A人头,B好飞,并可得下列定律,A+B可成一个句子;B+A可成一复合词;A+A可成一复合词。我们管A叫名词,B叫谓词。又以虚字“不”为例。“不人”、“不头”、“不鸟”都不成句子,也不成词,但是加在谓词的前面,“不好”、“不飞”、“不怕”,就成原来谓词的反面了。从这方面看起来,“不”不能用在名词的前面,只能用在谓词的前面。换言之,只有谓词可以有否定虚字,名词不能有否定虚字。因此,把汉语词类分成名词、谓词和虚词三大类,再从三大类中分出多少小类来。
编辑推荐
《马学良文集(套装上中下卷)》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