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和声

出版时间:2007-12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  作者:刘锦宣  页数:63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教程是配合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的《基础和声》课程而编写的。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考虑到和声教材自身在理论上所具有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以及应当起到丰富与提高学生和声理论与应用的作用,内容就必须涵盖传统和声中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和对五声性旋律民族调式和声手法的简要介绍。当然,基础和声的概念也是相对的,比如:对于从事音乐教育、表演专业的学生(或音乐工作者),学到一级关系转调就属于学到和声的基础部分。而对学习作由、指挥、音乐学专业的学生(或音乐工作者),相对20世纪以来的近现代和声来讲,学完传统和声的全部内容不可以说是完成了基础和声的学习。本人也正是在这一宗旨的指导下,力求使之成为适用于各个专业和声理论与应用的教学用书(同时能适用于本人在中央音乐学院本科教学中的和声专业课与和声公共课的其他专业学业学生使用)。因而,教师可以通过对教程内容进行适当地缩减、增补或选择其中部分内容进行教学,使之同样地适合作为其他音乐院校或师范院校中的音乐系统各专业的和声学教材用书。为此,在每章后面的和声配置习题中,都有两道或两道以上为方便学生练习的含有已给和声功能的指定旋律的习题。

作者简介

刘锦宣,北京人。现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现代远程音乐学院教授。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干部专修科作曲专业。后在职学习获本科及音乐学学士学位。长期从事和声教学与理论研究。主要作品有琵琶协奏曲《青年》、钢琴变奏曲《花木兰》、钢琴《前奏曲三

书籍目录

序言前言上编  绪论  第一章  和弦与四部和声写作要求  第二章  和弦功能与标记、力度性及其原位正三和弦的平稳连接    一、和弦的调式功能与标记和力度性    二、正三和弦的功能体系  第三章  用原位正三和弦为平稳的旋律配和声    一、分析旋律的和声内涵    二、声部在严格进行法时和弦连接法的判断方法    三、声部超越    四、主和弦的不完全形式    五、写作低音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四章  用原位正三和弦为有跳进的旋律配和声    一、同和弦转换    二、三音跳进  第五章  音乐结构与终止类型、和弦外音简述及其终止四六和弦    一、音乐结构与终止类型    二、和弦外音简述    三、终止四六和弦  第六章  为低音配和声  第七章  正三和弦与六和弦的平稳连接  第八章  正三和弦与六和弦的跳进连接    一、三和弦与六和弦连接时的跳进    二、两个六和弦的连接  第九章  四六和弦的其他形式    一、概述    二、经过的四六和弦    三、辅助的四六和弦    四、同和弦转换中的四六和弦    五、自由四六和弦与假和弦  第十章  原位属七和弦  第十一章  属七和弦的转位    一一、转位的属七和弦解决到主和弦的平稳连接    二、属七和弦解决到主和弦的跳进连接  第十二章  自然大调与和声小调的完全功能体系、自然音体系    一、自然音的完全功能体系、自然音体系    二、完全功能体系中和声功能进行的逻辑  第十三章  Ⅱ级六和弦与三和弦    一、Ⅱ级六和弦    二、大调中的Ⅱ级三和弦  第十四章  和声大调  第十五章  Ⅵ级三和弦(TSVi、tsⅥ)、阻碍终止与扩展乐段的方法  第十六章  下属七和弦 (Sii7与Sii7)  第十七章  导七和弦(Dvii7)  第十八章  九和弦、六度属和弦以及Dvii6、Dviii和弦    一、属九和弦    二、下属九和弦    三、高叠置和弦    四、六度属和弦    五、不常用的Dvii6和弦与大调的DTiii和弦  第十九章  弗里吉亚进行中的自然小调  第二十章  模进下编  第二十一章  调式和声——为五声性调式旋律的同宫音系统和声配置  第二十二章  调式和声——为五声性调式旋律配和声的调式、调性扩展  第二十三章  离调(一)  第二十四章  离调(二)  第二十五章  调的关系与近关系转调    一、调的关系概述    二、近关系转调  第二十六章  变和弦(一)——重属功能组中的变和弦  第二十七章  变和弦(二)——属与下属功能组中的变和弦    一、变和弦中变音的范围    二、大调属功能组中的变和弦    三、小调属功能组中的变和弦    四、下属功能组中的变和弦  第二十八章  强和弦外音    一、单声部与多重强和弦外音    二、和声分析中强和弦外音的辨析  第二十九章  弱和弦外音    一、单声部弱和弦外音    二、多重弱和弦外音    三、和声分析中应当注意的三个问题  第三十章  持续音  第三十一章  交替大小调体系以及交替大小调中的降Ⅵ级和弦  第三十二章  调性关系的远近级别、远关系转调(一)通过和声调式和弦的转调    一、调性关系的远近级别分类    二、到远关系的转调  第三十三章  远关系转调(二)通过含变音和弦的转调  第三十四章  远关系转调(三)等和弦的转调    一、等和弦转调的定义    二、两种等和弦的应用范围    三、减七和弦等和弦转调    四、属七和弦等和弦转调    五、增三和弦等和弦转调    六、半减七和弦与变和弦等和弦转调    七、b3DVii65半减七变和弦与小调D7(6)的等和弦转调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和弦与四部和声写作要求1.四部和声中各声部的名称与音域及其作用由四个同时进行而又按照一定关系组织起来,表现为各自独立的声部所构成的多声音乐的和声形式,称为四部和声。由于声部过少(即少于四声部)的陈述形式会使和弦经常省略音(尤其是在应用七和弦与九和弦时),和弦总是以不完整的形式出现,和声会因此而缺少丰满的音响效果;即使只用完全的三和弦来配置和声,也会由于为了保证每个和弦的完整而出现过多不必要的跳进,造成声部过于动荡。而多于四人声部的写作形式,在以三和弦为主要和声材料的写作中,势必会造成使用重复音过多的现音过多的现象,因而也就会削弱各声部的独立性。在创作中少于或多于四声部的和声写作,实际上都是以四声部为基础的省略写法或重叠写法。所以,能够保持音响效果丰满、声部均衡的四部和声习题形式的写作就成为声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四声部的名称自上而下被称为高音声部、中音声部、次中音声部和低音声部,由于各声部的音域正好与人声的音域相近似,也可以将四声部分别称为女高音声部(Soprano)、女低音声部(Alto)、男高音声部(tenor)、男低音声部(Bass)。在四个声部中,从各声部所处的位置和起到的作用来看,因为高音声部通常演奏旋律,所以也可以称其为旋律声部;低音声部决定和弦是原位还是转位的低音性质,因而被称为和声的基础声部;旋律声部与低音声部由于分别处在和声整体中最容易被听到的最上方或最下方的层面……

后记

通过对本教程各章的学习,学生想必已对传统和声学中的主要内容有了一个全面而又系统的了解和掌握。而对第2l章与第22章中介绍我国五声民族调式和声的理论、写作与分析的具体方法也应该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学生在学习、理解和掌握本书所讲述的各章理论知识要点以及相关的和声写作、和声分析的具体应用方法与步骤的同时,最好将学习内容进度相适应的习题写作以及和声分析与之同步进行,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只有在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身对本书所列举的各章例题以及大量优秀音乐作品中实际和声音响的感悟,和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音乐创作实践相结合,以及对自己和声写作与和声分析经验的不断积累与总结,对各种和声手法综合应用的能力才可能达到运用自如的娴熟程度。笔者仅在此祝愿每个愿意投身到浩瀚的和声艺术海洋之中的莘莘学子,在和声魅力的吸引下,去克服充满艰辛的刻苦学习之路上的重重困难,尽早地到达能够充分享受和声艺术之完美体验的大洋彼岸。在完成全书稿之际,在此感谢恩师吴式锴先生对我在和声学习与和声教学成长道路上的教诲与帮助。对张永春、张丽老师和我的研究生林松源、刘畅在乐谱校对中付出的幸勤劳动表示感谢。

编辑推荐

《基础和声》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基础和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条)

 
 

  •   我个人看到的第一本介绍中国五音的和声手法的教材
  •   经典教材,虽然字体较小,但字迹清晰。学习配和弦的基础必休书。配套光盘包含了每个实例的片断音乐,全是MP3,容量有400多兆。
  •   书还没细看,粗看一下感觉十分好,可以学到一些知识,挺满意的!
  •   虽然是旧版,但内容很贴切。
  •   书不错,遗憾的是光盘破了,联系客服说要寄回去再在2、3工作日内安排调换,懒得麻烦。
  •   还可以,就是有的难,需要请教老师
  •   不错,内容比较详细
  •   书很好,包装也很严实,,,只是赠送的光盘被压碎了,,,,很遗憾,,也不知道该找谁换,,,,,
  •   额,这书还没看,一下子买太多了。
  •   丢了。没看
  •   书是全新的,赠送了光盘,很好
  •   很好用的一本书,内容详细,质量不错,赞一个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