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作者:龙世忠 页数:185
内容概要
这部选集全面记载了雷山地区芦笙曲的精髓,芦笙曲词反映了苗族祭祖、求爱、礼仪、邀约、欢乐等民间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该书的出版为抢救、保护、传承及发展芦笙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是苗族人民的骄傲,是我们芦笙研究会的自豪。芦笙是我国苗族、侗族、水族、彝族、瑶族等民族的一种传统的簧管和声乐器,它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即已流传于我国的黔、滇、桂、川、湘等省区和东南亚的越南、老挝、泰国等国家。芦笙在苗族人民心中,是神圣的、纯洁的,是苗家人团结、和谐与友谊的象征。在历史上历代的战争中,苗族人民以芦笙为战斗的号角,激励人们出征、战斗、拼搏。新中国成立至今,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30年来,芦笙更是吹奏出人们喜庆、欢乐和对幸福美好追求的情感。在苗族古歌和苗族谚语中有这样的记载:“金竹叶子嫩青青,苗家自古爱芦笙,隔山听到芦笙响,牵动花裙牵动心。”“小伙不离笙,姑娘不离针,不会吹芦笙,不是好后生。”这体现了芦笙在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占有的地位。
作者简介
姜涛,男,苗族,中共党员,1981年8月15日出生于贵州省雷山县永乐镇肖家村。现为贵州省音乐家协会芦笙文化研究会雷山分会会员、雷山县苗学会会员。2000年就读于贵州民族学院艺术系,2004年至今工作于雷山县文化体育局,2006年当选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第二届青年联合会会员,2007年当选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第十届政协委员,2007年任雷山县文化体育局办公室副主任,2009年任雷山县图书馆馆长。 受环境的影响,姜涛非常酷爱苗族文化,初中就开始学习苗族乐器芦笙演奏和苗文翻译。在贵州民族学院学习期间,曾代表贵州省到澳门等地参加宣传演出,其精湛的表演技艺曾获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曾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苗族音乐的社会价值与特征》、《雷山县苗族服饰特征》等论文多篇。 龙世忠,男,1957年10月生于贵州省雷山县望丰乡五星村。现为雷山县文化馆馆长,副研究馆员,中国社会舞蹈研究学会、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学会、贵州省舞蹈家协会会员,贵州省音乐家协会芦笙研究会副会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音乐舞蹈家协会、州苗学会理事。1976年开始,先后承担了舞蹈表演、创作、编导、音乐创作、芦笙表演、艺术总监、苗族芦笙舞蹈、音乐研究与传承等群众文化艺术工作。1991年,开始创作了《斗鸡》、《欢乐的苗家姑娘》、《芦笙夜歌》、《鼓笙欢庆》等50余个节目,这些节目,在参加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贵州省以及国家级调演、汇演比赛中,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1992年,开始在《舞蹈》(杂志)和省级相关民族文化刊物上发表了《芦笙伴我走天.下》、《千年跳一舞一舞跳千年》等十余篇论文。编写的《苗族芦笙舞》、《苗族铜鼓舞》已进入本地区中、小学民族民间文化课堂。 格言:芦笙伴我走天下,我把芦笙传世人。芦笙哦!你陪伴着我走过30多个春秋!无论我走到哪里,你就响到哪里,每到一处,都赢得观众的掌声和专家的好评,国内外都留下了你的灵魂。芦笙啊!我在你的陪伴中,信心百倍。在今天这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里,我要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我要表演出更新、更美的舞蹈,让我们相随到永远!
书籍目录
方祥乡、永乐镇高排芦笙(长裙服饰样式)1.雷公坪雷公山2.大家高兴都来跳芦笙3.留恋芦笙场4.敢略5.敢弄6.敢浓7.敢更嘎单8.更虾9.更勒10.更略永乐镇、达地乡芦笙(百鸟衣服饰样式)11.过春节12.十五的月亮13.留孙给奶带14.姑娘拉手舞15.走在田坎边16.姑娘哪里去?17.星星念夜空18.大风呼呼吹19.映山花竞相开20.姑娘愿来玩21.一块寨脚田22.打破自家碟23.邀姑娘来玩24.姑娘快来跳芦笙25.邀姑娘跳舞26.芦笙场上姑娘美27.客人来到了?28.邀姑娘游方29.相邀去游玩30.散场曲望丰乡甘益、丰塘、公统芦笙(中裙服饰样式)31.更勒32.更董33.鸟扒土捉虫34.懒惰的姑娘大塘、桃江、永乐芦笙(超短裙服饰样式)35.五个人拉只猴36.一层浮萍三层鱼37.我们跟娃儿玩38.开大门(曲一)39.灵堂曲(曲二)40.守灵曲(曲三)41.太阳落坡了(曲四)42.跳芦笙整齐43.欢欢喜喜跳铜鼓44.来跳芦笙再离开……
编辑推荐
封面图片链接:2009年10月,应湖南省花垣县首届苗族文化艺术节组委会邀请,雷山县民族宗教局、县苗学会组织雷山芦笙队一行32人,由苗学会副秘书长雷秀梅率队前往参加开幕式表演芦笙舞蹈。 封底图片链接:应希腊共和国Elasson市邀请,由贵州省政协牵头,中国驻希腊大使、中国民族博物馆、贵州省文化厅组织由榕江县、雷山县、丹寨县、凯里市多名演员组成“多彩中华--贵州省民族歌舞艺术团”,于2009年8月赴希腊首都雅典等6个城市举办的“第十五届国际音乐·舞蹈节”,展演13个节目。图为演员(从左至右)余秋阳、赵明美、吴兴来、李丽华、任永昌、李文彪表演芦笙、木叶伴奏《苗族情歌》的情景。 扉页图片链接:2007年“中国·贵州雷山苗年文化周”大型芦笙表演排练场面。 方祥高排芦笙是世界上最高的芦笙,最高的5-6米,服小也有1米多。霄山地区芦堇多为一套3支,唯有方祥芦笙与众不同,一套最少也有4支,且分走1支、中2支和小l支,由多套多支队伍组合,同堂吹奏,声音高亢宏亮由于它高而大,所以称高排芦笙,方祥乡平祥村高排芦笙艺人吴通光制作芦笙样式美观、考究,每支6根竹管,其中3管装在气斗内的位置安装钔簧片作音响,声音雄浑,颇具地方特色,高排芦笙舞有粗犷豪放的“停步舞”、有轻快而抒情的“平步舞”以及“顺步舞”等不同舞步,均有左脚起步、三步一停的特点,表现出生活劳作的热烈场面和跋山涉水与大自然拼搏的宏大气魄及民族特性,也表现出与大自然和谐一体的理念。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